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成瑤 楊亞舒
二胡結構的改進對二胡藝術發展的推動
段成瑤 楊亞舒
現代二胡音樂藝術的發展,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績。一門藝術的發展,除了人類自身的努力與創新,究其根本,更離不開對藝術本身的改造。本文將從傳統與現代二胡結構的改進方面進行比較,并提出現代二胡音域的提高與音質的提升是如何推動著二胡藝術發展。
二胡結構 改進 推動 藝術發展
進入 20世紀中葉,中國的二胡音樂藝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筆者所述的傳統二胡,也是指 20世紀中葉的二胡。由于這一時期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都不是很發達,傳統二胡的制作工藝,也相對比較粗糙。因此無論是從二胡的音色、音質還是音域方面來看,都同現代二胡有著明顯差距。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傳統二胡結構的確立,對現代二胡的制作方式,提供了基礎和參照,現代二胡也在傳統二胡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不斷完善。
從傳統二胡的構造上看,最具代表性的應該是圓筒二胡、八角二胡、六角二胡、扁筒二胡四種。二胡的構造不同,也使得其所呈現的音色及音域范圍存在較大的差異。
1.傳統二胡材質的使用
傳統二胡的制作,幾乎是一項純手工工藝。因而在制作的過程中,材料的選取和優劣,加工者的技藝高低,直接影響了二胡的音量和音質。從傳統二胡的選材上看,大多采用天然的材料如竹、木等材料進行加工。①傳統二胡的構造可以分為九大部分,分別是琴筒、琴桿、弦軸、琴弦、弓桿、千斤、琴碼和弓毛。其中,琴筒選材能夠直接影響二胡的音量和音質,多用紫檀木、烏木或者是紅木制作;琴桿一般由紅木做成,因為琴桿是二胡的軀干,應當具備較好的抗拉性能;琴皮(琴膜)以蛇皮、蟒皮為原料,鱗片越大的皮質制作出來的二胡聲效越好;弦軸(琴軫)共兩個,分為木質弦軸和機械弦軸兩種;弓桿和弓毛統稱為弓子,由紫竹或幼竹和馬尾或尼龍絲制作而成,也有金屬質地的弦;千金主要是對琴弦起切弦和固定的作用,是用棉線做成;琴碼則通常選用竹木等材料來制作。
傳統二胡的材質使用,依然延續了中國二胡千百年來的制作風格,除了加工工藝的改進,幾乎是渾然天成。這一時期的二胡制作,已經比早期的二胡有了很大改進,但由于當時的科學技術有限,傳統二胡的音域及音效還存在諸多缺陷。
隨著現代科學生產力的提高,現代工業水平的進步,使得現代二胡的制作趨于機械一體化。原材料的精加工,使得原始傳統的二胡制作工藝變得更加完美。材料的選用結合了現代的新興材料,通過機械化的生產,也避免了手工制作中的差異性。
制作材料的發展,有效解決了傳統二胡材料運用的局限性。許多音樂家和演奏愛好者,會追其所好,使用不同材質的二胡,宣揚個性,宣揚審美。
當然,制作材料的豐富,并不能完全解決二胡本身結構存在的缺陷,例如,低音區的音色,音域的狹窄,高音區的噪音都是現代二胡構造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現代二胡的總體構造上看,與傳統二胡結構的九大部分并沒有太多變化。我們可以將現代二胡的構造分得更加精細,是由琴頭、琴桿、弦軸、千斤、琴筒、音窗、琴托、琴弦、振動膜、琴馬和弦鉤這十二個部分組成。
