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郭存玲 袁新健 王沛霞
個體化健康教育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服藥依從性及認知程度的影響
楊慧 郭存玲 袁新健 王沛霞
目的探討個體化健康教育對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婦服藥依從性及認知程度的影響。方法159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婦, 根據其建檔順序分成A組(80例)和B組(79例)。B組予以常規治療, A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個體化健康教育治療方案。比對兩組孕婦常規治療干預后服藥依從性及認知程度差異, 行為期6個月隨訪, 記錄其妊娠結局。結果治療后, A組孕婦服藥依從性為92.5%, 認知優良率為96.3%, 顯著高于B組的64.6%和67.1%(P<0.05);A組產婦及新生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6.3%和5.0%, 顯著低于B組的24.1%和20.3%(P<0.05)。結論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予以個體化健康教育, 可有效提升其對疾病的認知水平, 并改善其服藥依從性,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個體化健康教育;妊娠期糖尿病;服藥依從性;認知程度
臨床研究表明, 部分GDM孕婦受文化程度、醫療條件等因素影響, 還未切實認知早期治療干預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存在服藥依從性差、未遵循醫囑定期產檢等不良治療習慣,影響臨床療效。如何有效改善其對GDM的重視程度及認知程度, 全面提升其服藥依從性也成為各學者探究的熱門話題。本次研究以此為方向, 對159例孕婦中的80例予以個體化健康教育治療措施, 獲得理想干預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7月收治的159例GDM孕婦為研究對象, 均通過實驗室檢查, 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診斷》[1]中相關診斷標準。本次受試孕婦年齡19~30歲, 平均年齡(28.4±1.6)歲;孕周(18.6±3.1)周;體質量指數(22.4±1.1)kg/m2;空腹血糖(8.6±2.2)mmol/L;餐后2 h血糖(14.1±2.6)mmol/L;經產婦40例, 初產婦119例。根據患者建檔順序分成A組(80例)和B組(79例)。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符合GDM臨床診斷標準者;②已婚成年的育齡婦女;③孕周>16周者;④臨床資料完整者;⑤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其他妊娠期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功能障礙或惡性腫瘤者;②孕前糖尿病史者;③中途退出或隨訪期失聯者;④未成年、未婚或高齡(>35歲)孕婦;⑤合并精神障礙、意識障礙或語言障礙者。
1.4 方法 B組孕婦予以用藥指導、醫囑傳達、病例記錄,體征監測等常規治療措施;A組孕婦則在上述基礎上予以個體化健康教育治療:由本院統一授課的形式開展健康教育講座, 主講人由本院內科高年資醫師及護士擔任, 宣講1~2 h/周,宣講對象為GDM孕婦及其家屬, 內容包括:①GDM基礎知識指導。告知孕婦及其家屬GDM相關基本知識, 包括GDM的定義、發病機制、對母嬰的預后影響等, 使產婦充分認知早期治療干預對改善妊娠結局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全面了解GDM并積極配合后續治療工作, 以和諧護患、醫患關系, 為后續治療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②運動指導。在孕婦身體耐受的情況下堅持每日有氧運動, 包括散步、護理人員指導下進行孕婦健身操等, 以此提高機體免疫力與抵抗力, 改善妊娠結局;③飲食及作息指導。充分考慮孕婦不同孕程的營養需求、個人喜好、用藥禁忌等因素, 向其推薦孕期食譜, 糾正其不良飲食習慣, 使孕婦及其家屬認識到合理控制飲食的必要性。日常飲食可參照4%~7%/周的增幅增加熱量, 確保孕婦每日攝入脂肪為20%、碳水化合物52%、蛋白質20%、維生素2%, 其他1%;嚴格控制糖分攝入, 定期進行血糖檢測(3次/d), 餐后1 h血糖值需控制在<8 mmol/L;保證每日充足且有效的睡眠, 可通過睡前服用牛奶、足浴等方式提高睡眠質量;④胎兒監測指導。指導GDM孕期自行檢測胎動,監測3次/d, 以靜坐或靜臥的體位數胎動頻次, 以60 min為時間單位, 若維持在3~5次/h則正常, 若在上述范圍外則需盡快入院就診以免因胎兒缺氧而致死胎;⑤妊娠方式指導:建議GDM產婦于38~39周時行剖宮產結束妊娠, 以降低妊娠風險, 提高母嬰預后質量;對難以接受剖宮產妊娠并堅持順產的產婦予以健康指導, 通過相關術式講解、分娩流程講解、危險性講解等方式使其接受剖宮產分娩。
