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慶華
腹腔鏡與開腹闌尾切除術療效的研究
任慶華
目的比較腹腔鏡與開腹闌尾切除術的治療效果, 探討兩種手術方式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72例急性闌尾炎患者, 隨機分為腹腔鏡組(38例)和開腹組(34例)。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排氣時間及手術后并發(fā)癥等, 并進行比較。結果腹腔鏡組手術時間為(30±5)min, 出血量(5±2)ml, 排氣時間(10±3)h;開腹患者組手術時間(20±4)min, 出血量(8±4)ml, 排氣時間(15±2)h,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手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2.6%, 明顯低于開腹手術組的23.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比開腹手術,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操作簡單, 創(chuàng)傷小, 并發(fā)癥少, 手術后康復快, 值得臨床推廣。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療效
急性闌尾炎是常見腹腔疾病, 其特點是起病急, 發(fā)展快,如果不能及時處置可能引起嚴重后果[1]。目前治療闌尾炎多為手術治療, 常用手術方式是開腹手術及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本研究主要研究腹腔鏡和開腹闌尾切除術的治療效果, 為兩種手術的臨床應用提供參考。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72例, 其中男42例, 女30例, 年齡15~70歲。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均為轉移性右下腹部疼痛, 入院后行右下腹部彩超檢查均能見到腫大闌尾影。出現(xiàn)病癥至入院時間間隔最短2 h, 最長3 d。將72例患者隨機分為腹腔鏡組(38例)和開腹組(34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及就診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手術前留置導尿, 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全身麻醉。
腹腔鏡組:在臍下緣切口長約1.5 cm并注入二氧化碳建立人工氣腹。將套管放入腹腔鏡中探查腹腔內病變情況,分別在臍右上及左下適當位置建立兩個操作孔。稍取頭低位,移開大網膜及小腸于盲腸末端尋找闌尾, 吸出膿液, 提起闌尾, 分離闌尾系膜, 可吸收夾在闌尾系膜根部夾閉, 離斷系膜,在距離闌尾根部0.5 cm處用可吸收夾夾閉, 夾遠端0.5 cm處切斷闌尾, 斷端消毒, 標本袋取出闌尾。未置引流管, 排除二氧化碳, 拔出套管并關閉手術切口。
開腹組:取麥氏點手術切口長約5 cm, 依次入腹, 常規(guī)行闌尾切除術, 荷包縫合, 濕紗布蘸盡腹腔及盆腔膿液, 未置引流管。
1.3 觀察指標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及手術后并發(fā)癥等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 腹腔鏡組患者其手術時間高于開腹組術中出血量、排氣時間等指標均明顯低于開腹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fā)癥比較 腹腔鏡組患者手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開腹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手術后發(fā)生手術切口感染的幾率明顯低于開腹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其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比較(±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排氣時間(h)腹腔鏡組 38 30±5 5±2 10±3開腹組 34 20±4 8±4 15±2 t 3.61 2.06 2.88 P<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后并發(fā)癥的比較[n(%)]
急性闌尾炎的發(fā)病率較高, 需要及時診斷及治療, 在急性闌尾炎的治療中以手術治療為主, 如果延誤手術時機可能出現(xiàn)闌尾周圍膿腫、闌尾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而危及患者生命,在手術治療中可以選擇傳統(tǒng)開腹手術或選擇腹腔鏡手術。然而開腹手術因手術切口大、臟器暴露、手術后恢復慢等缺點逐漸被腹腔鏡手術代替。腹腔鏡手術切口小、操作方便、手術后恢復快、并發(fā)癥少, 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2,3]。
本研究詳細記錄了兩組患者手術中的相關指標, 分析結果可看出, 采用腹腔鏡的患者, 其手術時間明顯短于開腹組,這不僅減少了患者的痛苦, 更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采用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開腹組(P<0.05), 體現(xiàn)了腹腔鏡手術出血少的優(yōu)勢。腹腔鏡手術患者排氣時間明顯短于開腹組患者(P<0.05), 有利于患者的手術后恢復。
綜上所述, 相比開腹治療急性闌尾炎, 腹腔鏡具有明顯的手術出血少、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勢。腹腔鏡手術方式可提高患者的手術后恢復速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汪琳琳. 基層醫(yī)院腹腔鏡下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修補術的臨床體會. 蘇州大學, 2014.
[2]李春虎. 單純修補術與胃大部分切除術治療急性胃穿孔療效對比.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1(16):1623-1624
[3]李興, 朱永. 腹腔鏡上消化道潰瘍穿孔修補術療效分析. 安徽衛(wèi)生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4(4):66-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53
2015-06-08]
111000 遼寧省遼陽市中心醫(yī)院普外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