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奕君 鄭 茵 馮光球 許晉川 李 偉 吳智勇(海南省人民醫院保健中心,海南 海口 570311)
阿托伐他汀聯合厄貝沙坦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動脈及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
黃奕君鄭茵馮光球許晉川李偉吳智勇
(海南省人民醫院保健中心,海南海口570311)
〔摘要〕目的探討阿托伐他汀聯合厄貝沙坦對原發性高血壓(EH)患者動脈及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方法老年EH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63例)和對照組(57例),對照組給予厄貝沙坦,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阿托伐他汀,治療3個月后,比較兩組心血管重塑指標、血壓指標和血脂指標及不良反應。結果①治療后,實驗組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IMT)、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室間隔厚度(IVST)和室壁運動積分指數(WMSI)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對照組IMT和IVST水平低于治療前(P<0.05) ;②治療后,兩組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均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P<0.05) ;③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治療后總膽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顯著降低,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明顯升高,且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 ;④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1.11%)低于對照組(15.79%),但差異不明顯(χ2=0.567; P>0.05)。結論阿托伐他汀聯合厄貝沙坦治療EH患者,能夠較好地降低血壓,改善動脈及心室重塑,不良反應較低。
〔關鍵詞〕原發性高血壓;心室重塑;阿托伐他汀;厄貝沙坦
第一作者:黃奕君(1967-),女,副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醫學研究。
全世界高血壓患者總數達9.72億,成人中約有25%~35%為高血壓患者,70歲以上人群中患病率高達60%~70%〔1〕。我國老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達49.1%,每年用于高血壓患者的醫療費用達366億元〔2〕。老年高血壓脈壓大、血壓波動大、收縮期血壓增高、并發癥多且較嚴重,如腦卒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腎功能不全等,60%~85%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3〕。因長期受高血壓的影響,動脈及心血管系統出現病變修復和整體代償及繼發的病理生理反應,主要表現為左心室代償性增厚及擴張、動脈內膜-中膜增厚等,即為心室重塑,是各種心腦血管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且隨著疾病進展,代償性病變更為嚴重〔4〕。高血壓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僅要控制血壓,心室重塑的預防和逆轉也是一個重要方面。他汀類藥物具有心血管保護、穩定粥樣斑塊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等作用,能夠抑制心室重塑;厄貝沙坦是高效的選擇性血管緊張素(Ang)Ⅱ受體拮抗劑,能夠特異性拮抗AngⅡ,起到降血壓和保護靶器官的作用〔5〕。本研究探討阿托伐他汀聯合厄貝沙坦對原發性高血壓(EH)患者動脈血壓及心室重塑的改善作用及安全性。
1.1一般資料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老年EH患者12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63例和對照組57例。診斷標準依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6〕。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嚴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等心臟病患者;合并嚴重肝、腦、腎等臟器疾病或惡性腫瘤患者。兩組性別、年齡、病程、體重指數和血壓分級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組別 n 男/女(n) 年齡(歲) 病程(年) 體重指數(kg/m2) 血壓(3和4級)〔n(%)〕實驗組 63 41/22 67.42±5.48 15.75±4.11 23.60±3.75 25(39.68)對照組 57 34/23 69.13±6.05 14.81±3.62 24.13±4.08 22(38.60) χ2或t/P值 - 0.376/0.540 -1.625/0.107 1.332/0.185 -0.741/0.460 0.015/0.903
1.2治療方法均給予阿司匹林等常規抗血壓藥物。對照組口服厄貝沙坦(杭州賽諾菲制藥公司,國藥準字J20130049) 150 mg,1次/d;實驗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阿托伐他汀(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8) 20 mg,2次/d。療程均為3個月。
1.3觀察指標包括心血管重塑指標、血壓指標、血生化指標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心血管重塑指標:采用SSI-20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深圳市開立科技有限公司)進行超聲心動圖監測,包括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IMT)、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室間隔厚度(IVST),采用Devereux公式計算室壁運動積分指數(WMSI)〔7〕;血壓指標:選用全自動水銀血壓計(可康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測量收縮壓(SBP)、舒張壓(DBP) ;血脂指標:采用HITACHI7600-110E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公司,試劑盒由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檢測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1年隨訪觀察有無胃腸道反應(便秘、腹瀉、惡心、嘔吐等)、肝功能異常(如轉氨酶升高)和橫紋肌損害等不良反應。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t、χ2檢驗。
2.1兩組心血管重塑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心血管重塑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對照組IMT和IVST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而實驗組IMT、LVEDd、IVST和WMSI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和治療前(P<0.05),見表2。
2.2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血壓指標差異不顯著(P>0.05)。治療后,實驗組SBP、DBP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和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兩組心血管重塑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心血管重塑指標比較(±s)
與對照組比較: 1) P<0.05;與治療前比較: 2) P<0.05;下表同
