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巖
循證護理干預用于預防神經內科患者便秘效果評價
李紅巖
目的探討運用循證護理干預對預防神經內科患者便秘的效果, 并進行評價。方法210例神經內科患者, 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105例。對照組選用傳統護理模式, 觀察組則運用循證護理干預, 觀察對比兩組預防便秘的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便秘發生率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60.95%,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2.38%,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預防神經內科患者的便秘運用循證護理干預, 其效果理想, 可提高護理質量及滿意度, 值得在臨床上應用。
便秘;預防;循證護理;效果
造成便秘的主要因素是糞便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 以致大便次數變少, 便狀如團塊或羊屎干結, 是作為神經內科患者較為常見的護理問題之一。所以對于神經內科患者來說了解便秘常見的原因、進行預見性的護理最為關鍵[1]。本文選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神經內科收治的210例便秘者作為研究對象, 通過實施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進行預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收治的210例神經內科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105例。其中男女分別130、80例,年齡34~68歲, 平均年齡(72.5±16.2)歲;所有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癱瘓意識障礙、重癥肌無力、腦出血、缺氧性腦病、蛛網膜下腔出血、格林-巴利綜合征及腦梗死等。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選用傳統的護理, 主要是完成基本的護理及出院指導等方面措施。觀察組則運用循證護理干預措施, 具體包括:①首先成立一個由責任護士、主管護師、副主任護師及護師組成的小組, 且需神經內科專科護理經驗豐富。通過研究分析便秘的原因進行確定, 并應用計算機進行關鍵詞檢索, 可在知網數據庫、電子期刊網等文獻資料進行評估分析, 制定循證護理相關措施。②患者在入院的第2天時開始腹部手法按摩, 將雙手的無名指、中指、食指重疊于腹部, 從右下腹部開始, 向上到左, 再向下按順時針方向進行,即順著腸道的走行方向, 向模結腸蠕動, 2次/d, 每次做20多回按摩。③患者入院2 d后, 每天需保證飲水量在1500 ml以上, 每天早上及午睡后各飲用溫開水500 ml;食物方面每天以粗糧、米飯或面食之類為主食, 禁忌豬肉、雞肉、鴨肉、魚等動物性食物, 每天進食蔬菜及新鮮水果, 如白菜、菠菜、白蘿卜、絲瓜、莧菜等含纖維素相對較多的蔬菜以及蘋果、葡萄、香蕉、柿子、鴨梨等水果。④每天對患者的病房做好衛生清潔, 保持安靜, 為其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尤其是對于床上排便者, 排便時, 請醫務人員及探視者回避, 拉好窗簾, 完畢后打開窗簾通風以驅散氣味, 若氣味不消, 則使用空氣清新劑進行空氣凈化。⑤患者出現該病時, 心理難免出現抑郁、焦慮的心理, 此時護理人員需進行心理護理, 通過有效的溝通、鼓勵幫助患者淡化不良的心理, 以增強其信心,促進康復。⑥在進行常規靜脈滴注甘露醇后的第2天服用麻仁膠囊, 2次/d, 2片/次。停藥則根據甘露醇情況而定, 停止甘露醇后則停止服用麻仁膠囊;對于長期反復便秘者, 則做好便秘預防的工作。⑦向患者講解工作的流程及護理的目的, 以便取得其積極配合;同時向其宣教健康教育知識, 如長期臥床較易發生便秘, 因此在臥床期間應進行適宜病情的活動, 每天進行被動運動或主動活動, 雙橋運動、單橋運動或平臥抬腿等運動, 2次/d, 20 min/次;其次與患者一起制定排便的計劃表及培養良好習慣, 盡量每天在清晨或早餐后進行20 min的排便, 若無便意, 也要去廁所蹲15 min左右,目的在于建立一個定時排便的習慣, 建立存檔, 并對患者排便時間、情況做詳細的記錄。⑧所有患者于入院后的第2天開始進行15 d的觀察, 對患者每天的排便次數、伴隨的癥狀、不良反應及有無使用輔助手法解決便秘等情況進行記錄, 并由專人進行相關指導, 對實施的情況進行效果評價。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于入院后的第2天開始進行15 d的觀察, 對患者每天的排便次數、伴隨的癥狀等情況進行記錄。滿意度:則由本院自行設計的問答卷對護理工作進行調查, 包括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 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便秘情況比較 經過不同的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便秘發生率少于與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在滿意度方面, 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60.95%,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為92.38%,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便秘情況比較 [n(%)]

表2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n, %)
神經內科患者一旦發生便秘, 患者會不由自主的用力排便, 從而使其顱內壓升高, 對病情有著一定的影響, 嚴重者會發生腦疝, 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 加上神經內科患者多是急性發病, 使得患者對此及預后情況擔憂,導致產生諸多不良心理, 因此實施對應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2,3]。循證護理是一種科學、系統化、標準化的護理模式,在實施循證過程中將護理的臨床經驗、患者的愿望相關的研究相結合, 通過提出問題及證實的過程總結完善, 并利用護理的理論依據構建一個綜合性、針對性的體系, 從而實施相關護理措施, 為患者提供一個優質的護理服務[4]。
表1結果顯示, 對照組患者便秘的情況均劣于觀察組(P<0.05), 主要是因觀察組患者經過相應的健康教育以及制定的活動表進行配合, 使得患者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從而促進患者更好的預防便秘的發生;表2結果顯示, 對照組患者滿意度為60.95%低于觀察組患者滿意度92.38%(P<0.05)。表明常規傳統的護理模式往往只關注患者基本的護理干預,卻忽略了患者的心理調節、健康教育以及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 使得護理效果不理想[4]。
綜上所述, 在預防神經內科患者便秘中實施循證護理干預, 可有效提高護理質量以及滿意度, 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護理方法,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Ge X, Yin L, Ma H, et al. Aldo-keto reductase 1B7 is a target gene of FXR and regulates lipid and glucose homeostasis. J Lipid Res, 2011, 52(8):1561-1568.
[2] Yang ZX, Shen W, Sun H. Effects of nuclear receptor FXR on the regulation of liver lipid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Hepatol Int, 2010, 4(4):741-748.
[3] 黃云, 王平麗.腦卒中患者便秘的護理干預效果.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9(21):148-149.
[4] Tao KM, Tao Y, Chen CY, et al. Proteinase-activated receptor 1 contributed to up-regulation of enkephalin in keratinocytes of patients with obstructive jaundice. Anesthesiology, 2014, 121(1): 127-13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180
2015-04-27]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