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剛
不同手術入路治療雙側額葉腦挫裂傷伴顱內血腫的臨床療程觀察
楊榮剛
目的研究不同手術入路治療雙側額葉腦挫裂傷伴顱內血腫的臨床療效。方法6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34例。觀察組采取單側骨瓣開顱手術治療, 對照組采取雙側開顱手術,比較兩組臨床效果及手術指標。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分別為(3.12±0.57)h、(2.27±0.42)ml、(23.58±4.31)d、(2.25±0.34)萬元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43±0.38)h、(3.57±0.71)ml、(38.58±4.73)d、(3.71±0.25)萬元,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優良率為94.12%高于對照組的70.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單側骨瓣開顱手術治療雙側額葉腦挫裂傷伴顱內血腫效果顯著, 較雙側開顱手術入路安全性高,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雙側開顱手術;單側骨瓣開顱手術;雙側額葉腦挫裂傷;顱內血腫
腦挫裂傷為臨床常見急重癥, 多集中于枕部發病, 以額部血腫、壓迫、腦損傷等為主要表現, 具有較高的致死率與致傷率, 早期清除血腫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1]。因額葉腦挫裂傷治療方式眾多, 以手術治療為主。本次研究分別采取單側骨瓣開顱術及雙側開顱手術入路進行治療,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雙側額葉腦挫裂傷伴顱內血腫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41例, 女27例, 年齡22~54歲, 平均年齡(35.26±7.86)歲, 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評分)3~11分, 平均評分(8.54±1.64)分, 發病至手術時間3~14 d, 平均手術時間(9.85±3.25)d。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34例。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GCS評分、發病至手術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雙側開顱手術入路治療, 常規方式清除血腫以緩解組織受損。觀察組單側骨瓣開顱手術入路, 從程度較重一側入路, 如病變程度無明顯差異, 則由右側入路, 骨瓣盡可能靠近大腦鐮, 通常做病重側半冠切口,如患者有同側顳葉損傷, 則擴大的翼點入路切口, 額部切口過中線, 鉆顱時選取中線較近處, 從而提高暴露效果, 清除開瓣側腦內破損腦組織及血腫, 后沿雞冠將額部大腦鐮切開至上矢狀竇下壁, 并處理對側血腫。術中注意保護嗅覺神經。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手術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住院費用。②根據格拉斯哥預后評分(GOS評分)對臨床療效進行評價, 優:意識狀態清晰, 生活可完全自理;良:意識清晰, 生活可基本自理;中:意識障礙嚴重, 基本生活可自理, 偶爾需他人協助;差:無意識或昏迷。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輸血量、住院時間、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優良率為94.12%高于對照組的70.5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比較(±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h) 輸血量(ml)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萬元)觀察組 34 3.12±0.57 2.27±0.42 23.58±4.31 2.25±0.34對照組 34 5.43±0.38 3.57±0.71 38.58±4.73 3.71±0.25 t 23.844 11.143 16.575 24.463 P<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雙側額葉腦挫裂傷為臨床常見閉合性顱腦損傷, 多因暴力直接作用導致, 腦組織嚴重變形及剪性切刀多引發腦實質內挫裂傷, 主要以腦白質和灰質有點狀出血發生, 少數患者有深部腦結構損傷, 具有較高的死亡率及致殘率[2]。當繼發性損傷導致顱內壓上升時, 保守治療效果較差, 當血腫量>30 ml時, 應盡早采取手術治療[3]。
傳統額部冠狀切口入路可消除血腫, 降低顱內血壓, 但術中容易對雙側額葉表面腦組織產生損傷, 導致雙側額葉功能障礙對患者預后產生影響[4]。單側骨瓣開顱手術以最小的手術切口完成治療, 術中處理蝶骨嵴及病變組織后在額葉前部預留空間, 醫師后外側牽拉可顯露大腦鐮前部, 大腦鐮中間區和下緣出血較少, 切開后止血效果較好, 且視野清晰,可避免術野外血管損傷及嗅覺神經受損[5]。另外單側開顱手術保存了側額和顳葉腦表層的正常結構, 避免生理結構改變,術中切開大腦鐮并不縫合, 不僅降低手術創傷, 還可防止腦干擺動, 術后恢復較快, 所以和雙側開顱比較手術時間較短、輸血量少。本次研究顯示, 觀察組優良率顯著優于對照組,且手術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 與上述觀點相符。
綜上所述, 單側骨瓣開顱手術治療雙側額葉腦挫裂傷伴顱內血腫效果顯著,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陳軍, 朱志峰, 羅成, 等.額葉腦挫裂傷惡化的危險因素分析.臨床神經外科雜志, 2013, 10(6):369-370.
[2]許信龍, 魏曉捷, 陳再豐, 等.單側骨窗開顱大腦鐮切開治療非對稱性雙額葉腦挫裂傷及其對額葉功能的影響.中華創傷雜志, 2012, 28(2):162-164.
[3]王永忠.雙側額葉腦挫裂傷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因素分析.神經損傷與功能重建, 2012, 7(2):151-152.
[4]蔣昌政, 許令明.早期手術干預雙側額葉腦挫裂傷致中央型腦疝診治體會.安徽醫藥, 2012, 16(11):1644-1645.
[5]林友城, 嚴國鳳, 姚浩, 等.擴大冠狀骨瓣減壓和硬腦膜順序剪開術治療重型雙側額葉腦挫裂傷.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2, 35(14):14-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55
2015-04-21]
473000 南陽南石醫院腦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