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效果的空戰訓練過程評估方法研究*
耿振余,張寒松,李德龍,陳治湘
(空軍指揮學院,北京100097)
摘要:針對目前空戰對抗訓練過程評估缺乏定量評估手段的現狀,研究探討訓練過程詳細評估方法。提出了基于效果的評估方法,以“訓練過程中的戰術運用效果和武器操作效果”作為評判依據,建立了基于效果的訓練過程評估指標體系,并依據實時記錄的狀態、操控、態勢等各種數據給出評估指標值的計算和表示方法。通過在嵌入式空戰戰術訓練系統中的實踐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效果;訓練;過程;評估
0引言
近年來,空軍在訓練領域圍繞轉型建設需要,不斷深化拓展改革,大力向實戰化訓練的方向邁進[1-2]。訓練評估作為軍事訓練活動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已成為當前我軍推進軍事訓練科學化、精細化的一個重要抓手[3-4]。根據訓練評估的目的,目前主要有2種類型的評估:一種是訓練考核,主要是訓練結果的評估,這種評估主要通過對抗雙方的勝負,檢驗總體訓練水平,用于從總的指導思想去指導部隊訓練,或為決策機關制定規劃、決策提供依據[5];另一種是訓練評估,主要是對訓練過程的詳細評估,是貫穿于對抗訓練整個過程的信息收集、處理、分析、解算等的活動,這種評估主要用于分析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形成反饋以指導部隊的訓練[6-7]。
由于空戰對抗活動的極其復雜性,對空戰對抗的訓練評估雖然已經開展了不少探索性的研究,但目前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定量評估方法,極大制約了航空兵部隊訓練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大力開展空戰對抗訓練的評估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在借鑒國內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訓練過程評估,研究探討航空兵空戰對抗訓練過程評估的定量方法,以求對每次訓練都具有實際指導價值。
1訓練過程評估原則
以航空兵自由空戰中單機或編隊為評估對象,以訓練中發現問題、糾錯與提出意見為目的,按照單機由“局部到整體”和編隊由“整體到個體”的辯證方法[8],綜合考慮對抗過程中戰術運用和武器運用效果,依據訓練過程中記錄的狀態、操控、態勢等各種數據,建立量化、規范、操作性強的評估指標體系。
單機訓練評估,采取從單項指標求解到整體指標綜合的評估方法。
編隊訓練評估,首先將編隊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評估,然后根據個體對整體的貢獻程度得出對個體的評估。根據復雜系統理論,只有從整體角度去評估才能符合作戰實際;根據評估目的,整體評估要落到每個個體上,才能具有指導性。
2基于效果的訓練過程評估方法
基于效果的評估,是指在訓練過程評估中,將評估的關注點放在訓練對象達到的效果上,以“訓練過程中的戰術運用效果和武器操作效果”為評判依據,來構建評估指標體系的方法[9-10]。
理解基于效果評估的內涵,要準確把握2點:①效果指標貫穿于評估活動的全過程,評估活動各個環節的關注點都是行動的效果,對各項效果指標進行精確評估。②基于效果的評估不以效能為直接依據,但最終反應效能。效果是人員行動實踐的客觀結果,是與實踐過程直接相關聯的評估指標;效能是指達到系統目標的程度,是與操作過程間接關聯的、更為綜合性的指標[11]。因此,基于效果的評估更能直接揭示人員實踐活動的規律。
戰術運用效果主要反映在飛行員作戰過程中通過戰術運用使空戰態勢是否向有利的一面轉換;武器使用效果主要反映在武器運用時機、運用方式等造成的影響效果環節上。
3基于效果的空戰對抗訓練過程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
訓練過程評估的目的是不以得出一個綜合評估數值成績為最終目的,而是為訓練提供準確的、對提高訓練質量有幫助的、與訓練效果相關的豐富的數據信息,通過數據信息可分析得出訓練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因此評估指標的建立是在追求全面、靈敏、可測、物理意義明顯等要求的同時[12],允許存在冗余指標。如處于敵雷達探測波束內和處于敵導彈攻擊包線內2個指標不是完全獨立,但提供的信息卻大不相同,因此這2個指標同時存在對反饋訓練問題是有意義的。
