王方海(貴州省銅仁市第十五中學 貴州銅仁 554300)
如何運用導學案實現高中物理的高效課堂教學
王方海
(貴州省銅仁市第十五中學 貴州銅仁 554300)
傳統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通常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該種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既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導致物理課堂教學效率低。因此,文章針對導學案教學方法在實現高中物理課堂教學高效性方面談了自己的看法,以供參考。
導學案 高中物理 高效課堂教學
將導學案教學方式應用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能夠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實現學生有“要我學習”向“我要學習”的方向轉變,顯著的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還能夠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交流,不斷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那么,如何運用導學案例實現高中物理的高效課堂教學呢,這里,筆者談談一點自己的粗淺看法。
高中物理教師在課前應該將導學案講解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提前預習,完成教師對相關內容以及問題的預習,這是導學案教學方式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最主要的內容。學生們通過課前預習,能夠更加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以及目標,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己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對于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提問,然后教師在預習前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解決。同時,當學生在進行預習時,教師應該引導他們控制好時間,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質量。例如,在學習“電磁感應”之前,筆者就參照電磁感應的重點知識,設置了如下三個問題為提綱的預習導案:(1)認真分析教材,總結其中涉及的幾種磁生電的物理實驗?(2)通過閱讀和思考掌握文本中提到的磁生電的實驗步驟和原理。(3)電磁感應能給生活帶來哪些便利呢?啟發學生結合生活實際來想一想常見的哪些機械借用了電磁感應原理?……在這三個導案問題之下我們再設置許多細節引導,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注意思考細節問題,完善對電磁感應的認知。
經過課前預習之后,學生們掌握了物理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導學案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對于學生發現的問題再做思考和猜想,學生們以小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更多的設想和問題,并將這些設想和問題提出來,教師將學生的設想和問題列出來,并進行整理和分類,由學生進行討論列出共性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討論,能夠明確課本上的難點知識和重點知識,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相互交流,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自己的結論。導學案教學方法在課堂討論中的應用,能夠充分的發揮學“動”、“說”、“聽”等方面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教學主體地位,顯著的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物理課堂教學過程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的高低,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需要教師進行認真思考和細心琢磨,并采取一定的方法促使每一個環節能夠盡可能的科學和合理,并重于實踐,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物理教師應該全面的掌握課堂教學結構、新技術和新理論,充分的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把握好學生的認知規律,并以教學協助者、引導者的身份,盡可能的讓學生進行自主探討,保證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夠符合學生的心理活動以及認識發展的規律,以此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優化教學方式,科學、合理的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能夠顯著的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法的優化應該尊徐以下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心理品質和自主學習能力;表揚為主、批評和鼓勵結合原則。
導學案的回收,導學案的回收是導學案教學方法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最后環節,教師通過將導學案回收,并進行仔細的批閱,能夠準確的掌握學生的共性問題,并進行及時、全面的解答,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牢固的掌握教學知識,對于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中物理教師想要有效的開展導學案教學,首先應該創建正常、良好以及和諧的師生干洗,這樣對于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以及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形勢下,創建新型的師生關系既是新課程目標的要求,同時也是每一個高中教師必須面對的課題,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的運用新課程概念創建新型的師生關系,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引導者的身份,倡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必要時給予學生以幫助,然后以多樣化、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和引導學生,這樣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的主動性和熱情,又能夠與學生創建良好的關系。
老師在物理學案導學教學中可以選用典型的實驗器材來促進教學,實驗器材的改進,可以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實驗體驗,學生在遵循實驗原理的前提下,運用不同的實驗器材可以達到不同的實驗效果,老師可以選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作為實驗器材,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生活氣息,促進學案導學教學的效率提高。例如,在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和時間的關系時,老師就可以選用生活中常見的木板和小車作為實驗器材,研究勻變速運動與時間長短的關系,學生通過反復的實驗,可以發現時間越長,勻變速運動的速度越大。
在物理教學中,老師要通過環境,引導學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來發現物理中的規律。學生按照所學的理論知識,根據不同生活場景確定不同的實驗方案,在不同條件下測定不同的物理量,從而得出不同的結論。例如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這一課題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化的環境中,在充滿陽光的校園內,通過改變物體的質量,讓學生感受到質量越大,自由落體運動的速度越快。學生走出了課堂,親身參與到生活化的實踐中,可以以一種簡單方式學習到深奧的物理原理。
總而言之,通過將導學案教學方法應用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之間的相互交融,全面的的調動學生的視、聽、動等多種器官,有效的改變傳統“一言堂”的教學方式,顯著的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