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崇 卜冬平
流動樹脂修復楔狀缺損的臨床研究
汪崇 卜冬平
目的評價流動樹脂修復楔狀缺損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120例402顆患牙楔狀缺損患者, 隨機分為實驗組67例(205顆患牙)和對照組53例(197顆患牙), 分別以LuxaFlow流動樹脂與3M P60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 治療結束后1年回訪對比臨床療效。結果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成功率分別為94.59%和84.85% ,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與傳統的復合樹脂相比, 流動樹脂是更為理想的楔狀缺損修復材料。
流動復合樹脂;楔形缺損;復合樹脂
楔狀缺損是牙唇、頰側頸部硬組織發生緩慢消耗所致的缺損, 由于這種缺損常呈楔狀因而得名。多發生于唇、頰側的牙頸部。楔狀缺損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見, 患病率為47.5%~60.0%[1]。臨床上修復楔形缺損的材料有很多, 傳統的修復方法中應用最多的為復合光固化樹脂修復。作者使用可流動性復合樹脂修復楔形缺損, 并與傳統復合樹脂進行了對比,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2014年大連市中心醫院口腔門診就診的楔狀缺損患者120例(402顆患牙), 納入標準: 患牙無齲齒, 無充填體, 牙頸部楔形缺損達牙本質層, 無牙髓病變。將402顆患牙, 隨機分為實驗組67例(205顆患牙)和對照組53例(197顆患牙), 分別以LuxaFlow流動樹脂與3M P60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材料 Luxa Flow流動樹脂、3M P60光固化復合樹脂、可樂麗菲露自酸樹脂粘接劑、樹脂修整刀、光固化機。
1.3 方法 快速鉆制備洞型、預備粘接面。表淺的楔形缺損患牙或者固位形差的患牙需要使用小倒錐鉆沿牙齒釉牙本質界處向各個方向制備固位洞型以加強固位。 病損區隔濕干燥, 用棉球蘸取自酸蝕粘接劑涂布于楔形缺損區30 s, 輕吹, 光照15 s, 分別用可流動性樹脂和復合樹脂充填, 加壓、修整外形, 光照40 s, 調頜, 拋光, 完成修復。若近髓腔牙髓刺激癥狀明顯, 用 Dycal 自凝氫氧化鈣墊底, 于牙髓敏感部位放置一薄層, 邊緣線附近至少空出1 mm, 以免影響樹脂粘接力和邊緣封閉性能。
1.4 修復效果評定標準 參照美國公共健康部制定的評價系統[2], 于修復后1年對修復體的臨床效果進行評價。成功:修復體完整, 表面光滑;邊緣密合;無繼發齲;牙髓活力正常,對機械、溫度、化學刺激無敏感癥狀。有一項不滿意者為失敗。
1.5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結束1年后成功隨訪患者98例(350顆患牙)。實驗組成功率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牙1年后臨床療效對比(n, %)
不正確的刷牙方法是發生楔狀缺損的主要原因, 因此,有人將楔狀缺損稱為刷牙磨損。其他可能的原因有齦溝液的酸性滲出物的腐蝕、長期的咀嚼力造成牙體頸部的組織疲勞等。
光固化復合樹脂是近10年來臨床上應用最多的牙體缺損修復材料, 具有操作簡單方便、色澤自然美觀、硬度較高、生物性能好等優點, 也是傳統的修復楔狀缺損的方法。
然而復合樹脂修復也存在缺陷, 在光固化的過程中容易產生聚合體積收縮, 容易在樹脂修復體和牙體之間形成微滲漏, 導致充填后敏感, 繼發齲的形成[2], 造成充填體松動、脫落等不良后果。而且楔狀缺損的齦壁往往位于齦下, 表淺的楔狀缺損, 無良好的固位型, 應用傳統的固體復合樹脂進行臨床修復中, 往往不能取得長久的修復效果。
可流動復合樹脂是一種含超微顆粒型的復合樹脂, 具有很好的流動性, 同時具有低黏度性[3,4], 其較低的黏度確保了與牙本質黏結劑之間的緊密接觸。良好的流動性使之能夠進入窩洞的所有細節部分, 形成一個更加完整的界面內黏結,減少聚合收縮產生的縫隙, 進而減少微滲漏及繼發齲的發生。流動樹脂還具有良好的彈性, 受力后能發生更明顯的形變,更好地隨牙變形而變形, 從而維持充填物邊緣良好的密合性[5]。另外可流動復合樹脂還具有良好的耐磨和拋光性能,色澤穩定, 更適合楔狀缺損的充填治療, 值得臨床推廣。
[1]劉彥, 牛忠英, 石馨, 等. 2038例中老年人健康體檢中牙齒楔形缺損的調查和分析.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2010, 20(11): 645-647.
[2]夏榮明, 潘巨利, 吳小斌. 3種方法修復楔形缺損后牙頸部硬組織的應力分析. 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 2009, 19(7):397-399.
[3]Bayne SC, Thompson JY, Swift EJ, et al. A charactrization of first generation flowable composites. J Am Dent Assoc, 1998, 129(5): 567-577.
[4]Mjor IA, Moorhead JE, Dahl JE. Selection of restorative materials in permanent teeth in general dental practice. Acta Odontol Scand, 1999, 5(4):257-262.
[5]Labella R, Lambrechts P, Vanmeerbeek B, et al. Polymerization shrinkage and elasticity of flowable composites and filled adhesives. Dent Mater, 1999, 15(2):128-13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060
2015-04-16]
116027 大連市中心醫院口腔科(汪崇);大連市口腔醫院急診科(卜冬平)
汪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