圍繞航空兵單機或編隊自由空戰,建立單機或編隊的訓練過程評估指標體系,如圖1所示,圖中只列了三級指標(部分指標還可以劃分四級指標)。對于單機1對1空戰對抗訓練,主要考慮各武器設備的使用和戰術選擇指標,如火控雷達的使用效果主要考慮先敵發現、先敵跟蹤、以及紅藍雙方位于對方雷達探測/跟蹤波束內的時間比。對于編隊空戰對抗訓練,戰術運用效果除了考慮戰術選擇指標外,還需考慮編隊戰術決策、編隊指揮協同等指標;武器使用效果主要從編隊整體去考慮雷達、武器、電子對抗以及數據鏈等的使用情況,得出戰術運用和武器運用的評估結果后,再來分析編隊中長、僚機之間的貢獻關系。
空戰訓練的可量化評估指標的建立是十分困難的。本文在建立指標時大都采用了時間因素指標,既避免了不同量綱的歸一化問題,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訓練效果。而且空戰訓練是對抗、博弈的過程,不能撇開對手因素來進行評估,因此在戰術運用和武器運用效果中很多都采用了雙方指標值比。

圖1 訓練過程評估指標體系Fig.1 Index system of effects-based training evaluation
4指標值的表示和求解
評估指標體系的量化計算是實現對訓練效果量化評估的基礎,訓練效果的評估指標是由空戰對抗過程中多個環節的效果因素所決定的,指標值的量化計算又必須對這些環節的效果因素做適當的簡化與量化處理,并依靠訓練過程中實時記錄的各種狀態、操控、態勢等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量化計算來實現。對于大多數時間指標,很容易求得各項指標值;但對于戰術運用效果指標,需建立軍事理論知識庫模型來進行求解。此外,除指標值正確、合理的求解外,各項指標值還需要用清晰、直觀的方式表示出來,這樣才能便于飛行員從大量的數據中獲取有用的信息。
4.1指標值的表示
本文以建立的訓練過程評估指標體系為依據,圍繞空戰對抗過程時間主線,可以畫出紅藍雙方在各指標評估點上的優勢圖,如圖2所示,可以直觀表示紅藍雙方在各個效果評估點上的優勢關系,從圖中還可以得出武器使用的時機、運用的方式、使用的效果(如先敵發現、先敵跟蹤、先敵發射、位于對方雷達探測波束內的時間比等)。此外,還可以用柱狀圖表示紅藍雙方在各個指標上的時間比。
4.2戰術運用指標的求解方法
戰術運用效果指標的評估是對一段時間戰術態勢變化的統計分析,每一個時刻點的戰術態勢評估不能用數理統計和簡單的計算來進行求解,必須建立相應的指標評估求解模型[11]。每一個時刻點的戰術態勢是從無序的、不確定的、復雜的空戰環境中獲取與敵方意圖和能力相關的信息并通過評估判斷或推理計算而來的,這些判斷推理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確定性,必須采用人工智能等不確定性推理的方法。由于貝葉斯網絡模仿了人的推理機制,能很好地表達知識的不確定性,并且能夠實現快速的雙向推理(預測和診斷),因此本文采用動態貝葉斯網絡推理和模糊邏輯技術,并運用專家知識和案例分析方法,來構建戰術運用指標的評估求解模型。
以單機空戰的超視距戰術運用效果為例,首先提取與超視距戰術運用相關的態勢變量,如:方位角、進入角、距離、高度、速度、空戰能力(火控雷達、空空武器能力)、事件(如:雷達探測、雷達跟蹤、導彈發射)等,依靠領域專家的知識來建立貝葉斯網絡的結構;通過案例庫的分析確定網絡的參數(邊緣概率和條件概率)。模型的邊緣概率表現為超視距戰術先前的運用特點;而條件概率表現為各節點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建立的超視距戰術態勢評估的貝葉斯網絡如圖3所示。

圖2 紅藍雙方的優勢圖Fig.2 Advantage plot of red and blue sides

圖3 超視距戰術態勢評估的貝葉斯網絡圖Fig.3 Bayesian network model of beyond visual range tactical situation evaluation
圖3中,帶虛線弧的節點成為持久節點,表示該節點在前一時間片與后一時間片之間具有因果關系;虛線弧表示時間因素的瞬時的因果關系。然后根據專家知識劃分各變量節點的屬性狀態。以距離屬性狀態為例,通過模糊劃分構成為模糊集,對距離屬性的各模糊集建立隸屬度函數,如表1所示。其中,DRmax表示機載雷達最大搜索距離;DMmax表示中距彈最大攻擊距離;DMEmax表示中距彈不可逃逸區最大距離;DMEmin表示中距彈不可逃逸區最小距離。

表1 距離屬性的隸屬度表
上述建立的隸屬度就等同于距離屬性的觀測值屬于各個狀態的概率。
對于圖3的網絡模型,貝葉斯網給出的聯合概率分布的分解為
ξ={P(O),P(I),P(D),P(H),P(V),P(P|H,V),P(R),P(W),P(C|R,W),P(E),P(T|O,I,D,P,C,E)}.
