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必照 周蜜 李北平
預防性使用右旋美托咪定對術后顫抖的影響
戴必照 周蜜 李北平
目的研究預防性使用右旋美托咪定對術后顫抖的影響并探討其最佳劑量。方法120例擇期手術患者, 采用隨機雙盲法分為四組:對照組(C組)及右旋美托咪定0.5、0.75、1.0 μg/kg 組(D0.5、D0.75、D1.0組), 各30例。D0.5、D0.75、D1.0組患者分別給予右旋美托咪定0.5、0.75、1.0 μg/kg, C組給予等容積生理鹽水。術后40 min內每10 分鐘對患者顫抖程度進行評分。比較四組患者術后顫抖發生率。結果與C組相比, D0.75及D1.0組患者術后顫抖發生率顯著減少(P<0.01), 拔管后D0.5、D0.75及D1.0組患者拔管后鎮靜評分顯著降低(P<0.01或P<0.05)。在拔管后20 min, 鎮靜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C組拔管時間顯著降低(P<0.05)。結論右旋美托咪定對術后顫抖具有較好的預防作用,且0.75、 1.0 μg/kg為其最佳使用劑量。
右旋美托咪定;術后顫抖;鎮靜;最佳劑量
術后顫抖是全身麻醉后常見的一類并發癥, 據報道其發生率達5%~65%[1]?;颊咝g后過度顫抖易引起氧需求量增加,術后顫動往往會導致較為嚴重的臨床并發癥[2,3]。目前有研究稱氯胺酮、曲馬多等可有效防止術后顫抖的發生[4,5]。然而關于α2受體激動劑右旋美托咪定防止術后顫抖的研究較少, 本研究擬采取臨床觀察來闡明其是否具有該效應, 并試圖尋求其最佳使用劑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4年7~12月擇期全身麻醉手術患者120例, 年齡18~60歲, ASA Ⅰ~Ⅱ級, 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鎮靜、鎮痛藥使用者, 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肝病、腎病、精神障礙、過敏體質, 有手術麻醉史、術中輸血及體溫>38℃或<36℃患者。所有患者均未給予術前用藥。患者隨機分為四組, 每組30例:對照組(C組)及右旋美托咪定0.5、0.75、1.0 μg/kg 組(D0.5、D0.75、D1.0組)。四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患者入室后, 開放肘正中靜脈, 連接心電監護。麻醉誘導采用異丙酚2~2.5 mg/kg、羅庫溴銨0.6 mg/kg和芬太尼0.2 mg。插管后, 患者麻醉維持依賴異丙酚及阿曲庫銨。機械通氣保持呼吸末CO2分壓維持在35~45 mm Hg (1 mm Hg=0.133 kPa)。于手術結束前30 min分別給予右旋美托咪定及生理鹽水。D0.5、D0.75、D1.0組患者分別給予右旋美托咪定0.5、0.75、 1.0 μg/kg, C組給予等容積生理鹽水。手術結束前5 min, 停止麻醉藥物輸入。
1.3 判定標準 本研究中入選患者均于麻醉藥停藥后30 min內拔除氣管導管。術后40 min內, 每10 分鐘對患者顫抖狀況進行評估:0級=無顫抖;1級=面部及脖子有輕微顫抖;2級=超過1個部位肌肉群的顫抖;3級=全身顫抖。顫抖率=(1級+2級+3級)/總例數×100%。若患者顫抖超過2級, 將給與25 mg哌替啶以控制癥狀。根據先前文獻[6],術后40 min內, 采用改良鎮靜評估法對患者每20 分鐘進行鎮靜評級:0級=對痛無反應;1級=對輕柔刺激無反應;2級=對輕柔刺激有反應;3級=大聲呼叫患者名字, 有反應;4級=正常呼叫患者名字, 有反應;5級=輕聲呼叫患者名字,有反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患者一般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 不同時間點患者資料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 兩兩比較采用Dunnet檢驗;發生率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四組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體重、手術時間、麻醉時間等比較, 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拔管時間, D0.5、D0.75及D1.0組與C組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與C組相比, D0.5組在拔管后、拔管后20 min、拔管后40 min, D0.75組在拔管后20 min、拔管后40 min及D1.0組患者在拔管后40 min體溫顯著降低(P<0.05);與誘導后(基線)相比, 其余各時間點體溫均顯著下降(P<0.05)。見表2。
2.3 與C組相比, D0.75及D1.0組患者術后顫抖發生率顯著降低(P<0.01)。見表3。
2.4 與C組相比, 拔管后D0.5、D0.75及D1.0組患者拔管后鎮靜評分顯著降低(P<0.01或P<0.05)。在拔管后20 min,鎮靜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1 四組患者一般資料及拔管時間比較(±s)

