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靜配中心各工作環節差錯分析及防范措施
作者單位:610021 成都,解放軍452醫院藥劑科
白蘭,盧海波,朱龍社,韓玉霞
[關鍵詞]靜配中心;差錯分析;防范措施
靜脈藥物調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在符合GMP標準、依據藥物特性設計的操作環境下,由受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嚴格按照操作程序,進行包括全靜脈營養液、細胞毒藥物和抗生素等靜脈用藥物的配制,為臨床藥物治療與合理用藥服務[1]。我中心從2013年2月開始運行,2013年逐漸開展4個病區的長期靜脈滴注液體的配置工作,經過摸索,現將我中心易發生環節差錯和防范措施總結如下。
1數據與統計
對2013年我中心配制的101 204組輸液進行歸納分析,其中出現差錯62組,通過防范措施發現并立即更正50組,實際差錯12組,更正前差錯率為0.061%,實際差錯率為0.012%(表1)。

表1 2013年PIVAS各工作環節差錯分類
2差錯與防范措施
2.1審方差錯與防范措施審方時出現的問題主要是對醫囑的漏審或錯審。審方藥師對醫囑逐條檢查過程中,在鼠標滑動時容易出現漏審醫囑的情況,同時也有審方藥師經驗不足造成的錯審。針對以上問題,我中心要求軟件開發人員對PIVAS系統進行改進,一是對已審核過的醫囑標記,避免重復審查醫囑,每天只需審查新開醫囑;二是系統內嵌美康審方和二次審方系統,其中美康系統能夠初步審查組內配伍禁忌,新增二次審方是靜配中心根據本院藥品和用藥特點建立的數據庫,包括藥物劑量和配伍禁忌維護,發現可疑醫囑立即提示審方藥師。如:我院呼吸內科某醫生在遇到黏液較重排痰困難的患者時,使用4支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規格15 mg:2 ml),而沐舒坦的單次最高劑量為30 mg,即2支,這時二次審方系統會有相應警示。以上兩個方案確實能夠減輕審方藥師的工作差錯,但也有其弊端,患者藥品組間配伍禁忌和超適應證等不合理用藥,只能依靠審方藥師的經驗審查;同時在排藥的核對環節,由藥師再次審查醫囑的合理性,從而減少審方差錯。
2.2標簽打印差錯及防范措施主要是標簽漏打、重復打印及標簽內容顯示不全。打印標簽時色帶或紙帶不夠,更換后可能出現標簽漏打或重復打印。為避免失誤,我中心要求先將每批次打印標簽的數量登記,再開始打印,標簽數量應與登記一致。此外,熟悉打印機更換色帶或紙帶后的標簽打印特點,更換色帶后需仔細核對標簽數量,通常會有2張標簽漏打;更換紙帶后,打印機通常自動重復打印最后1張標簽,仔細核對后去掉其中1張;最后,應注意色帶或紙帶更換后打印的幾張標簽內容是否完整,如出現顯示不全,立即調整色帶和紙帶位置。
2.3排藥差錯及防范措施此環節易出現較多問題,主要有擺藥品匯總單時藥品少擺、多擺、漏擺、品種混淆、規格混淆;貼標簽錯誤;排針劑錯誤;分類上架錯誤等。擺藥品匯總單常見錯誤有:(1)藥品廠家混淆:如我院有兩個品種注射用七葉皂苷,規格均為10 mg/支,廠家不同;兩個品種的蔗糖鐵注射液,規格均為5 ml∶100 mg,廠家不同,外觀相似,擺藥時常混淆。(2)藥品規格混淆:如注射用鹽酸頭孢替安有0.5 g(替她欣)和1.0 g(佩羅欣)兩種規格,商品名不同,同一廠家,外觀相似,如擺藥時不仔細核對,極易混淆;或將聚明膠肽注射液500 ml錯擺成250 ml的。(3)大輸液混淆:如將0.9%氯化鈉生理鹽水100 ml規格錯擺成250 ml,或者把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錯擺成0.5%葡萄糖注射液。(4)氨基酸類營養液混淆:此類藥品品種較多,名稱中均含“氨基酸”等字樣,容易發生擺藥錯誤的是復方氨基酸注射液3AA和復方氨基酸注射液9AA,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Ⅴ和復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Ⅶ,兩組藥品名稱相似,包裝相似。我中心對擺藥品匯總單差錯的防范措施有:一是要求擺藥人員集中注意力;二是增加對照擺藥品匯總單再次核對藥環節,即保證雙人擺藥;三是對新進藥品擺藥進行提醒。實踐證明,雖然增加核對環節占用一定時間,但雙人擺藥能夠防止差錯擴大至后續工作環節,是排藥環節中關鍵步驟。
