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航
海頓《創世紀》創作特點
——以女高音加百列詠嘆調為例
劉航
海頓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對于這位作曲家的介紹,我們可以搜索到很多的代名詞,海頓爸爸,交響樂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等等諸多的稱謂。作為歌者,我要研究的是海頓的清唱劇《創世紀》,通過資料的研習闡述筆者的觀點進行二度創作。主要針對清唱劇《創世紀》女高音加百利作為研究對象,介紹《創世紀》的創作特點。
海頓 《創世紀》 交響性
清唱劇《創世紀》與以往的清唱劇不同,《創世紀》不是由兩部分組成。而是三個部分組成,這樣的特殊性是海頓受到了亨德爾的影響所形成的。海頓所得到的《創世紀》的腳本,是英國音樂經紀人及小提琴家薩勒門給他的,海頓如獲至寶,在為時三年的創作下,完成了如此恢弘浩蕩的清唱劇《創世紀》也是作為宗教題材不朽的樂章。
清唱劇《創世紀》的篇章安排,有條不紊,它既有人聲呼應的獨唱、合唱,樂隊的安排又極富有演奏性,題材取自圣經,講述上帝開天辟地創造萬物的過程,海頓用音樂的語匯和形態為我們展現了造物主的神圣和廣大!前兩部的內容是上帝創造天地、晝夜、海陸、日月星辰、動物、植物、還有人類,這些都是創造世界前六天做的事情,井然有序,海頓將敘述部分用宣敘調呈現,用來描繪上帝創造萬物的過程(圣經的內容),詠嘆調的部分是贊美抒情的部分,合唱和四重唱用來描繪贊美造物主的英明。《創世紀》的第三部分沒有圣經中敘述的語言,而是強烈的抒情,用以表達質樸田園愛情的描寫,這一部分與人類對于愛情的向往是及符合當時啟蒙運動的思想,拋開古板枯燥的陳述性語匯,人們開始追求和向往,自由的情感表達方式,極富有時代的特色與人文主義思想!《創世紀》作為宗教色彩的清唱劇,有別于以往的宗教體裁,不再以刻板、莊嚴、沉寂、神秘的表達出現在人們視野中,它所采用的是明快、開朗、愉快的表達,拉近了人們與神明的距離,發揚樂觀向上的精神和人文主義思想。《創世紀》給聽眾的整體感覺都是樂觀、充滿希望的,這不僅僅是由于啟蒙思想和人文主義的影響,還和我們的作曲家海頓的生活經歷有關,我們知道海頓終生效忠于埃斯特哈齊親王,為親王工作 30年,當時的音樂主要受眾是貴族,因此海頓并沒有為生計問題而苦惱也是他創作旋律歡快的一個原因。有人問海頓為什么他所寫的音樂總是充滿了喜樂?海頓說:“我不能不這樣,我的寫作是按照我所感到的思想而寫的,當我想到我的上帝時,我的心中充滿了喜樂,以致音樂從我筆尖上跳躍出來, 既然上帝給了我顆愉快的心,則我用一種愉快的精神去事奉上帝,所以我的音樂都是快樂的”。
《創世紀》在風格上的把握繼承了巴洛克華麗的音樂語匯,從音樂上分析,它采用了主調與復調交錯交織的出現,更加清晰的為我們臨摹了生動的音樂形象,繼承了巴洛克時期典型的不規則音樂語言的特點,采用了半音及進上,下行的方式。吸取了民間的音樂元素,用現在的語言來形容就是,他的創作更接地氣,圓潤了人與神的距離。在《創世紀》開篇,我們聽到了不協和,不穩定的和聲,更有半音的出現,這樣特殊的手法正形象的表現了上帝創造世界混沌無序的場面。可以說海頓這一創新的寫作手法在當時是很高級,很前衛的。他也同時感染著當時的作曲家,更加成為浪漫派作曲家很好的借鑒。
