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云++盛江華++夏艷潔
摘 要:本研究對25-45周歲年齡階段的青年創業人員和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社會支持系統進行了調查,并做了比較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青年創業者在心理承受力、適應性、焦慮、抑郁及軀體化上均存在輕度問題,整體心理健康狀況值得關注;青年創業者的客觀支持顯著低于青年就業者。本結論提示青年創業者長期存在心理壓力過大,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缺乏足夠的社會心理支持。希望可以為政府管理部門制定創業扶持政策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創業者;心理健康;社會支持
一、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選擇創業時間3年以上,年齡25~45周歲的青年創業者作為調查對象。通過與蘇州市創業指導中心和蘇州市姑蘇區人社局創業中心溝通,并獲得相關調查對象的聯系方式,通過紙筆測試,共發放問卷700份,其中創業者326份,回收問卷306份,其中有效問卷277份(男性172份,女性105份);就業者374份,回收問卷351份,其中有效問卷328份(男性128份,女性200份)。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并比較青年創業者和青年就業者的心理健康和社會支持狀況。
二、研究工具
選用《中國成人心理健康量表》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其中《中國成人心理健康量表》由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王極盛等編制[1]。該量表共有80個評定項目,可歸類為10個因子。分別為: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心理承受力差、適應性差、心理不平衡、情緒失調、焦慮、抑郁、敵對、偏執、軀體化。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實踐證明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社會支持評定量表采用肖水源于1986年編制的問卷,共有10個條目,采用4級計分法,包含了3個維度。其中包括:客觀支持(3個題目),指的是客觀的、可見的或實際的支持,包括物質上的直接支援,社會網絡、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等。主觀支持(4個題目),指個體在社會中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體驗。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3個題目),個體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存在著差異,有些人雖可獲得支持,卻拒絕別人的幫助,并且,人與人的支持是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一個人在支持別人的同時,也為獲得別人的支持打下了基礎。該量表是當前用于評估社會支持的主要工具。
三、研究結果
(一)創業者與就業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青年創業者在心理承受力、適應性、焦慮、抑郁及軀體化上的平均得分高于2分,說明此群體在上述因子上均存在輕度問題,整體心理健康狀況值得關注;而青年就業者的所有因子得分均低于2分,說明此群體平均心理健康狀況基本良好。
青年創業者在情緒失調因子上的得分高于青年就業者,在焦慮、抑郁和軀體化因子上得分均顯著高于青年就業者,說明創業者工作中所承受的心理壓力較大,并伴有一定比例的心身疾病的發生。
(二)創業者與就業者的社會支持狀況比較
青年創業者客觀支持總分顯著低于青年就業者,說明對于創業者來說,客觀的和實際的支持較少,生活和工作中缺少物質上的直接支援,團體關系的存在和參與不夠。
四、討論
(一)青年創業者的整體心理健康狀況值得關注
研究數據表明青年創業群體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輕度問題,創業者長期存在心理壓力過大,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表現為易緊張、焦慮及情緒低落,缺乏興趣愛好;工作時間長、節奏快、壓力大,并可伴有偏頭痛、胃部不適等軀體癥狀。研究者認為這與目前社會上的整體創業環境有關[2],特別是在企業發展遇到瓶頸或遭遇失敗后,周圍人通常不能很好地給予創業者理解和支持。另外,創業活動是創業者在風險和不確定性環境中把握機會、獲取利潤并謀求成長的過程,創業者承擔著比較高的風險,經濟形勢的壓力也使他們在工作中身心俱疲。
(二)青年創業者缺乏足夠的社會心理支持
由于創業風險的存在,創業者通常缺少穩定的團隊支持,生意上的伙伴更多的是一種利益的關系,缺少情感的溝通和交流,社會保險制度也未能很好地涵蓋這一群體。而社會心理支持是個體進行情感溝通和宣泄不良情緒的重要渠道,對于個體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五、研究不足
(一)取樣局限于某城市,結論缺少代表性
在中小企業創業環境方面,東部地區創業機會經濟發展較好,市場開放水平很高,蘊含了更多創業機會。蘇州是全國創業活動較活躍的城市之一,本研究取樣限于蘇州大市范圍,有一定的區域特點,但所得結論不一定能推至全國普遍情況。
(二)樣本中的男女比例、工作年限等因素未充分考慮
本研究樣本中創業者的男女比例為1:0.6,就業者的男女比例為1:1.56。性別比例不均衡,且創業群體中的男女比例本身就具有不均衡性。另外,研究中初步發現工作年限與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支持狀況也有一定的關系,今后可重點針對不同性別及不同工作年限的創業者進行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持的比較研究。
參考文獻:
[1] 王極盛,韋筱青,丁新華.中國成人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與其標準化[J].中國公共衛生, 2006, 2(22):137-138.
[2] 陸成林,殷永橋,段淑娟.優化我國大學生創業社會環境的研究[J].河北工程技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13, 9(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