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鍇
氨基葡萄糖對創傷性膝關節炎的臨床價值分析
楊鍇
目的對應用氨基葡萄糖對患有創傷性膝關節炎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88例創傷性膝關節炎疾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每組44例。采用阿司匹林、雙氯芬酸鈉等常規藥物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在常規藥物基礎上加用氨基葡萄糖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患者關節炎癥狀消失時間和藥物治療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在關節炎疾病藥物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對創傷性關節炎疾病藥物治療的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應用氨基葡萄糖對患有創傷性膝關節炎疾病的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氨基葡萄糖;創傷性膝關節炎;治療
創傷性膝關節炎是由于創傷原因導致出現的一種關節面不平或承重失衡病理學表現, 是關節軟骨在發生退行性病理學改變之后繼發出現的一種骨性關節炎類疾病。關節疼痛、生理功能障礙是該病的主要癥狀表現, 會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1]。本次對44例患有創傷性膝關節炎疾病的患者應用氨基葡萄糖治療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本院就診的患有創傷性膝關節炎疾病的患者88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每組4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5例, 女19例;年齡19~77歲, 平均年齡(49.6±9.2)歲;關節炎患病時間1~18個月, 平均患病時間(5.3±4.6)個月。治療組患者中男26例,女18例;年齡18~75歲, 平均年齡(49.8±9.3)歲。關節炎患病時間1~17個月, 平均患病時間(5.2±4.5)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次, 2次/d, 口服雙氯芬酸鈉, 100 mg/次, 2次/d, 計劃治療2個月;治療組口服阿司匹林, 100 mg/次, 2次/d, 口服雙氯芬酸鈉, 100 mg/次, 2次/d, 口服氨基葡萄糖, 750 mg/次, 2次/d, 計劃治療2個月[2]。
1.3 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關節炎癥狀消失時間和藥物治療總時間、在關節炎疾病藥物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創傷性關節炎疾病藥物治療效果等作為觀察指標。
1.4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Lequesne指數對本次研究患者的創傷性膝關節炎疾病治療效果進行評價。臨床治愈:炎癥表現已經完全消失, 指數分值為0分;顯效:炎癥表現程度已經明顯減輕, 指數分值的進步程度達到或超過3個等級;有效:炎癥表現有所減輕, 指數分值的進步程度在1~2級之間;無效:炎癥表現程度沒有變化, 或進一步加重, 指數分值的進步程度不足1級[3]。總有效率=(臨床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創傷性關節炎疾病藥物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患者創傷性膝關節炎疾病治療總有效率為70.5%;治療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0.9%。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創傷性關節炎疾病藥物治療效果比較[n(%)]
2.2 兩組關節炎癥狀消失時間和藥物治療總時間比較對照組患者關節炎癥狀消失時間為(26.54±6.98)d, 共用藥治療(32.86±10.42)d;治療組患者關節炎癥狀消失時間為(21.47±5.20)d, 共用藥治療(28.16±5.12)d, 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在關節炎疾病藥物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的例數比較 對照組中有8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治療組中有1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 組間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
關節軟骨在受到外界撞擊刺激之后后, 軟骨基質的完全喪失或組成成分發生的改變比軟骨損傷的其他病理學變化出現的時間要更早一些, 而基質中存在的蛋白多糖的喪失, 對這一病理學變化的出現尤其重要, 其可使患者的軟骨強度明顯降低, 通透性水平顯著增加。以上病理學改變的出現會使包括膠原纖維在內的一些大分子網架受力程度更大, 使軟骨對應力的易損傷性明顯增強。氨基葡萄糖屬于人體能夠自身合成的一種氨基單糖類物質, 屬于軟骨基質和滑液中糖胺聚糖、蛋白多糖、透明質酸的一種主要的組成成分[4]。外源性氨基葡萄糖可以對軟骨合成更多的蛋白多糖和多糖的過程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并對膠原酶、磷脂酶等對軟骨所產生的降解作用進行有效的抑制。目前氨基葡萄糖已經被臨床作為對創傷性膝關節炎疾病患者進行治療的一種常規藥物, 不僅可以使患者的癥狀表現得到顯著性改善, 還可以使治療時間進一步縮短, 在最大程度上控制不良反應, 使治療更加安全。
[1]左川, 楊南萍, 陳詠濤.硫酸氨基葡萄糖與雙氯芬酸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對照研究 .中華風濕病學雜志, 2013, 10(5): 306-308.
[2]黃喬東, 何雁冰, 陳金生, 等.生長抑素關節腔內注射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觀察.廣東醫學, 2006, 27(1):8-9.
[3]唐福林, 張奉春, 鄭文潔, 等.雙醋瑞因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與安全性多中心對照研究.中華風濕病學雜志, 2012, 9(7): 421-422.
[4]肖建斌, 佘守章, 彭呂憲, 等.透明質酸鈉聯合消炎鎮痛液注射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觀察.廣東醫學, 2006, 27(1): 10-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23
2015-05-08]
450007 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