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忠君+熊希+嚴薇

五個合伙人,來自五個省市。
和大多數創業者一樣,吳書柱和四個小伙伴的創業歷程充滿艱辛。
但從創業開始,他們就一直堅持記錄成長中的點點滴滴?!斑@是屬于我們五個人的創業史,希望有更多人加入,為這本日志增添亮點。”吳書柱說。
合伙機制——
干活之前,不談回報
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
今天對我們這個創業團隊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又吸納了一個合伙人。
中午跟一個老鄉吃飯,認識了他的同學劉俊濤。在了解我們的創業項目后,劉俊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在他看來,只要大家價值觀一致,每個人都吃苦耐勞,創業就一定會成功——這跟我們團隊的想法不謀而合。
劉俊濤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我們正好需要一個負責財務和配送的合伙人。
我們相信,他的加入一定會為團隊帶來改變。
我們的整個談話都是圍繞創業項目展開的,關于入伙的股份、收益分配等都沒提及。
按我們的設想,有人入伙,在未能實現收益之前,都不要過多考慮利益分配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他還能保持熱情,這個人才能進入我們團隊。
記者側記
2010年10月,蜀都合作社正式掛牌時,合伙人只有兩個人,如今已經發展到五個人。
創業之初,他們都沒太考慮利益分配問題。
“活都還沒干好,談分錢干什么。”這是沈浩反復強調的一句話。
別說回報,起初他們連生存都成問題。
幾個人擠在菜市場一間30平方米的房子里——有人打地鋪,有人睡凳子,有人睡貨車。
“這個階段,不被餓死就是成功!”吳書柱說。
“為理想打工,初級階段不談回報?!边@是他們的信念。
繼劉俊濤之后,龍運海、張代全的加入也同樣如此。
此后,有十余人被吸納進合伙人團隊,但最終只有彼此認可、價值觀統一的人留下了。
決策機制——
“民主討論+實地驗證”
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
今天,那塊壓在我們心里長達一個月的石頭終于落地了。
很高興在我們團隊里,每個人都能用理性和包容的心態去面對分歧。
一個月前,我們的農業合作社已經形成了穩定的銷售和供貨渠道,但農業項目要想進一步實現盈利,必須控制和延伸我們的供應鏈,擁有自己的農業基地。
在涉及基地選址時,團隊成員產生了不小的分歧。
分歧集中在兩個選項——一個是河邊鎮,周圍生態維持得比較好,土地集約性也比較強;一個是璧城街道四面山村,鄰近高速公路,通達度比較高,后期推廣比較容易。
兩者各有優勢。團隊中有三個成員支持四面山村選項,兩個成員支持河邊鎮選項。
遇到有分歧的決策,我們延續一貫的做法——先民主討論,再召集所有成員實地驗證。
最終,大家都認為,創業初期正是打造品牌的時候,應選擇交通方便的四面山村。
記者側記
相比成熟的企業運作,這五個合伙人的決策方式顯得更加原始和民主。
在很多創業者看來,管理的民主往往會犧牲效率,付出更多成本。但在他們看來,民主可使成員提升存在感和增強責任感。
“整個決策過程看似花了很多的時間和成本,但通過這個過程,每個團隊成員在內心深處形成了統一的價值觀,也讓每個人感受到自己的意見得到了尊重?!饼堖\海說。
他們之間的分歧還有很多,比如關于打造配送中心的時機問題、關于團隊發展的節奏問題等,但遇到分歧時,他們總會采用“民主討論+實地驗證”的方式來解決。
“為了提高效益和效率,從2013年開始,我們也在著手打造系統化的管理辦法和管理結構。但在創業初期,這樣的決策氛圍更容易帶動團隊所有人的積極性。”沈浩認為。
分配機制——
量化貢獻度決定股份
2013年1月7日,星期一。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目前各個項目都在穩步推進,合作社也發展了三個業務板塊。
大家一起吃了那么多的苦,是該討論利益分配的問題了。
而這個時候,股份究竟該如何分配,成了需要解決的問題。
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最公平的辦法是按照對團隊的貢獻度來確定股份。
比如,我們將加入團隊的時間、實際工作量的大小和重要性、對業務板塊的貢獻量等,設計成可以量化的指標。然后對指標進行打分,最后根據得分來確定股權占比。
我們試行了兩個月,大家對這樣的方式都表示認同。
今天,股份分配的結果正式確定了,盡管五個成員的股份有多有少,但沒有人提出異議。
有了股份作為依據,等到年底利潤分配時,每個人能分到多少錢也就一目了然了。
今天還決定,如果接下來還有新的合伙人加入,將以同樣的方式確定他的股份。
記者側記
吳書柱反復強調:“平等和公平是團隊一直以來倡導的合伙氛圍和核心原則,所有的具體制度都是為了滿足這兩個原則?!?/p>
很難想象在這樣一個創業團隊里,竟然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確定合伙人的股份。
口頭承諾、民主投票,這種原始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團隊中被經常采用。
比如2013年,為讓更多人吃到健康豬肉,五個人一投票,就啟動了“音樂香豬”的生態豬養殖項目。
對于團隊五個合伙人而言,這一階段,情感約束的作用明顯大于制度約束,每一個合伙人都心甘情愿為這個團隊付出。
但,這并不是長久之計。
約束機制——
把“情義”關進制度籠子里
2013年5月1日,星期三。
今天,團隊開會,我被扣掉了1%的股份,原因是幾天前我買了一輛車。
那段時間,由于天天跑營銷,我覺得無論是從節省時間的角度考慮,還是從獲取對方信任的角度考慮,都應該買輛車。
為此,我就私下里問了幾個人,他們都表示同意。
于是,我就花了十幾萬元買了輛車。
但后來其他合伙人提出:“車是該買,但應該開會讓大家表決一下,不然以后……”
我一聽,馬上就理解了其中之意。
于是,按照公司規章制度,我必須給大家一個交代。
“扣掉我2%的股份!”我斬釘截鐵地說。
“那不行,沒必要扣……”大家紛紛勸解,嘴里還喊著“大哥”。
最終,在我的堅持下扣了1%。
在情義和制度面前,我們選擇了制度。
記者側記
吳書柱扣掉了自己1%的股份,卻讓大家看到了制度的約束力。
企業創始之初,合伙人之間往往沒有契約,大多基于“牢不可破”的兄弟情。
長期下來,一旦產生了矛盾,出于維系“兄弟情”的考慮便不了了之。
但事實上,矛盾并未得到真正解決,而是化作不滿在心中淤積。
一旦企業成長起來后,合伙人的矛盾就會凸顯出來。
罪魁禍首不在于“情義”本身,而在于缺乏約束“情義”的制度。
深諳此理的吳書柱說:“所以,我們必須把‘情義關進制度的籠子里?!?/p>
2014年初,吳書柱曾一次性開除了十幾個新成員。
“那次任務只有一個人完成,其他十幾個人以為會法不責眾,沒想到被我全開除了?!眳菚f。
從此,再沒人以為制度只是“玩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