(1)
動態貝葉斯網絡第2個時間片的聯合概率是在第1個時間片基礎上,增加了第1時間片節點對當前時間片節點的影響關系,它的聯合概率分布的分解為
ξ1={P(O1|O),P(I1|I),P(D1|D),P(H1|H),P(V1|V),P(E1|E),P(P1|H1,V1),P(C|R,W),P(T1|O1,I1,D1,P1,E1,C,T)}.
(2)
在第1個時間片中,從各節點的狀態劃分和式(1)可以得出,圖1所示的動態貝葉斯網絡共需確定的網絡參數有:8個邊緣概率分布和1 800個條件概率分布。通過大量的案例數據訓練,可以確定網絡中的各個條件概率分布,網絡參數確定后即可進行判斷推理,從而得出戰術態勢優劣的模糊隸屬值。
5應用示例
上述建立的訓練過程評估方法已經應用于戰斗機嵌入式戰術對抗訓練仿真論證平臺中。仿真論證平臺的地面任務支撐環境系統由訓練想定制定、二/三維態勢監控、訓練成績評估和作戰過程回放等模塊組成,其中訓練成績評估的目的是用于總結分析訓練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真正達到練一次進步一次、以評促訓的目的提供科學的技術支撐。通過大量的實踐檢驗,該方法準確合理,各項指標符合客觀實際。訓練評估的運行畫面如圖4所示。

圖4 訓練過程評估的程序畫面Fig.4 Realization of the effects-based training evaluation
6結束語
訓練過程評估是部隊戰術訓練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到訓練效果的提升。隨著空戰對抗訓練向實戰化的大力邁進,訓練成績評估手段嚴重滯后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急需科學有效的訓練評估手段的大力支撐。針對目前缺少全面詳細的過程定量評估的現狀,本文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基于效果的訓練過程評估方法,為訓練過程評估的研究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鄭志,徐建華,王博寧,等. 論軍事訓練質量評估的幾個問題[J].中國軍事科學,2012(5):114-122.
ZHENG Zhi, XU Jian-hua, WANG Bo-ning, et al. Issues on the Assessment of Military Training Quality [J]. China Military Science, 2012(5):114-122.
[2]楊興,姜紀軍. 空軍航空兵部隊戰術訓練評估探討[J].軍事飛行研究,2011(2):10-11.
YANG Xing, JIANG Ji-jun. Study on Tactical Training Evaluation for Air-Force Aviation [J].Military Aviation Studies,2011(2):10-11.
[3]魏小猛. “基于效果訓練”訓練方法探析[J].部隊訓練,2011(1):26-27.
WEI Xiao-meng. Exploration on Training Method of Effects-Based Training [J].Army Training, 2011(1):26-27.
[4]鄒文萌,徐敬. 水面艦艇模擬訓練成績評估方法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2,35(22):101-103.
