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茹 劉春梅 王影茹
康復護理干預對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影響
孫茹 劉春梅 王影茹
目的研究康復護理干預對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影響。方法101例吞咽困難功能障礙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50例)與試驗組(51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 試驗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以吞咽功能訓練為主的康復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標準吞咽功能評價量表(SSA) 評分。結果試驗組SSA評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采取康復護理可改善吞咽功能, 提高生活質量, 值得在臨床推廣。
吞咽功能障礙;康復護理;吞咽功能訓練
吞咽功能障礙是神經系統疾病和腦血管疾病患者很容易并發的并發癥之一, 當發生吞咽功能障礙時, 很容易導致誤吸, 如果吸入的食物以及分泌物中有致病病菌, 則會發生肺炎。同時, 吞咽障礙也是導致老年患者營養不良的重要原因[1]。因此對于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復訓練就顯得非常重要。本院從2014年起對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采取咽功能訓練, 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大連市友誼醫院老年病分部康復病房就診的101例吞咽困難功能障礙患者, 通過SSA評價存在吞咽功能障礙,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 對照組50例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齡72~80歲,平均年齡(75.0±2.3)歲, 其中腦卒中34例, 阿爾茲海默病6例, 帕金森氏征10例。試驗組51例中男27例, 女24例, 年齡70~81歲, 平均年齡(74.0±2.1)歲, 其中腦卒中32例, 阿爾茲海默病8例, 帕金森氏征11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基礎疾病以及吞咽功能障礙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 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以吞咽功能訓練為主的康復護理措施。具體方法如下:①吞咽功能訓練。2次/d, 冰凍之后的棉簽再蘸少許水,采用咽部冷刺激的方式刺激軟鱷、舌根及咽后壁, 指導患者做空吞咽動作。指導患者開閉頜關節5~10次, 后做空咀嚼和空吞咽, 稍作休息后(時間不宜超過2 min), 做鼓腮、磕牙來加強吞咽功能力量。②口腔護理。對于病情較輕, 配合較好的患者, 鼓勵患者自主刷牙, 叮囑患者飯后漱口, 時間>0.5 h。對于病情較嚴重的患者采取口腔護理, 3次/d, 確保口腔異物及時清除, 根據咽拭子培養的細菌結果選擇合適的口腔護理液。③特殊患者護理。對于無法坐位就餐的患者, 床頭抬高30°, 為了減少胃內的食物殘留, 降低返流、嗆咳的發生幾率,床頭應該在患者進食>30 min后搖下。④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對患者家屬以及本人進行健康教育, 講解引起吞咽障礙的原因、康復知識、進食時的體位、進食工具的選擇以及不積極進食的嚴重性。⑤心理護理。管床護士多與患者溝通,讓患者了解咽部功能恢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心理狀態以及戰勝疾病的信心, 讓患者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治療中來, 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狀態, 隨時給予鼓勵以及支持。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
1.3 觀察指標 采用SSA量表對康復治療進行評價。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后1、2、3、4周的評分情況。SSA評價系統分為3個方面[2]。①臨床檢查, 意識狀態、軟鱷的運動調節、呼吸功能。檢查內容包括:雙唇的閉合程度、咽反射及主動咳嗽功能;②囑患者分3次進行吞咽, 囑患者吞咽清水5 ml, 在吞咽的過程中觀察患者的咽喉運動、吞咽時有無喘鳴等情況;③如果以上檢查未見異常, 吞咽清水加到約60 ml, 觀察吞咽完成時間、吞咽過程中有無咳嗽等反應。SSA評分為17~46分, 分值越低吞咽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以及治療后1周, 兩組SSA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2、3、4周試驗組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組內比較, 治療后2、3、4周優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SA評分情況比較(±s, 分)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SA評分情況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bP<0.05,cP>0.05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1周 治療后2周 治療后3周 治療后4周試驗組 51 37.1±6.3 36.3±5.4c 30.1±5.1ab 24.3±5.9ab 19.7±4.1ab對照組 50 37.8±6.0 36.2±5.9 34.2±5.4a 28.4±5.5a 23.7±4.4a
吞咽功能障礙是指由于疾病或者年老, 人體的口腔、咽、喉與食管等部位發生黏膜萎縮、肌肉變性、神經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漸趨遲鈍、咽及食管的蠕動能力減弱等退行性該變[3]。吞咽功能障礙不僅導致機體攝入減少, 而且還可以導致誤吸造成吸入性肺炎, 嚴重者甚至可以導致死亡。為了減少患者的吞咽功能,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吞咽功能障礙訓練至關重要。吞咽訓練與心理護理以及健康宣教相結合, 一方面給予患者戰勝病魔的信心, 另一方取得家屬的配合以及支持, 了解吞咽功能障礙訓練的重要性,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醫護人員科學的指導患者, 堅持訓練, 盡量縮短康復療程[4]。本研究中治療后試驗組SSA評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吞咽功能障礙患者采取康復護理可改善吞咽功能, 提高生活質量, 值得在臨床推廣。
[1]劉麗, 曹紅梅.康復護理對腦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影響.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14):10-11.
[2]楊燕.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效果觀察.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4, 35(19):2992-2993.
[3]顏碧飛, 湯鴻鷹, 金海燕.綜合康復護理干預對老年吞咽障礙患者并發癥的影響及康復評價.中國醫藥導報, 2014, 11(1): 129-130.
[4]殷永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的影響.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2, 20(10):1724-1725.
Influence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wallowing dysfunction patients
SUN Ru, LIU Chunmei, WANG Ying-ru. Rehabilitation Ward, Dalian City Friendship Hospital Geriatrics Division, Dalian 116000, China
ObjectiveTo research influence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swallowing dysfunction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101 swallowing dysfunc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0 cases) and experimental group (51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with main swallowing functional training. 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better SSA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Implement of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improve swallowing function in swallowing dysfunction patients.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Swallowing dysfunctio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Swallowing functional training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41
2015-06-12]
116000 大連市友誼醫院老年病分部康復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