與傳統二胡構造相比,現代二胡最重要的改變還是材質上的改進。且不談一些全新材料制作的二胡,例如水晶二胡、鋼鐵二胡、塑料二胡、瓷質二胡等等,單從琴弦、千斤、琴筒這三個方面來看,現代二胡構造的改進還是巨大的。
傳統的琴弦通常是絲弦。絲弦的發音柔美,但音量較小。而且在長期演奏中,絲弦的硬度不夠,易變形,容易斷裂,這也是二胡演奏中的隱患。現代二胡的琴弦則常采用鋼絲弦和硬度較強的銀弦。鋼絲弦本身就很耐用,而且音色明亮,音量也較大,通常在大型的舞臺演出中,常使用鋼絲弦。相比于鋼絲弦,銀弦的硬度較低,但是往往適合現代抒情性二胡作品的演奏。琴弦的改進,對二胡音質的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提高了琴弦的使用壽命。
傳統的千斤通常是棉線纏繞琴桿制成。棉質的千斤,使得揉弦更加輕松,但是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對琴弦松緊度的控制力不夠、音色精準度的持續性不足等。現代二胡中會經常選用金屬制的千斤代替棉質千斤,這樣的改變就在于能現代二胡琴筒的普遍制作規格為:長度 130mm 等邊六角形,蒙皮前筒口對邊直徑 88mm,裝音窗后口收小 10mm。單從以往琴筒的內部結構來看,二胡琴筒共鳴體內是一成長桶形空氣柱作為共鳴腔體,整個結構十分簡單。因此在高音區音域,往往缺乏相應的高頻共鳴,這就使得二胡高把位音量衰減現象明顯。②四川音樂學院陳澤教授通過長期細致的研究二胡琴筒構造對高音區音量衰減影響后發現,二胡琴筒構造應該模仿和借鑒京胡,他發現“京胡復合共鳴形式”和“竹簧現象”原理,經過反復試驗后,他研制出了大小規格不同的“雙管復合共鳴器”,他將這個安裝在琴筒內靠近振源處,也就是琴桿和蟒皮之間。除了“雙管復合共鳴器”,陳澤教授還依據“竹簧現象”,找到了竹簧在二胡琴筒內壁的黃金貼合處,兩個全新技術的發現和引入,有效解決了傳統二胡高音衰減的問題。
1.二胡音域的擴大推動著音樂作品創作
縱觀近些年的二胡作品創作,是緊跟著時代腳步而不斷前行的。創作者借鑒西方的音樂素材和背景,將他們引入到二胡音樂作品的創作中來;通過深入體會人們的生活場景和時代變遷,在音樂作品中來反應當今的生活狀態。除了創作題材的日趨豐富,創作手法也更加成熟且復雜多變。西方調式的引入,人工九聲音階的頻繁運用,復雜多變的音程關系等等,使得現代二胡作品更加具有世界性的藝術魅力。
筆者認為在現代二胡作品的創作中,王建民先生的四部二胡狂想曲最具時代意義。這四部二胡狂想曲,把近現代作曲技法與傳統民歌素材結合了起來,有著鮮明的時代感和濃郁的民族情,同時也不乏高超的技巧性。以《第三二胡狂想曲》為例,③《第三二胡狂想曲》的最后一段急板,速度達到了近 J=180的急速,在這段的 16分音符中,出現了大量的模進音型和琶音,還有八度大跳的音型。而且高把位的使用十分頻繁,除了速度的掌控十分困難,對音量和音質的控制也顯得尤為重要。二胡音域的擴大,可以為現代二胡作品挑戰高把位,高音階打下夯實的基礎。同西方的小提琴相比較,由于小提琴由四根弦構成,其音域要比二胡更加寬闊,這就使得小提琴演奏的空間和作品的創作要更加自由。音域的局限性導致原始作品中的音樂藝術魅力無法在演奏中完全表達出來,這便是一個缺憾。
要想盡快解決這一缺憾,就要通過對二胡的結構進行改進,從而充分拓寬二胡自身的音域,讓音樂在實際的演奏中保留原始的魅力和藝術美感。
二胡音域的擴大,將對二胡作品的創作產生重要的影響。無論是西方作品的移植改編,還是全新的藝術創作,都將變得更加自由而不受約束。
2.二胡音質的提高擴展了二胡的表現力