ZOU Wen-meng, XU Jing. Method for Grade Evaluation of Surface Warship Simulation Training [J]. Modern Electronics Technique, 2012, 35(22):101-103.
[5]楊曉恝,張宏軍,馬勇軍,等. 合同戰術訓練評估系統體系結構[J].計算機工程,2008, 34(15):54-59.
YANG Xiao-jia, ZHANG Hong-jun, MA Yong-jun, et al. Architecture of Combined Tactics Training Assessment System [J]. Computer Engineering, 2008, 34(15):54-59.
[6]鄭志,徐建華,王博寧,等. 論軍事訓練質量評估的幾個問題[J].中國軍事科學,2012(5):114-122.
ZHENG Zhi, XU Jian-hua, WANG Bo-ning. Issues on the Assessment of Military Training Quality [J].Chinese Military Science , 2012(5):114-122.
[7]伊洪冰,劉學程,張愛民,等. 裝備保障訓練評估基本問題研究[J].軍事交通學院學報,2012,14(1):36-40.
YI Hong-bing, LIU Xue-cheng, ZHANG Ai-min, et al. On Foundational Cognition of Equipment Support Training Evaluation[J].Journal of Military Transportation University, 2012,14(1):36-40.
[8]李雪飛,孫永侃,熊正祥. 艦艇作戰模擬訓練評估技術需求研究[J].指揮控制與仿真,2012,34(4):107-111.
LI Xue-fei, SUN Yong-kan, XIONG Zheng-xiang. Study on Technology Requirements of Simulation-Based Train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for Warship Operations [J].Command Control & Simulation, 2012,34(4):107-111.
[9]趙百杰,孟達,仲筠. 基于效能比的機載制導武器作戰訓練效果評估[J].航空武器,2011(3):46-49.
ZHAO Bai-jie, MENG Da, ZHONG Jun. Study on Training Effects Evaluation of Airborne Guide Weapon Based on Effectiveness Ratio[J]. Airborne Weapon, 2011(3):46-49.
[10]徐池,張海勇,任重. 基于艦載通信系統作戰效能的通信兵訓練效果評估[J]. 艦船科學技術,2011,33(10):116-119.
XU Chi, ZHANG Hai-yong, REN Zhong. Evaluation of Signalman’s Training Based on Combat Effectiveness of Shipboard Communication System [J]. 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1,33(10):116-119.
[11]陳奇,趙述千,姜寧. 基于效能的艦艇電子對抗訓練效果評估方法[J]. 指揮控制與仿真,2013,35(2):132-136.
CHEN Qi, ZHAO Shu-qian, JIANG Ning. Shipborne ECM Training Results Evaluation Based on Combat Effectiveness[J]. Command Control & Simulation, 2013,35(2):132-136.
[12]宋正來. 一種部隊訓練效果評估中指標權重確定方法[J].艦船電子工程,2011,31(3):48-50.
SONG Zheng-lai.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Index Weights of Military Training Effect Evaluation [J]. 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1,31(3):48-50.
Study on Method of Effects-Based Evaluation of Air Combat Training Course
GENG Zhen-yu, ZHANG Han-song, LI De-long, CHEN Zhi-xiang
(Air Force Command Collage, Beijing 100097,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fact thatthe air combat training lacks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he method of training evaluation in detail isstudied. The method of training evaluation based on effects isput forward. The effects of using tactics and weapon operating in training aretaken as evaluation basis to set upthe index system of effects-based training evaluation.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and showing index values isgiven based on recording data of states, operating and situation.When used in the embedded air combat training system, theeffects-based evaluation method can achieve good results.
Key words:effect; training; course; evaluation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086X(2015)-02-0185-06
doi:10.3969/j.issn.1009-086x.2015.02.030
通信地址:100097北京市海淀區北四環西路88號E-mail:gengzhenyu@sina.com
作者簡介:耿振余(1973-),男,山西太谷人。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系統建模與仿真、作戰效能評估。
基金項目:空軍武器裝備軍內科研重點項目(KJ2011116)
* 收稿日期:2014-03-12;
修回日期:201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