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萬盈+夏武

2014年5月的一天,重慶市南川區作風暗訪組“突襲”了當地一個鎮。
檢查完畢后,暗訪人員迅速撤離。
“終于走了。”一位鎮干部吐出一口氣。
他經常在辦公室“抽空”看電影——看到“突襲”結束,隨即仰躺在沙發上,兩只腳搭上另外一個沙發,打開電腦,優哉游哉地看起了好萊塢大片。
突然,門外腳步聲驟起——暗訪人員殺了個“回馬槍”。
這位鎮干部措手不及,被抓了個現形。
“以后上班再不敢看電影了。”這位干部懊惱不已。
2014年年初以來,這樣的“突襲”暗訪在南川已成常態。
“突襲”背后,是南川區委推出的一連串從嚴治吏“組合拳”。
向“為官不為”宣戰
2014年10月13日,南川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召開。
會上,區委書記李明清一席話,讓廣大黨員干部為之一震。
“當前,部分黨員干部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李明清說——
精神不振,狀態不佳。
畏難情緒重,信心不足。
執行力不強,缺乏擔當。
安于現狀,思想不解放。
工作效率不高,服務不優。
…………
這番講話,來自于他的密集調研。
2014年,履新南川區委書記后,李明清走機關、入企業、下鄉鎮,針對干部作風問題展開了深入調研,找到了當前干部作風的突出問題——科級干部“為官不為”現象突出,黨員干部存在“庸懶散”等問題。
怎么整治?
“大力實施‘為官不為、為官慢為、為官亂為專項治理。”李明清說。
在區委書記親自推動下,一連串“組合拳”隨即打出。
科長履職在一線
2014年8月的一天,南川區神龍峽景區,南平鎮旅游辦主任杜煜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穿過里隱湖,到達神風洞,越過漂流河道,走過飛龍棧道,杜煜對護欄、安全標識等設施設備進行了仔細檢查。
下午,他又來到太平鎮永安村,了解暑季農家樂運營情況。
“蹲景點、跑項目、匯總信息——每天大部分工作時間都在一線。”杜煜說。
而以前,“一上午,一杯茶,一份報紙”的悠哉生活曾是不少科級干部的寫照。
“悠哉”背后,是作風不到位、履職不盡職的深層問題。
“以前,一些科級干部作風存在推諉扯皮、能力不強、缺乏擔當、處置隨意、冷漠無情、‘吃拿卡要等作風問題。”南川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周善元如是評價。
現在,科級干部為何會有如此巨變?
2014年,南川啟動了“科長履職在一線”專項行動——全區1100多名科級干部要帶頭一線履職,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一連串配套制度隨之出臺——
落實決策——實行臺賬管理,建立工作日志。
培養能力——加強學習培訓、開設科長講堂、組織科長深入基層調研。
檢驗實績——公示個人信息、進行公開評議;掛牌上崗,接受服務對象滿意度評測。
解決問題——公開服務事項、辦結時限、辦事結果等情況,建立高效工作審批流程。
樹立形象——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杯熱茶、“一口清”解答、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務。
改進作風——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市委“八嚴禁”“十二不準”。
公開測評——科長履職成效,由區委安排人員通過電話和上門開展測評,群眾對干部不滿意可以即時投訴。
從此,南川1100多名科長被戴上了“金箍”,履職效率隨即大幅提升。
從“評優”到“評差”
科長的問題解決了,科室的作風問題還須進一步整治。
兩年前,南川區大有鎮水源村村民韋會禮很討厭找干部辦事——
“有些科室,一到中午就沒有人值班。”
“態度特別‘好,事情辦不了。”
“互相推諉,皮球踢來踢去。”
…………
韋會禮和很多人一致認為——“有些科室很懶。”
在南川全區乃至全市,“懶”的問題同樣突出。
如何治“懶”?
從2014年10月開始,南川每季度開展“最難辦事科室群眾評”活動,治理科室之“懶”。
這場活動有兩大步驟——
第一步是“評”——在《南川日報》、“中國·南川網”等媒體上公布測評科室信息,邀請全區群眾、新注冊市場主體負責人,重點項目牽頭責任單位的分管領導、經辦人員、中標承建項目企業負責人等,通過統一印制的評議表參加科室評議活動。
第二步是“用評”——通過對測評表格計票,統計得票列前三位的科室,對科長進行誡勉談話;對連續兩次得票列前三位的科室,免去科室負責人職務;對連續三次評議得票列前三位的,免去科室分管領導職務。
2015年1月,經過兩個多月的評選,《南川日報》如期刊登了群眾票選出的“最難辦事科室”,全區10個科室“榜上有名”。
“我們立即整改。”一位“上榜”科室負責人紅著臉說。
“懶人”紅了臉,群眾卻點贊。
2014年11月12日,南川區大有鎮水源村,韋會禮一臉笑容。
“不到五分鐘的時間,我就給孩子辦完了助學貸款的手續——現在,那些科室效率高得很!”韋會禮笑了。
暗訪升級治“庸懶”
隨著暗訪不斷開展,一些部門開始“耍滑頭”,“應對”督查的招數層出不窮,如——
設立“燎望哨”,看到暗訪人員,就通風報信。
摸準暗訪人員對應部門,做好“應對”工作。
緊閉科室大門,借口“外出工作”。
把桌椅藏起來,混淆科室人數。
…………
“對策”頻頻刷新,削弱了督查工作效果,監管工作日益不易。
如何破解?
南川區委也出臺了“對策”——
運用“車輪戰術”——同時開展“固定”暗訪和“交叉”暗訪。
擴大督查力量——引入媒體記者、網友代表、志愿者等新鮮血液。
轉變督查方式——或假扮成辦事人員分樓層“零距離”暗訪;或推出“跟蹤”暗訪,不定時“殺回馬槍”;或通過調取測評對象點名冊和指紋考勤機,一一核實工作人員行蹤。
…………
同時,南川區還在媒體上公布舉報方式,開辟“陽光問政”欄目,做到群眾舉報“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截至2014年12月,南川區暗訪到的違紀人數同比下降60%,涉及作風方面的投訴舉報同比下降35%。
從嚴治黨、從嚴治吏制度體系,開始發揮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