組別 n IMT(mm)LVEDd(mm)IVST(mm)WMSI(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63 1.07±0.18 0.82±0.111) 2) 48.04±5.16 41.75±4.361) 2) 13.75±2.40 10.29±2.031) 2) 1.80±0.24 1.41±0.201) 2)對照組 57 1.10±0.20 0.99±0.142) 49.28±4.72 47.81±4.65 13.46±2.51 12.18±2.872) 1.81±0.27 1.76±0.19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血脂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血脂指標比較(±s)
表示與對照組比較: 1) P<0.05;表示與治療前比較: 2) P<0.05
組別 n SBP(mmHg)DBP(mmHg)TC(mmol/L)LDL-C(mmol/L)HDL-C(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63 149.37±7.65 138.29±10.171) 2)94.08±6.62 85.67±7.281) 2)5.51±0.73 4.63±0.611) 2)3.43±0.44 2.66±0.381) 2)0.86±0.30 1.36±0.231) 2)對照組 57 150.24±8.96 141.15±12.032) 95.10±7.73 89.80±7.402) 5.49±0.49 5.18±0.882) 3.40±0.51 3.03±0.542)0.87±0.27 1.04±0.242)
2.3兩組血脂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血脂指標差異均不顯著(P>0.05)。治療后,兩組TC和LDL-C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實驗組明顯低于對照組;而HDL-C水平高于治療前,實驗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實驗組腦卒中、心力衰竭和腎功能不全發生率分別為3.17%、3.17%和4.76%,總發生率為11.11%;對照組分別為3.51%、5.26%和7.02%、15.79%,兩組差異不顯著(χ2=0.567,P>0.05)。
老年患者高血壓發病與其血壓調節中樞功能減退和血管壁僵硬度增加有關,臨床上主要表現為:①脈壓增大、SBP增高,其中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占60%,且脈壓越大死亡風險越大;②晨峰高血壓及體位性低血壓增多,患者因體位改變常伴有頭暈等低灌注癥狀;③血壓晝夜波動大,在夜間有較大幅度下降,增加了心、腦、腎等的損害〔8〕。長期高血壓的作用造成患者心室重塑,繼而導致心律失常、左心室功能減退,且隨著疾病進展,代償性病變越發嚴重,患者心肌收縮力降低。高血壓所致的靶器官損害中均存在細胞凋亡,且與心肌肥厚程度有關,在心室重塑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9〕。因此,在高血壓患者治療過程中,血壓控制與心室重塑的預防和逆轉缺一不可。
他汀類藥物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能夠降低舒張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抑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收縮功能惡化,從而抑制高血壓患者的心室重塑。其可能機制如下〔10,11〕:①調節心肌細胞凋亡,抑制多種細胞因子表達(如轉化生長因子β、Smad3等) ;②上調心肌P27、Smad7蛋白表達;③改善心肌脂代謝;④抗炎、抗氧化,增加內皮細胞一氧化氮(NO)合成,減少內皮素分泌,改善心肌舒張功能;⑤阻斷類異戊二烯中間體合成,阻斷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的信號傳統,抑制心肌細胞肥大;⑥抑制膠原mRNA表達,調節基質金屬蛋白酶及其抑制劑活性,抑制心肌間質纖維化;⑦降低AngⅡ濃度。AngⅡ能夠提高外周血管阻力,使心臟后負荷增加,進而使交感神經緊張性增加,刺激成纖維細胞和膠原合成,誘發心室重塑〔12〕。厄貝沙坦是高效的選擇性AngⅡ受體拮抗劑,能夠特異性拮抗AngⅡ,抑制細胞增殖、擴張血管,起到降血壓和保護靶器官的作用〔13〕。
本研究結果說明阿托伐他汀聯合厄貝沙坦能夠更好地改善、逆轉患者心室重塑,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4〕。血液中TC 和LDL-C濃度升高,在血管壁上沉積,逐漸形成小斑塊,隨著“斑塊”增多、增大,逐漸堵塞血管,增加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和冠心病的發生風險。本研究說明聯合治療能夠更好地改善患者血脂水平,降低疾病的發生風險,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15〕。
1Liu J,Zhao D,Liu 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out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J〕.BMJ,2013; 3(11) : 3798.
2王淑琴,段霄燕,任曉蘭,等.原發性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CRP的變化〔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4; 14(13) : 2504-6.
3劉和蘭.高血壓合并高血脂治療藥物的分析及安全性分析〔J〕.北方藥學,2014; 10(2) : 130-1.
4劉潔云,秦雷,張津華,等.厄貝沙坦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降血壓和逆轉心室肥厚的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 18(30) : 54-5.
5李勇,陳金春,陳海斌,等.厄貝沙坦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左心室重構的影響〔J〕.心腦血管病防治,2011; 11(4) : 318-9.
6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 39(7) : 579-616.
7寶輝,苗懿德,劉穎,等.高齡老年高血壓患者左室肥厚的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 15(2) : 154-7.
8陳建標.阿托伐他汀聯合厄貝沙坦治療78例原發性高血壓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4; 4(14) : 65-7.
9王智敏.阿托伐他汀聯合厄貝沙坦治療高血壓左心室肥厚的臨床研究〔J〕.山東醫藥,2011; 51(21) : 91-2.
10呂君,孫敏.厄貝沙坦聯合阿托伐他汀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學,2013; 19(1) : 128-30.
11Jiang BH,Tardif JC,Sauvageau S,et al.Beneficial effects of atorvastatin on lung structural remodeling and function in ischemic heart failure〔J〕.J Card Fail,2010; 16(8) : 679-88.
12楊玲.厄貝沙坦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高血壓合并陣發性心房顫動的臨床分析〔J〕.新醫學,2012; 43(4) : 243-7.
13Forni V,Wuerzner G,Pruijm M,et al.Long-term use and tolerability of irbesartan for control of hypertension〔J〕.Integr Blood Press Control,2011; 4: 17-26.
14卓裕豐.年齡對阿托伐他汀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重構、功能及心肌能量消耗的影響〔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3.
15陳維,陳曉曉.厄貝沙坦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原發性高血壓伴左心室肥厚的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 21(8) : 76-7.
〔2014-04-19修回〕
(編輯苑云杰)
通訊作者:馮光球(1968-),女,碩士,主任醫師,主要從事老年醫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R5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5) 15-4225-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