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燁慧 葉祥北
摘 要:農村城鎮化是我國從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在進行的工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我國進一步加強了對農村城鎮化的建設。我國小城鎮的發展歷程中,普遍存在著“重視物質建設,輕視精神建設”的問題。在海寧市許村鎮城鎮化的加速下,農村養老方式有了質的改變,農村老人們獲得了基礎的物質保障。然而,在城鎮化進程中,“養兒防老”的觀念還根深蒂固,農村老人們漸漸出現了精神上的養老需求,這一需求如今卻無法得到滿足。養老方式的轉變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關鍵詞:城鎮化;養老方式;精神養老
中圖分類號:F299.2;F84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2-0049-02
一、調查簡介
為了能夠調查到最典型的城鎮化農村,我們選取位于海寧市的浙江首批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許村鎮作為研究對象。本次調查采用一對一訪錄式問卷調查方法,共發放問卷242份,收回240份,其中有效問卷235份。
(二)問卷調查情況
問題1:
物質養老和精神養老是目前我國主要的兩種養老方式,它們并不對立,實際上它們往往是共存的。為了進一步調查,城鎮化的進展所形成的新型農村的居民們在養老方式上是否有所偏好,我們對“精神養老和物質養老的贊同性”問題進行調查,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以看出,被訪者中,贊同物質養老的51人,其中,男性28人,占22.04%,女性23人,占21.29%;贊同精神養老的120人,其中,男性71人,占55.91%,女性49人,占45.37%;贊同兩種方式并存的64人,其中,男性28人,占22.04%,女性36人,占33.34%。
由此可以看出,贊同精神養老的人占總人數的51.06%,其中男性占多數;認為兩者皆可的人占27.24%,其中女性占多數,相差不明顯;贊同物質養老的人占21.70%,其中男性占多數,相差不明顯。
問題2:
新型城鎮化農村建設對農村養老方式的影響,讓被調查者們直接回答并不能得出真實準確的結果,于是我們從反面入手,詢問“城鎮化建設給農村居民們在養老方面造成的問題”。該問題的調查結果如下。
被訪者中,有92位(72.44%)男性認為子女無法陪伴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27位(21.26%)男性認為無法融入現代生活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8位(6.30%)男性認為在現今的養老生活中不存在問題。在受訪女性中,有88位(81.48%)女性認為子女無法陪伴是她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有8位(7.40%)女性認為無法融入現代生活是她們面臨最大的問題;只有兩位(0.2%)女性認為在現今的養老生活中不存在問題。
二、問題分析
通過對問題1的分析,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后,養老方式相比從前的單純物質養老逐漸走向多元化、合并化。現今,人們認為精神養老是一種需求聲更高的養老方式。從被調查者的性別來看,作為社會頂梁柱的男性較為理性的對待養老問題,他們超過一半的人認為在現今的養老過程中,物質和精神都是必須的。而女性則偏感性,50%以上的人認為精神養老已經超越物質養老,占據了養老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從被調查者的受教育程度來看,文化程度越高的人,相對而言更傾向于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養老方式,但是從整體來看,新型農村居民對養老方式的贊同性與文化程度并沒有高度聯系。
通過對問題2的分析,在新型城鎮化的快速蔓延環境下,與社會接軌較多的男性在對子女陪伴的渴望上仍不如情感較豐富的女性;然而城鎮化的蔓延卻使曾經有著眾多農耕經驗的他們無話可談,房屋蓋的越來越高,他們感受到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因而與環境適應能力強,懂得抒發自我的女性更容易陷進“不能融入社會”的圈子,因而男性對現今養老生活不滿意的比例更高。
從整體來看,目前我國的養老方式主要以物質養老為主。已經逐步走向小康社會的中國,人民在物質條件上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老人們在物質方面基本都已得到滿足;而現今年輕人多忙于事業,農村外出打工的年輕人數也高達75%,精神養老成了社會養老的另一需求,老人們比以往更孤寂,失去了以往在農村里的闔家歡樂。
三、調查建議
1.在城鎮化進程中,增多農村的娛樂活動,使老人與外界社會接觸增加
農村的老人社交范圍狹窄,隨著年齡的增大,子女是老人獲得感情支持的唯一途徑。城鎮化的進程致使勞動力外流,直接導致老人的精神支持減少,擴大老人的社交范圍顯得十分迫切。因此,鄉鎮政府部門要積極推進農村的社區性文化娛樂活動。比如,建立農村老年活動中心或老年活動隊,讓老年人的生活重心由家庭轉移到各種社交活動中來。
2.選擇性地發展有償家政服務,增多機械服務支持的選擇
相對而言,海寧市在經過改造以后經濟發展蓬勃,老年人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而子女精神上的贍養相對缺乏。因此,可以請保姆等家政服務,這樣不僅可以減少老年人的體力勞動,還可以讓保姆與老年人做伴,彌補精神空白。另一方面,可以發展農村愛心養老院。
3.加強家庭美德和道德教育宣傳,制造周圍輻射效果
家庭美德是作為衡量家庭和睦關系的重要標準,宣傳家庭和睦,尊愛老人的重要性可以從輿論氛圍上根本性提高子女對老年人的關注。農村可以舉辦各種老年親子活動,增加老年人與子女的接觸,同時這也是表現家庭和睦的重要機會。
4.扶持社會為老人服務的公益團隊
現今有不少專門為孤獨老人服務的公益團隊已亮相公眾視野,他們免費為農村的老人提供陪伴、按摩服務,并且逐漸改善自己的服務。2014年中國計量學院在參加挑戰杯時,便有一支這樣的隊伍脫穎而出,進入省賽。可見,養老問題確實受到了社會的廣大關注,并且大家都在積極解決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 田北海,李春芳.供需均衡視角下的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研究——基于對鄂、皖、桂、浙、魯、冀、黔7省(區)的調查[J].華
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2] 趙海平.城鄉一體化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模式及成效評估——以寧波市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為例[J].經濟研究參考,2013,(1).
[3] 張俊浦.西部城市社區居家養老的發展障礙及對策——以四川省D市為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4] 楊國才,楊金東.社會性別視角下兒女養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責任編輯 王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