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成剛

2014年4月的一天,蔣幕成到梁平縣屏錦鎮政府辦理退休手續。
之前,他是屏錦鎮副處級調研員。
“老蔣,這次總該‘退休了嘛?”有人問蔣幕成。
這并不是明知故問,蔣幕成知道問的是他的另一個職位——芋禾村黨總支書記。
“哪能退啊,我還要繼續干呢!”蔣幕成表情“嚴肅”。
“癮君子”
“老何,愿不愿意把土地租出來啊,我聯系到一位種西瓜的老板。”
從鎮政府大樓出來,蔣幕成就把電話掏出來,打給芋禾村村民老何。
“愿意啊。”老何高興地回答。
“那好,我到時候帶人來村里談。”
放下電話,老何興奮地給老婆胡文英說:“蔣書記怕是不走了,還在操心村里的事呢。”
之前,村民們都擔心“蔣書記”從村里也“退休”。
“我早就說過,蔣書記不得走,他自己都說自己是干工作的‘癮君子。”胡文英倒是很淡定。
時間拉回到2007年10月的一個上午,時任屏錦鎮黨委書記常金輝找到蔣幕成。
一番寒暄之后,常金輝說出真實意圖:“鎮里準備推薦你到芋禾村擔任黨總支書記。”
對于蔣幕成能否答應,常金輝心里沒譜。
芋禾村綜合考核年年排在全鎮最后,是名副其實的“弱村”。
“你考慮考慮……”常金輝緊張地盯著蔣幕成。
但還沒等常金輝把話說完,蔣幕成就堅定地表了態:“行!”
就這樣,在當年年底,蔣幕成“卸掉”鎮里的職位,成為芋禾村黨總支書記。
“副處級待遇那么好,為啥還到村里來上班?”
“村里工作復雜零碎,這不是自討苦吃嗎?”
…………
親朋好友前來勸說蔣幕成。
“我是芋禾村出生的,我應該回報芋禾村,更何況我對工作有‘癮呢。”蔣幕成微笑回應。
“鋪路磚”
2014年6月的一個周末,蔣幕成早早來到村委會辦公室值班。
“蔣爺爺早,我們想用電腦。”蔣幕成剛坐下,幾個小孩子就蹦蹦跳跳來到他面前。
“好好,我給你們弄好。”這時候的蔣幕成一臉慈愛。
一到周末,村里的留守兒童就會到村委會辦公室,跟在外地打工的父母視頻聊天,這已是不成文的約定。
而在蔣幕成剛回到村里的時候,他也和自己立下一個約定:要做好村里的“鋪路磚”。
上任伊始,蔣幕成面對的芋禾村可謂是“一窮二白”。
“村支‘兩委連一間像樣的辦公室都沒有,村民也沒有活動場所。”蔣幕成說。
于是他用“老臉”借到了閑置的原鎮政府辦公樓,使芋禾村有了辦公場所。
有了場所,但村里卻拿不出錢添置辦公用品。
面對村里面“揭不開鍋”的狀況,蔣幕成再次“豁出老臉”,找到幾個熟悉的單位“化緣”。
利用支部聯線活動,芋禾村同屏錦地稅所和中國農業銀行梁平縣支行結成共建對子,兩個單位為芋禾村提供了一些辦公設備和建設資金。
改善了村里的辦公環境后,蔣幕成又把目光聚焦在修路上。
“大家不解放思想,出資出力把路修通,想搞產業絕對不可能!”蔣幕成連續一個多月在村里召開“院壩會”,聲音都嘶啞了。
70多場“院壩會”,終于打開了村民們的思想枷鎖。
回過頭來,蔣幕成又向上級爭取了200多萬元配套資金,修了十幾公里水泥路。
“沒有蔣書記,就沒有村里這條路。”村里養豬大戶徐大明說。
“擺渡人”
2014年11月4日,穿過清晨的薄霧,芋禾村綜合服務專干唐吉清來到村委會辦公室。
“今天,我應該比蔣書記來得早了吧?”唐吉清心頭暗想。
這是唐吉清在和蔣幕成暗中“較勁”——幾乎每天,蔣幕成都是第一個到辦公室的。
一走進辦公室,唐吉清一下愣了——蔣幕成已經坐在了辦公桌前。
“蔣書記,你可真是一點機會都不給我留啊。”唐吉清開著玩笑。
蔣幕成頭一仰,瞇眼笑起來。
“正是蔣書記的培養,我才能成為一名中共黨員。”唐吉清說。
唐吉清是蔣幕成“三顧茅廬”請到村里來工作的。
“開始我很不情愿來,覺得自己年輕,沒信心干好。”唐吉清說。
但蔣幕成一次次來到唐吉清家里:“你放心,我會把你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帶。”
蔣幕成的執著源于他的“私心”——
“村里黨員年齡結構老化,后備人才‘青黃不接,要抓緊培養村里的接班人,唐吉清學歷高,又年輕,是個好苗子。”蔣幕成說。
終于,唐吉清答應了蔣幕成。
找到了接班人,蔣幕成變身為“擺渡人”——
言傳——“碰到我們不懂的,他會不厭其煩一遍遍教我們。”唐吉清說。
身教——“做什么事情他都身先士卒,熬夜加班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唐吉清說。
在蔣幕成帶領下,芋禾村原先軟弱渙散的“兩委”班子終于得到上級和群眾的肯定。
“拓荒牛”
2014年底,芋禾村村支“兩委”換屆,蔣幕成再次當選黨總支書記。
“老蔣,你到底圖個啥?60多歲的人了,還有多大奔頭!”老伴忍不住發了火。
對于老伴的火氣,蔣幕成只能歉然一笑。
“還圖啥?”給村里修好路之后,蔣幕成也這樣問自己。
“我還要把村里的產業搞起來。”蔣幕成隨即給出答案。
其時,村里人所謂的產業就是零散不成規模的種養殖業。
“必須引進企業。”蔣幕成說。
為了引進企業,蔣幕成帶領村支“兩委”干部連續數月四處推介芋禾村。
為了保障企業建設土地,蔣幕成連續十幾日通宵達旦地做群眾思想工作。
“老頭,出門記得帶上藥!”現在蔣幕成每次出門,老伴兒都要提醒。
忘我地工作,讓曾經身強力壯的蔣幕成如今被糖尿病和高血壓纏身。
“他就是這個牛性子,整天埋在工作里,誰都說不動他。”老伴兒只能私下抱怨。
在這頭“拓荒牛”辛勤耕耘下,原本“產業荒蕪”的芋禾村現在一片繁茂景象——從“零企業”到現在規模以上企業3家、微型企業14家,發展了黑山羊、水禽養殖、生豬養殖、豆筋加工等特色增收項目。
“工作治不好我的糖尿病,但能治好我的心病,村里事業干好了,我的心病就好了……”
2015年2月4日晚上10點,寫完一天的工作日志后,四下一片漆黑,蔣幕成終于下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