1.5 評估標準
1.5.1 服藥依從性評估標準 醫師從患者病歷資料中隨機抽取10次用藥記錄, 完全依從:依從10次;基本依從:依從次數≥8次;部分依從:依從次數5~7次;不依從:依從次數<5次。依從率=(完全依從+基本依從)/總例數×100%。
1.5.2 認知程度評估標準 以知識調查問卷的形式評估。治療結束后受試者在值班護士指導下填寫GDM知識調查問卷, 總計100分, 優:≥90分;良:80~89分;可:60~79分;差:<60分。認知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1.5.3 觀察指標 觀察比對兩組孕婦行常規治療干預后服藥依從性及認知程度差異, 行為期6個月隨訪記錄其妊娠結局。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服藥依從性及認知優良率評估結果對比 治療后, A組孕婦服藥依從性為92.5%, 認知優良率為96.3%, 顯著高于B組孕婦的64.6%和67.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妊娠結局對比 A組產婦及新生兒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6.3%和5.0%, 顯著低于B組的24.1%和20.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服藥依從性及認知優良率評估結果對比[n(%)]

表2 兩組妊娠結局對比[n, n(%)]
GDM是一種病因復雜的妊娠期疾病, 早期治療及干預是促進病情轉歸、改善母嬰結局的關鍵。資料統計, 我國GDM孕婦占總懷孕婦女的1%~5%[2], 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 嚴重威脅母嬰安全, 現已引起臨床及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次研究為探討個體化健康教育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服藥依從性及認知程度的影響, 選取159例孕婦為研究對象, 發現予以常規治療聯合個體化健康教育治療的A組孕婦血糖控制效果理想, 在接受系統GDM基礎知識指導、飲食指導、作息指導、運動指導、胎兒監測指導及胎兒監測指導等多項干預后, 該組孕婦用藥依從性改善效果良好, 多數在知曉早期治療干預對提升母嬰預后質量具有積極意義。A期孕婦在積極配合護理及治療工作, 自覺自愿的服用藥物, 降糖、穩糖效果方面較常規治療B組突出, 同王曉陽等[3]研究者報告內容基本一致。其也指出, 健康教育可通過告知GDM相關基礎知識等方式, 從飲食調節及糾正不良生活習慣等方面達到控糖效果, 以提升孕婦及胎兒預后質量, 改善其妊娠結局。此次研究就兩種治療對GDM孕婦妊娠結局影響展開討論, 發現A組孕婦并發妊娠期高血壓、產后出血、胎膜早破、羊水過多等并發癥風險顯著低于B組, 新生兒出現窘迫、早產、高膽紅素血癥的幾率也較B組低, 說明健康教育能從改善孕婦服藥依從性及認知程度角度出發, 達到降低分娩風險、改善母嬰結局的目的, 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更利于和諧、友好護患關系及醫患關系的建立, 對減少醫療糾紛、維護院內就診秩序具有積極意義。焦瑞霞等[4]研究者也在報告中對上述結論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 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予以個體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升其對疾病的認知水平, 改善其服藥依從性, 對改善妊娠結局具有積極意義, 值得臨床推廣。
[1]楊慧霞, 魏玉梅, 孫偉杰. 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的新里程碑.中華圍產醫學雜志, 2010, 13(3):177-180.
[2]茅曉東, 張道文, 李春睿, 等.妊娠期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江蘇醫藥, 2013, 39(15):1783-1784.
[3] 王曉陽, 楊麗霞. PBL式健康教育及早期護理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遵醫行為及妊娠結局的影響.廣東醫學, 2012, 33(1): 148-150.
[4] 焦瑞霞, 蓋筱麗, 李秀榮, 等.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婦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11):117-11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9.202
2015-05-18]
454000 焦作市婦幼保健院急診內科(楊慧 郭存玲王沛霞);焦作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袁新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