當代二胡作品的藝術表現力更加多樣化,往往在同一部作品中,會展現出不同的藝術情感和演奏風格。作品內涵的多樣化是從演奏技巧的多樣化來直接體現,而演奏技巧的多樣化,既是對演奏者技術的挑戰,也是對二胡自身的挑戰。
快速換把與快速跳把,高把位的快速十六分音符演奏,快速連頓弓等等這些二胡演奏技巧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現代二胡作品中。以高把位快速十六分音符演奏為例。由于高把位音量的降低,噪音的出現,就會大大增加演奏的難度,尤其是音色和音準的控制。在現代作品中,又經常出現人工九分音階,變化音,當這些細小的微分變化出現在高把位音區范圍內,就無形中對二胡的音質有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只有加大這一音區的音量,減免噪音的出現,才能使得作品的原始創作,能在二度創作中更加準確的表現出來。
二胡超高音區充滿豐富音樂表情的運用,使得二胡的音樂表現力更加完美,但是只有解決超高音區的音質,提高二胡自身的音質,才能為二胡音樂表現力的實施提供堅實基礎。二胡音質的提高,也反應了二胡藝術魅力與表現力的提升,有了趨于完美的音質作為保障,才能將二胡的音樂表現力得到充分展現,筆者認為,二胡音質的提高,是二胡藝術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改良二胡的音質,將為二胡藝術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筆者認為,要想改進二胡的音質,就應該使得琴弦與振動膜之間保持一個最佳距離。偏近或者過遠都會降低二胡的音質。二胡制作師在確定琴桿與琴筒皮膜面的仰斜角度時,根據琴筒的木材料的密度及蟒蛇皮的韌度而定。因為不同蟒蛇皮或同一條蟒蛇皮的不同部位,其堅韌度不同,顯然抗壓能力也不同。對于精制的高級二胡,二胡制作師是根據每塊蟒蛇皮的質量來決定琴筒上安裝琴桿的位置。但在工廠生產中,一般使用統一尺寸,且在鞔皮之前,琴筒上貫穿孔已經鉆成,琴馬對振動膜的壓力是否合適,到二胡制成后,調試聽音才能判定。
為了調節琴馬對振動膜壓力的大小,筆者認為可以制作可調節式琴墊。傳統的二胡中,琴墊通常是沒有的,在現代二胡中采用的是棉墊、布墊、泡沫墊等。但由于這些材料易變形而失去彈力,這樣長期演奏以后,琴墊會失去琴馬對振動膜的減壓作用,并不能起到減緩琴馬與振動膜之間的壓力作用。可調節式琴墊可以采用一種充氣式的海綿,通過微型打氣筒給海綿充氣,調節海綿的厚度,根據分辨琴墊在不同厚度下二胡的音質,從而選擇最佳厚度。可調節式琴墊可以對二胡琴馬下側的琴弦夾角作一些細微調整,這樣就能改善琴馬與振動膜之間的壓力,從而提高二胡的音質。
只有不斷改良二胡的制作工藝,結構與材質,才能為二胡藝術快速發展提供基礎與保障。音域的擴大與音質的提高,可以極大地豐富二胡作品的創作手法和創作空間,在客觀上提升二胡本身的音樂表現力和感染力。當然除了上述兩種改進方法外,還有諸如千斤的改進、琴桿的改進等這些都是促進二胡藝術不斷向前發展的要素。這里就不在贅述。只有不斷完善二胡自身的構造,才能為二胡音樂藝術的發展,提供重要基礎和強有力推動作用。
注釋:
①吳夢忠.二胡音域的擴大及音質的提高[J].宜春學院學報,2010(12).
②賈路紅.二胡琴筒的演奏及發展[J],音樂探索,2009(9).
③孫凰.試論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的藝術特色[J].藝術教育,2006(12).
作者單位:湖北師范學院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