首先《創世紀》一共五個重要角色,女高音天使加百列和夏娃,男高音烏列爾,男低音拉斐爾和亞當。筆者本次主要以女高音唱段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闡述個人理解進行二度創作。加百列第一次出場是在第一部分的 No4,伴有合唱和管弦樂隊,No7加百列的宣敘調出現,它復述著上帝的指令:“大地要長出青草,要有結種子的菜蔬,還要有結果子的樹木,果子要包著核。事情就這樣成了”。為了更好地襯托著名詠嘆調《讓大地長出青草》。歌詞是這樣描繪的:“高山上壯麗的森林起伏, 原野上披著碧綠的衣服,這景象令人賞心悅目,花朵甜蜜鮮艷,為迷人的景色增添光彩。此處青蔥的林間散發著清香之氣,呈現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金色的珍果掛滿枝頭,成蔭的林木枝繁葉茂。”通過歌詞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大自然美好的景象,萬物叢生,百花齊放,大自然的環境一切是生機盎然,協和的景象,表現出人們對于大自然生活的美好向往和追求!從演唱的角度來看,演唱宗教題材的清唱劇與演唱歌劇是不同的,不需要情緒的大幅度變化,演唱的情緒也不需要太過激烈。宗教題材因為是擬人的一種塑造,所以聲音要平緩,悠揚,要有與世無爭的境界,在歌唱的呼吸上更要平穩、深沉,呼吸要與交響樂同步,帶有相互配合,相互襯托的效果。詠嘆調的A段要唱出上帝造物的優美,腦海中要呈現所演唱歌詞的美好景象,只有歌者以情帶聲,才能將這樣的形象傳遞給聽眾。曲子中間部分有不多的花腔唱段,這樣的安排主要是針對人們對于造物主贊美的呼應。表現人們看到世間萬物歡呼愉悅的心情。結尾部分的再現,情緒要秉承高貴、典雅的風格,更重要的是內心清純、典雅的釋懷,要完全用聲音表現出來。
《雄鷹振動強健的翅膀在空中翱翔》是加百列在《創世紀》的第二首詠嘆調,這首詠嘆調從曲式上分析是一個并列二部曲式,和聲的搭配上沒有很復雜。海頓主要通過配器的音色來展現上帝的語言,所使用的配器有,木管、圓號、長笛、大管、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配器的交織輝映給我們還原了一幅欣欣向榮,繁榮昌盛的畫面,長笛和單簧管用來塑造鳥和魚的形象是特別貼切,有栩栩如生的畫面感覺。這一部分已經體現出作品的交響性,在演唱《雄鷹振動強健的翅膀在空中翱翔》這首詠嘆調時,要掌握好演唱的情緒,音色是華麗的,帶有貴族的風范,唱出花、鳥、魚、各種植物都是繁華的景象,色彩的鮮明給聽眾一種美輪美奐的畫面感!這首歌曲的整體大意是:“雄鷹振動強健的翅膀在空中翱翔,急速飛行去追趕炙熱的太陽,鴿子也在悄悄訴說著愛情”這部分演唱聲音的處理要柔和,裝飾音的處理要靈活,訴說愛情的時候要甜蜜和委婉。作品花腔部分的寫作,多用的是三連音的節奏型,表現出大自然和諧歡樂的語言。后面復調的歌詞大意是:“來自每一個灌木叢和小樹林,響起夜鶯們甜蜜的歌喉”,這段主要表現動物和植物和諧共生,贊美生活的美好景象,歌曲結尾部分的花腔演唱,為整首作品都起到了點題的效果,將音樂和人聲推向極致,讓我們看到美好的世界就在眼前,為下一章節人類的出現做鋪墊。
第三部分是對于人類的創造,本來是沒有加百列唱段的,也不是筆者想要研究的重心。但是作為與其他宗教題材清唱劇有別的第三部分,恰恰海頓將神性、人性賦予零界限的在分水嶺,這一段描寫的是亞當和夏娃的愛情故事,將亞當和夏娃罪惡的故事轉變成二重唱,再一次將宗教題材世俗化,對于上帝崇高的膜拜我們也采用世俗的方式進行了回應,他將神性更理解以及更被接受的人性化。
