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2011屆和2012屆畢業生為研究對象,在對高職院校就業質量內涵分析的基礎上,從反映高職院校就業質量的崗位薪酬水平、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工作滿意度與離職率等三個方面分析了高職院校就業質量的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在問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提升高職院校就業質量的途徑和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就業質量 ?對策
近年來,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率普遍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提高就業率已經不再是職業院校面臨的首要問題,而就業質量越來越成為就業工作的關鍵和重點。那么就業質量的具體內涵是什么?高職院校的就業質量又包含哪些主要指標?高職院校的就業質量到底如何?這些都是需要圍繞高職院校的發展定位進行科學評價。
一、高職院校就業質量的內涵和價值意義
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學院的生存、穩定與發展,關系到學生及其家長的切身利益。高職高專院校與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差異以及高職院校之間資源和培養模式的差異,這些差異也決定了其就業工作和就業質量內涵的差異。
目前我國對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還處于摸索與探究階段。如果畢業生就業質量得不到提高,不僅會影響到學校的辦學水平、整體形象,還會影響到勞動者的生活質量,勞動力素質的提高;同時企業也可能因為長期享受廉價勞動力帶來的好處,忽視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從而難以獲得可持續發展。因此,高職院校就業質量至關重要,對其就業質量的客觀評價,不僅能夠改進教學培養,切實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也能夠提升職業院校服務社會和區域經濟的功能。
二、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就業質量的狀況與問題分析
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為了更客觀的研究說明我院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情況,在此采用我校委托麥克思專業第三方機構的調查數據,并結合《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2013年度報告》分析我院2011、2012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狀況。此次調查由專業機構向畢業半年后的2011、2012屆高職畢業生發放答題問卷調查、問卷客戶端鏈接和賬戶,答題人回答問卷。學院提供畢業生郵箱總數2645個,被調查郵箱數為2464個(其它為錯誤或無效郵箱),回收問卷1119分,總答題率為45.4%,覆蓋48個高職專業。通過上文分析,根據高職院校的就業質量的具體內涵選取畢業生月收入、工作與專業相關度和職業吻合度三個維度進行分析。
(一)畢業生月收入不斷提高
收入的高低,是本校培養的畢業生質量的市場價值的體現。本校2011屆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為2682元,與本省高職院校(2709元)基本持平。我院月收入較高的專業為染整技術(3094元)、應用電子技術(2911元),月收入較低的專業為金融管理與事務、物流管理、工商企業管理、紡織品檢驗與貿易。相對于技能人才相對短缺的人才市場,月收入仍有較高提升空間。我院2012屆畢業生半年后月收入為2796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779元),比2011屆(2682元)高114元,,在全省55個公辦高職高專院校中排名第28位,比2011屆同向排名(第32位)上升了4位。
(二)專業相關度有較大提升
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越高,體現了專業培養幫助畢業生更多地得到了市場價值的實現。本校畢業生工作與專業的相關度為53%,其中畢業生選擇專業無關工作的最主要原因為“與專業相關的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這也說明提升就業質量需要從報考專業和職業規劃等方面入手。
(三)職業吻合度高
職業吻合度,反映了畢業生所從事的職業與期待的差距,反映了現在的就業質量和職業匹配度。2011屆畢業生工作于職業期待的吻合度為43%,高于本省高職院校的吻合度。職業期望吻合度較高的轉為為裝潢藝術設計、制冷與冷藏技術、酒店管理等,吻合度都在60%以上。
綜合以上各項指標,整體評價來看,我院畢業生就業質量整體較好,2012屆較201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整體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除了半年內離職率這一項指標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均較好。其中畢業生工作與職業期待吻合度排名全省高職高專院校前十位。究其原因,這與我院長期以來優化專業結構,緊密貼合市場,優化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升學生人才培養質量密切相關。
三、以職業生涯教育提升就業質量的對策建議
就業質量的提升是一項系統工程,絕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需要學校各個部門的通力協作和密切配合。本文從學校開展的職業生涯教育的角度,建議采取以下措施進一步提升就業質量。
(一)進一步加強職業生涯教育,引導學生科學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高大學生對職業選擇的把握能力,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揚長避短,找到適合的發展方向。在校大學生應正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認識自己,了解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評價自己的智慧,確認自己的性格,找出自己的特點,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正確設定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制定行動計劃的具體措施,并時時審視內外環境的變化,不斷對自己的設計進行評估和修訂并調整自己的前進步伐。
(二)開展“職業前瞻教育”,修正不合理的職業期待,進一步降低離職率
大學生頻繁離職與大學生普遍缺乏對自身個性特點以及職業性向的評估有很大的關系,這與當前我國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發展的落后有關職業生涯教育會顯著影響職業期望滿足與離職傾向之間的關系。對于高校畢業生來說,正規專業的職業生涯教育,可以有效的引導學生遇到工作上的挫折要冷靜對待,思考并分析出好的解決辦法,不要動輒就借助于離職來解決問題。
(三)正確認識自己,樹立正確擇業觀,全方位提升就業能力
美國著名的職業指導專家約翰·霍蘭德認為,在同等條件下,人和環境的適配性將會增加個體的工作滿意度、職業穩定性和職業成就感。大學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職業世界,包括了解社會職業狀況,職業的發展趨勢,行業結構與分類,以及將來所從事的職業的性質、任務、資格要求等方面的內容。學生一旦樹立了正確的擇業觀念,就會選擇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將個人的興趣、愛好、職業理想同國家、社會的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選擇適合自身的成才成功道路。
四、結語
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是一個系統工程,多角度、全方位開展職業生涯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的重要舉措,進一步完善自我是提高就業質量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高職畢業生職業期望的滿足對離職傾向的影響作用研究.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12,3.
[2]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合作經濟與科技[J].2014,1.
[3]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的研究與思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J].2013,1.
作者簡介:董明華(1981-),女,河南鄭州人,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就業服務中心,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高校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