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生管理·
醫院合理用藥自動篩查在線點評系統的應用實踐與評價
作者單位:650032 昆明,成都軍區昆明總醫院藥學部
賀娟,劉文杰,邵維莉,龔媛媛,楊平雄,于訪,高文芳,徐貴麗
[關鍵詞]合理用藥;自動篩查系統;在線點評;應用;評價
隨著目前各種疑難病癥與藥品種類的不斷增加,臨床醫生可能會因為對藥品的不熟悉而出現重復用藥、混亂用藥、用藥不足或用藥過度等情況,WHO認為全球有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藥[1]。因此,如何能通過信息化手段提高合理用藥水平,成為醫療行業較為重視的問題[2-4]。盡管我國該方面系統已有部分開發并投入使用,但其主要功能以藥品信息查詢、藥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監測等功能為主[5-7],而合理用藥信息化篩查與在線點評方面的系統開發較為欠缺。我院自2013年初開始研發“合理用藥自動篩查在線點評系統(簡稱篩查點評系統)”,并于同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本研究旨在對比該系統應用前后的各項用藥數據,進而客觀評價、分析該系統在促進醫院合理用藥方面的管控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數據統計類別自動篩查系統采用C/S架構,以訪問Web 數據庫為中心,以HTTP 為傳輸協議,與我院HIS系統數據庫相連,可隨意提取不同時間段全院統計數據。本研究主要調取應用篩查點評系統前后全院整體用藥數據和點評病例數量。
1.1.1門診處方數據統計模塊人次均處方金額(金額排名前200位)、單張處方最高金額、門診醫師處方總金額、門診醫師人均處方數量;門診月點評/篩查數量、不合理處方數。
1.1.2住院病例數據統計模塊月平均用藥總金額、日均金額、藥占比、藥占比超標值、用藥品種總數、日均品種數、患者人次均藥費、出院人數;住院病例月點評/篩查數量、不合理住院病例數。
1.1.3抗菌藥物數據統計模塊月均用藥總金額、處方平均金額、標本送檢率、Ⅰ類切口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國家衛生部限定≤30%)、抗菌藥物使用強度(DDD)(國家衛生部限定≤40DDD)、抗菌藥物使用率(國家衛生部限定≤60%)。該模塊主要針對住院病例的抗菌藥物使用,門診處方抗菌藥物數據包含在門診統計模塊中。
1.2數據分析方法應用篩查點評系統前后,將上述門診處方、住院病例、抗菌藥物等進行同期數據對比統計分析(即2013年7~12月與2012年7~12月同期比較)。各項指標增長率=[(2013月平均值-2012月平均值)/2012月平均值]×100%。通過對比,客觀評價篩查點評系統應用前后的藥品使用變化情況。

2結果
2.1門診處方比較分析2013年增長率上升項目:患者單張處方最高金額、醫師處方總金額、醫師處方數量;2013年增長率下降項目:患者人次均處方金額。2013年增長率上升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項目:患者單張處方最高金額,增長率22.80%;醫師處方數量,增長率為21.00%(表1)。
點評統計顯示,2013年月點評/篩查數量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增長率為98.44%(表2)。
2.2住院病例比較分析2013年增長率上升項目:患者日均金額、患者日均品種數、出院患者人數;2013年增長率下降項目:醫師用藥總金額、全院平均藥占比、患者藥占比超標值、患者用藥品種總數、患者人次均藥費。增長率上升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項目:出院患者人數,增長率7.05%;增長率下降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項目:醫師用藥總金額,負增長率為13.58%(表3)。
點評統計顯示,與2012年比較,2013年月點評/篩查數量、不合理病例數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其增長率分別為92.34%、-31.02%(表4)。
2.3抗菌藥物比較分析2013年增長率上升項目:醫師標本送檢率;2013年增長率下降項目:醫師抗菌藥物總金額、患者人次均抗菌藥物金額、Ⅰ類切口預防使用率、DDD值、抗菌藥物使用率。增長率上升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項目:醫師標本送檢率(116.13%);增長率下降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項目:醫師抗菌藥物總金額(-17.63%)、Ⅰ類切口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183.29%)。見表5。
點評結果顯示,與2012年比較,2013年月點評/篩查數量、不合理病例數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其增長率分別為83.28%、-76.00%。見表6。