《創世紀》這部清唱劇不同于以往的清唱劇在于,它有創新,在寫作手法上,他不再是一沉不變由兩部分組成,同時在寫作上它吸收了弦樂創作理論,使得人聲和樂隊合二為一,再有我們看到它和以往的宗教題材不一樣,不再是遙不可及,我們更多的將神明賦予了人文主義的思想,他更符合古典主義時期人們的心理訴求,從語言上,海頓第一次在創作宗教音樂一改往日的拉丁文,而是由奧地利外交官、詩人斯維登伯爵翻譯的德文進行創作。作曲家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為我們譜寫了將神性和人性融會貫通的力作,在音樂中神性和人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既有神性莊嚴肅穆之情又有人性自由樸素之意,不僅僅成為當時創作手法上的新紀元,更是后世參考的典范。這部德奧傳統的清唱劇不同于意大利式的清唱劇,它嚴謹、規矩,無論是器樂還是聲樂都是充滿理性富有邏輯!沒有華麗輝煌的炫耀,只有樸素低調的縝密,我們從他的聲樂作品尤其是花腔部分的寫作就能夠看出端倪。作為聲樂體裁,清唱劇和歌劇幾乎是同時產生的,隨著時代的演變我們會看到以下幾個特點,宗教音樂轉向世俗音樂,復調音樂轉向主調音樂,室內性質的聲樂題材轉向交響性質的聲樂題材。所以在研究《創世紀》這部清唱劇,針對加百列唱段進行二度創作時,一定要銘記以上特點。
海頓,主要創作的題材有,交響樂,弦樂四重奏以及宗教音樂。我們眾所周知他是“交響樂之父”,“弦樂四重奏之父”,按理說這兩個體裁不是他的首創,但由于海頓所創數量驚人,交響樂104部以上(不完全統計),弦樂四重奏粗略統計也有八十余首,這樣恢弘的數量還不止,更是因為在創作的手法上采用了四個樂章,按照邏輯連綴并相互迥異的線條連接的結構,奠定了樂隊形制和規模的雛形。在海頓 50余年的創作生涯上,年近古稀的他仍舊沒有停止步伐,創作了清唱劇《創世紀》并把這種綜合的聲樂藝術形式發展到與交響曲、室內樂同樣的高度,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在 50余年的創作生涯上,任職期間交響樂和弦樂四重奏多是應邀達官貴人所托而創作,然而清唱劇《創世紀》卻是海頓發自內心想要創作的。《創世紀》問世的那一年,海頓已經 70歲了,70歲的海頓更有能力為我們展現這部劇的能力,他帶著一生的創作經驗,有著生活的信條,有著終身的信仰,帶著滌盡鉛華,品味人生的大氣,為我們創作了這一宏偉的巨作《創世紀》。在創作技術上,吸取了管弦樂創作和聲樂創作的營養,使得更加富有演奏性和歌唱性!從記載中了解到,海頓從小酷愛音樂,最早接觸音樂是進入合唱團為皇家演唱,后來因為變聲一位達官貴人說他的聲音好比烏鴉叫,被趕出合唱團,記載是現實而又殘酷的,但不知海頓之所以創造了不朽之作《創世紀》是否為了圓自己從小最初的夢想“歌唱”,無論怎樣我們已經得不到明確的答復,就讓我們懷揣著對海頓崇高的尊敬和愛戴去研究去演唱他的作品,帶著我們對于他的理解去演繹我們所認為的《創世紀》。
[1]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修訂版)[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2]錢仁康.歐洲音樂史話[M].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
[3]【美】格勞特(G r o u t,D.J.),帕利斯卡(P a l i c a,C.V.),汪啟璋等譯.西方 音樂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4]劉新叢,劉正夫.歐洲聲樂史[M].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
[5]【美】Ma r i n a e s d l n i B u k z h a r t.約翰,彌爾頓的失樂園及其他著作 (英漢對照)[M].外語教育與研究出版社,1997.
[6]施正康,朱貴平.圣經事典[M].學林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