表1 四組患者一般資料及拔管時間比較(±s)
注:與C組相比,aP<0.05
45.4±5.1 69.1±8.2 105±24 86±22 18.4±2.4a項目 C組(n=30) D0.5組(n=30) D0.75組(n=30) D1.0組(n=30)年齡(歲)體重(kg)手術時間(min)麻醉時間(min)拔管時間(min) 45.6±5.6 68.2±7.3 109±22 86±20 13.1±1.6 46.5±7.3 65.3±10.1 111±27 89±26 14.2±2.1a43.7±4.3 72.2±12.3 106±28 85±26 17.5±2.2a
表2 四組患者體溫比較(±s, ℃)

表2 四組患者體溫比較(±s, ℃)
注:與誘導后(基線)相比,aP<0.05;與C組相比,bP<0.05
37.0±0.2 36.3±0.3a35.9±0.3a35.9±0.4a35.8±0.4ab時間 C組(n=30) D0.5組(n=30) D0.75組(n=30) D1.0組(n=30)誘導后(基線)手術開始拔管后拔管后20 min拔管后40 min 37.0±0.2 36.2±0.3a36.0±0.3a36.1±0.4a36.1±0.4a37.0±0.2 36.1±0.3a35.7±0.4ab35.7±0.4ab35.8±0.4ab37.0±0.2 36.1±0.4a35.8±0.4a35.8±0.4ab35.7±0.3ab

表3 四組患者術后顫抖評估比較[n(%)]
表4 四組患者術后鎮靜評估比較(±s)

表4 四組患者術后鎮靜評估比較(±s)
注:與C組相比,aP<0.05,bP<0.01
3.2±1.2b4.9±0.4 5±0時間 C組(n=30) D0.5組(n=30) D0.75組(n=30) D1.0組(n=30)拔管后拔管后20 min拔管后40 min 4.4±0.6 5.0±0.0 5±0 3.6±1.0a5.0±0.0 5±0 3.2±1.3b4.9±0.2 5±0
右旋美托咪定是一類強效α2受體激動劑, 本研究發現0.75、1.0 μg/kg右旋美托咪定靜脈輸注可顯著減少術后顫抖的發生率且能提供較好的鎮靜作用。先前有研究指出右旋美托咪定在負荷量1 μg/kg且維持劑量0.4 μg/(kg·h)情況下可對術后顫抖發揮較好的預防作用[7]。然而作者的研究結果表明0.75、1.0 μg/kg右旋美托咪定靜脈輸注其術后顫抖的發生率分別為14%和17%。盡管0.5 μg/kg右旋美托咪定組術后震顫的發生率為40%(對照組為63%), 低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右旋美托咪定各組患者鎮靜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然而在拔管后20 min, 鎮靜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這可能與藥物代謝及拔管等手術刺激有關。
因此, 本研究指出右旋美托咪定可有效防治術后顫抖,且有一定鎮靜作用。此外作者還發現0.75、1.0 μg/kg右旋美托咪定對于術后顫抖的防治是其最佳劑量。然而本研究尚未能闡明患者體溫與術后顫抖發生的關系, 后續相關研究可進一步關注。
[1]Buggy DJ, Crossley AW. Thermoregulation, mild perioperaitve hypothermia and postanaesthetic shivering. Br J Anaesth, 2000, 84(5): 615-628.
[2]Macario A, Weinger M, Carney S , et al. Which clinical anesthesia outcomes are important to avoid? The perspective of patients. Anesth Analg, 1999, 89(3): 652-658.
[3]Macintyre PE, Pavlin EB, Dwersteg JF. Effect of meperidine on oxygen consumption, carbon dioxide production, and respiratory gas exchange in postanesthesia shivering. Anesth Analg , 1987, 66(8): 751-755.
[4]Dal D, Kose A, Honca M, et al. Efficacy of prophylactic ketamine in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shivering. Br J Anaesth, 2005, 95(2): 189-192.
[5]Mohta M, Kumari N, Tyagi A, et al. Tramadol for prevention of postanaesthetic shivering: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comparison with pethidine. Anaesthesia, 2009, 64(2): 141-14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21
2015-05-22]
221000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