表1 門診處方數據

表2 門診處方點評

表3 住院病例數據

表4 住院病例點評

表5 應用抗菌藥物數據

表6 應用抗菌藥物點評
3 討論
3.1門診處方方面自動篩查點評系統應用后,同期數據比較顯示,醫師處方數量上升明顯,而患者人次均處方金額呈現下降趨勢,說明人次均費用在未升高/下降的情況下,全院收治人次有上升趨勢。結合我院全年門、急診就診人次統計(2012年1 050 035人次,2013年1 161 391人次),進一步表明在應用自動篩查點評系統后,我院收治人次得到明顯提升。當然,就診人次提高的原因還包括其他方面,如提高醫院知名度、擴大影響力等。但不可否認,提高全院的合理用藥程度與促進上述因素的提高具有較大相關性。
3.2住院病例方面住院病例數據統計結果顯示,醫師用藥總金額同期相比下降明顯,下降幅度達13.58%。全院平均藥占比、患者藥占比超標值、患者用藥品種總數、患者人次均藥費均有一定下降趨勢。藥品費用指標的數據(包括醫師用藥總金額、全院平均藥占比、患者人次均藥費)分析顯示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結合全院出院患者人數同期相比呈現明顯上升,增長率達7.05%(P<0.05)。進一步表明,在控制全院藥品使用費用方面,該系統可能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另外,就單個住院患者而言,人次均藥品費用的降低有效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
3.3抗菌藥物使用方面國家衛生部自2011年起開展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專項整治活動,我院同期即開展該項工作的大力落實。經過半年的有效管控,全院各項指標得到明顯改善。但由于缺乏信息系統支持,在個別不合理病例、Ⅰ類切口不合理預防及持續性監管等方面存在難度。本研究調取自動篩查點評系統使用后的數據,分析顯示,Ⅰ類切口預防使用率下降明顯(23.04%),遠低于國家標準(≤30%)。其他指標,如DDD值、抗菌藥物使用率、抗菌藥物總金額均有不同比例的下降。醫師標本送檢率是提高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重要因素,自動篩查點評系統可篩查出未送檢的具體病例,并將其作為重點點評病例,對醫師提高送檢意識有較好的促進作用。當然,我院抗菌藥物使用指標的改善與落實國家和醫院頒布的一系列強制性管理制度,以及我院臨床藥師的有效干預也具有相關性,加之自動篩查點評系統的應用,我院抗菌藥物各項指標的合理性管控得到有力提高。
3.4小結我院自主研發的自動篩查點評系統是依托醫院HIS系統基礎上的新型功能性系統。經全院范圍內應用后,多項合理用藥指標得到明顯改善,并對臨床科室合理用藥工作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性管理體系,不僅解決了面對繁雜數據時按比例隨機抽樣點評的缺陷,還在醫院管理水平基礎上,提高了合理用藥信息化層面的公平性與透明化程度,促進合理用藥程度的提高。同時,篩查點評系統及時覆蓋全院處方/病例,點評/篩查數量明顯提高。盡管目前該系統還存在一些需完善之處,但其依然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醫院信息管理系統。
【參考文獻】
[1]舒紅艷.醫院不合理用藥的主要表現及原因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1):104.
[2]王輝,張曉輝.臨床藥學管理系統在我院的應用及體會[J].中國數字醫學,2012,7(2):99-100.
[3]楚建杰,趙培西.信息化管理系統在醫院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藥師,2014,3(17):502-505.
[4]孫喜琢,李野,楊秀梅,等.規范合理用藥管理 保障醫患用藥安全[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1,11(1):1-5.
[5]衛生部國家中藥管理局.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S].衛醫發[2002]24號,2002.
[6]衛生部.處方點評管理規范[S].衛醫管發[2010]28號,2010.
[7]趙志剛,杜紹禮.利用合理用藥系統對臨床住院患者用藥醫囑的監測分析[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2011,27(4):103-104.
(收稿日期:2014-10-11)
文章編號1004-0188(2015)01-0089-03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1.037
中圖分類號R 969.3
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徐貴麗,電話:0871-4774784;E-mail:kmxuguili@126.com
基金項目:成都軍區醫學科學技術“十二·五”計劃項目(A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