貼標簽、排針劑錯誤有:(1)誤將氯化鈉注射液100 ml貼成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2)將一組有兩頁標簽的液體分開,排成兩組藥;(3)排錯相似藥品,如注射用頭孢唑肟鈉有0.75 g和0.5 g,同一廠家,包裝相似,容易排藥錯誤。此環節差錯中的(1)、(3)可通過擺藥品匯總單時雙人擺藥防范,如貼錯液體標簽或排錯針劑,該病區排藥結束時,將會有與標簽不相符的液體或針劑遺留,立即排查,在藥品入倉或上架前保證排藥無誤。同時,擺藥品匯總單的同事也會提醒排針劑同事特別注意易出現差錯藥品。差錯(2)可通過標簽打印排除,每批次標簽數量應與登記數量一致,正常打印狀態下標簽張數增加通常是一組有兩頁標簽的液體,確認后告知貼標簽同事注意。最后,正常工作程序中核對環節也是差錯防范的重要措施,除檢查標簽內容與擺藥籃中藥品是否相符外,還檢查審核時未發現的不合理醫囑。分類上架差錯情況出現極少,常見放錯病區,一般通過入倉前檢查以及掃描打包,能夠發現并解決。
2.4調配差錯及防范措施常見的有劑量錯誤、漏加藥品、抗生素配置混亂。(1)劑量錯誤:最常見的是取10%KCl注射液1.5 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500 ml中,應抽取1支半的10%KCl的量。如果配置人員注意力不集中,結果加入了2.0 g。我科通過排藥核對時將高危藥品劑量勾圈,以示提醒。(2)漏加藥品:外科患者水針較多時漏加,如一組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入6支1.0 g維生素C注射液,4支0.1 g維生素B6注射液,以及4支0.1 g肌苷注射液。通過在成品審核檢查時發現問題并解決。(3)抗生素配置混亂:抗生素藥品大多不易溶解,需使用振蕩器,如1.25 g的注射用美洛西林鈉舒巴坦鈉,劑量有2.5 g(2支)一組的,有3.75 g(3支)一組的,配制時節約時間一起溶解,歸位時出現相對應的差錯。通過禁止劑量不同的醫囑同時配置,達到避免錯誤的目的。
2.5成品復核和掃描差錯及防范措施此環節常見差錯有打包和成品輸液數量混亂,病區或批次混亂,放錯外送箱。打包藥品我們在醫囑提取當天下午打包,并且記錄數量,且第2 d早上開始掃描成品輸液前再次核對,這樣一批次掃描結束后,如有錯誤必定在已配置液體中,縮小差錯范圍。當遇見病區或批次混亂的成品輸液時,系統出現錯誤提示,后續成品輸液均不能繼續掃描。在成品輸液出中心前,要求藥師與配送人員再次清點交接無誤后,方可外送。
3體會
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完善差錯防范體系,是保證我院靜配中心工作順利進行和開展的基礎。除對PIVAS各工作環節易出現的差錯進行分析,總結經驗改進防范措施外,筆者認為還應建立質量控制小組[2],加強靜配中心人員的慎獨和責任意識。
【參考文獻】
[1]劉新春,高海青.靜脈藥物配置中心與靜脈藥物治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29.
[2]屈金鳳,任俊輝,孟德勝.我院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差錯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國藥房,2010,21(13):1212-1213.
(收稿日期:2014-06-10)
文章編號1004-0188(2015)01-0096-02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1.041
中圖分類號R 197.32
文獻標識碼A
通訊作者:韓玉霞,電話:13618010292;E-mail:17878830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