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頌東
我國新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與稅收法規協調性問題探究
方頌東
在企業的發展中,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與國家的稅收法規有很多沖突之處,探究二者的差異性,尋找協調二者關系的辦法對于提高企業的經營收入,保障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新會計準則;稅收法規;協調性;問題
隨著經濟發展的全球化,新會計準則在企業的發展中不斷得到深化,相應的稅收法規也在日漸完善,但是這二者之間存在的差異仍然是制約企業繼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更好發揮新會計準則在企業發展中的優勢,并協調其與稅收法規的關系對企業的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處理原則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與國家的稅收法規這二者之間有多種不相同的稅種存在,在這些不同稅種之中所得稅對企業發展影響最大。針對二者之間的所得稅差異性,建議企業在發展中對新會計準則的遵守和對稅收法規的執行時按照兩個基本原則進行:一是新會計準則原則。在企業會計核算階段,對會計要素的計量要以企業發展的新會計準則為參照標準,科學記錄會計要素;二是稅收法規原則。企業在納稅時,一定要按照稅收法規的相關規定執行。而且,如果在處理會計賬務的標準與稅收法規的規定存在沖突時,也要遵循稅收法規的規定執行,通過必要的手段科學處理二者之間的差異性關系,合法納稅。
(二)企業所得稅差異性分析
以企業發展繳納所得稅作為研究對象,一般來說,在企業發展中,結算所得稅是按照年度來完成的,通常一年結束才開始計算并繳納企業的所得稅。所以,企業納稅一般不在一年中產生差異的月份進行,而是選擇了在年末納稅的這種差異性處理手段。這是因為會計核算時如果遵守新會計準則,那么在企業成本與收益計算時就會產生與執行稅收法規不同的結果,而且在會計計量方面也存在差異,這就會導致在遵守新會計準則以及執行稅收法規的條件下企業利潤計算會出現明顯的差異性,而這種差異又有永久性與時間性之分,所以對企業所得稅的處理一定要通過不同的手段進行。對于企業利潤計算會產生的永久性差異,是因為在企業發展的某一階段,分別在遵守新會計準則以及執行稅收法規的條件下進行計算,對于企業利潤與損失等會出現不同的利潤計算口徑,由此就會導致企業的稅前會計利潤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計算結果差異性。而在這種條件下出現的計算差異一般是在本期發生,即使在未來的時期也無法得到轉回。對于企業利潤計算會產生的時間性差異,這是由于在不同的時間范圍內明確企業利潤與損失而導致的企業稅前會計利潤與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計算結果差異性。而這種情況下的差異不僅會在某一個期間內產生,還會在未來的時期內實現轉回。一般來說,對于企業利潤計算的時間性差異可以用繳納稅額的辦法進行處理。就是說不管企業有怎樣的稅前財會利潤,在進行企業所得稅計算時全部要按照稅收法規實施協調。
(一)繼續完善新會計準則
針對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與稅收法規執行之間的差異性,有必要在已有的會計處理制度下,按照稅收法規的相關規定對企業的會計處理方式進行補充,使企業的會計計算既能夠依照新會計進行,又較好的執行了稅收法規,還能夠為稅收的征管提供便利。以增值稅為例,由于計稅銷售額與會計收入這二者之間存在的時間性差異而導致的應繳納增值稅計算的差異性,可以采取增加“遞延稅款”的科目設置辦法來實施一定的差異性調整。而且,從現有的會計準則來看,對于企業的涉稅信息沒有較多的披露,這不利于稅務機關實施有效的企業所得稅監管。所以,有必要在新會計準則中補充涉稅信息披露,這既能降低稅務機關監管企業所得稅的難度,也有利于企業利益相關者更加全面的查看企業稅收信息。
(二)加強稅收法規的優化
針對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與稅收法規執行之間的差異性,在二者關系的協調上應該按照相互靠近的原則進行。以企業所得稅為例,按照國家企業所得稅法中的有關規定,對于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是在企業稅前會計利潤的條件下完成的,這能夠有效避免由于納稅人調減會計利潤而出現的漏稅行為,同時調整納稅也有利于確保國家的財政收入。雖然稅收法的制定減少了稅款的流失,卻在更大程度上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從長遠來看,也不能較好的實現國家的稅收收入。因此,有必要加強稅收法規的優化,在會計利潤的條件下進行征稅,避免較多的納稅調整項目出現,這能夠促進企業的繼續發展。雖然這會在短期內造成國家的稅收收入降低,但從長遠發展來看,新的稅源會逐漸形成,國家稅收也會出現與企業發展穩步增長的局面。
(三)加強納稅人與征稅人的綜合素質提升
要想更好的協調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與稅收法規執行之間的差異,加強納稅人與征稅人對企業新會計準則以及國家稅收法規的認識,提高其綜合素質是十分有必要的。從企業發展來看,很多會計賬務的處理需要在遵守新會計準則和執行稅收法規的條件下進行,針對一些較為復雜的差異性處理。這些差異性處理不僅計算繁瑣,而且在納稅調整上也具有較高的難度。所以,很多時候,納稅人都不能完成正確的調整,最終違反稅收法規。而且,對于稅務機關而言,在稅收征管的各個環節都有著較為嚴格的規定,對于征稅人的職責權限也有著具體的說明。因此,對于納稅人和征稅人來說,都必須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加強對新會計準則標準和稅收法規規定的理解和掌握,明確二者的差異性關系,如此才能更好的協調二者的差異問題。
新會計準則的實施與稅收法規執行之間存在差異性,做好二者之間的差異關系協調,既有利于完成高質量的會計信息,也有助于完成高效率的稅收征管,對于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國家稅收收入的增加有著積極意義。
[1]韓擎,王昱睿.論我國會計準則與稅收法規之間的差異及協調[J].品牌(下半月),2014,(21):42-46.
[2]蔣和欣.我國新所得稅會計準則與稅收法規差異分析初探[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06):71-72.
[3]肖虹.我國會計準則與稅法的協調性研究[J].時代經貿:下旬,2012,(06):187-188.
[4]田原.我國會計制度與稅收法規的差異及協調研究——以企業所得稅為例[D].山東大學,2011.
[5]朱江,陳泓冰.我國會計準則與稅收法規的差異及協調[J].商場現代化,2012,(22):351.
(作者單位:婁底市高級技工學校財會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