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妮
歌劇《弄臣》中二重唱的創作特點和歌唱處理
宮妮
歌劇《弄臣》是著名歌劇大師威爾第的作品,威爾第運用了重唱的形式,增添了歌劇的色彩,更好地展現不同人物的內心世界,推動了戲劇情節的不斷發展。其中的二重唱凸顯了整個歌劇的戲劇性和矛盾性,人物的形象多樣性,具有很強的歌唱性,是威爾第創作的精髓部分。本文對于二重唱的創作特征和演唱處理進行分析,是為日后的演唱提供了依據。
歌劇 弄臣 二重唱 創作特點 演唱處理
著名意大利歌劇家朱塞佩·威爾第,一生創作了多部經典歌劇作品,代表作有《茶花女》、《阿依達》、《納布科》、《弄臣》等等,每一部作品都是歌劇史上閃亮的星星,其中歌劇《弄臣》是現今流傳最為廣泛的一部。
《弄臣》這部歌劇創作于 1851年,是改編于著名喜劇大師雨果先生的一部作品,一經問世獲得了大眾廣泛的好評,在作品的創作中,運用了重唱的藝術形式,其中二重唱運用得最多,展現了人物的形象以及戲劇的沖突。在創作《弄臣》的過程中,社會正處于動蕩時期,人們正在為反壓迫進行努力,威爾第之所以創作這部作品,也是為了能借助歌劇進行抒情,揭露專制社會,展現出他對于人們的同情以及對于社會的不滿。與其他的愛國作品不同的是,這部作品更加的成熟。并且不斷的登上國際舞臺,現今這部歌劇也是各大國際劇院不斷上演的經典名著。本劇描寫的是公爵勾引弄臣善良的女兒,弄臣對此極力反對,并且雇傭殺手刺殺公爵,但是最終卻殺死了自己的女兒的故事,整個故事情節緊湊,人物之間溝通較多,戲劇性非常的鮮明。
1.獨特的旋律技法
威爾第的創作特點就是利用音樂旋律,去展現客觀的事物以及戲劇的情節,因此旋律技法方面很獨特。在《弄臣》二重唱中,仍然把音樂的旋律放在主位,通過旋律的描寫更好的與歌詞進行融合,更好的渲染氣氛,充分地發揮了各聲部人聲的特點,其他的樂器都是為了給表演者進行配合,主次處理得非常明顯,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覺音樂的特點。在二重唱的旋律編排時,不僅展現了人物不同的特點,而且也讓他們在聲音上達到契合。他要求的重唱不僅是豐富的和聲,而且還有具有沖突的效果,人聲要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增強了戲劇性能夠更好地使人物特點全部展示出來。在這部歌劇中,旋律形式分為兩種,一種是抒情性的二重唱,展現的是細膩的人物特點和故事情節,整個段落極具歌唱性。如描寫父女情深的唱段、愛情的唱段,都是抒情的旋律型,旋律悠揚并且情感真摯;另一種是戲劇性的二重唱,獨特的旋律展現了戲劇的沖突,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也使得音樂更加富有生命力。
2.鮮明的形象塑造
威爾第運用二重唱不僅精簡了歌劇的內容,也通過運用二重唱的音樂特點,展現了人物不同的形象特征,如黎戈萊托與女兒的二重唱,所展現的就是慈父的形象以及善良女孩的形象,黎戈萊托與公爵的二重唱,展現的是一個小臣子獻媚的形象,以及一個花花公子的形象。每個二重唱的選段都有著自身獨特的音樂特征,在音樂的安排上都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不同的人物特點進行節奏、力度、旋律的編排,如黎戈萊托與公爵的唱段,鮮明的音樂展現了黎戈萊托這個小人物對公爵獻媚,也展現了公爵傲慢的形象,這樣的創作手法是威爾第的獨特之處,可以通過和弦、音階、裝飾音的不同編排,在一個段落中,展現不同的人物特點。這部歌劇音樂展現了復雜的人物特點,這也是威爾第歌劇《弄臣》中二重唱獨特的音樂魅力,個性的音樂特征。
1.對作品的初步了解
在演唱作品時,想要了解作品中作者想要表達的音樂特點和內涵,就要先了解作品的創作特點以及作品的創作背景,這樣才能利用歌唱技巧和肢體語言進行二度創作。很多演唱者在演唱這部作品時,拿過來就唱,沒有準備的演唱最終的效果則可想而知,不僅不能表現二重唱的人物特點,更是不能把音樂的形象展現出來,這樣的演唱是失敗的演唱。因此在演唱時掌握作品是非常關鍵的,也只有掌握作品,才能更好地運用技巧和情感,反之則會力不從心。在歌劇《弄臣》中,不同的二重唱選段講述的故事情節和人物特點都不同,要想掌握同一個人物在不同唱段的形象,就要對其進行了解和分析,才能掌握精髓。歌劇不僅僅是演唱,還需要融入表演的成分,對于作品的充分了解,可以使演唱者更好地運用肢體語言進行人物的刻畫,從而真正意義為觀眾帶來視聽的盛宴。
在演唱歌劇《弄臣》的二重唱時,先要與對手進行溝通,彼此熟悉才能產生默契,之后要對于所要展現的人物進行分析,多看一些相關的資料,了解他們的心理世界,歌劇需要表現人物,就要把自己融入到這個劇目當中,這樣的演唱才能更加真實,除了了解自己詮釋的角色之外,還要對于劇中其他的角色進行理解,這樣可以了解其他人物與自己詮釋人物之間的關系,從而在演唱的時候可以方便處理情感,如自己詮釋的是黎戈萊托的女兒的角色,那么就要對黎戈萊托和公爵的人物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在與二者進行對唱的時候,拿捏情感,如果沒有進行故事和人物的了解,就不知道在與父親演唱的時候,是要展現調皮還是文靜。與公爵對唱的時候,是展現嬌羞還是高傲,這些因素都是演唱處理的關鍵,不僅僅是如何運用氣息,共鳴在哪,咬字吐字的安排等等,也需要自己給自己安排特定的歌唱環境,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就是唱歌。
2.扎實的演唱技巧
聲樂演唱是通過人聲傳遞作品思想的過程,而歌劇的演唱則是通過人聲展現作品故事情節以及人物形象的過程,在演唱《弄臣》中的二重唱時,一定要具備扎實的演唱技術,從而與對手進行配合,使音樂呈現出對立與和諧的效果,更好的展現威爾第在二重唱音樂設計的獨特技法。二重唱要求歌者必須在演唱的過程中,既要展現歌聲的層次性和沖突性,但是又必須使二者的聲音給觀眾一種和諧統一的感覺,這就對于演唱者的技術有很大的要求。首先在氣息的控制上,需要處于一種松而不緊的狀態,要根據樂句的走向進行呼吸的控制,從而使氣息更加的飽滿,并且剛柔并進。此外二重唱也要求各聲部之間要緊密的鏈接,不能出現斷開的現象,聲音要從容淡定,把自己融入于故事中去,氣息連貫穩定,才能更好地進行二重唱的演唱。
在歌劇演唱中,咬字吐字是歌唱的關鍵,清晰的咬字才能把歌詞更好的展現出來,并且可以讓聽眾第一時間了解歌者演唱的意思,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和故事情節。在二重唱中,清晰的咬字才能更好地展現不同聲部的歌詞內容。吐字需要演唱者注意力度的控制,不能突然強起來或者吃字,特別是在演唱抒情的二重唱樂段上二重唱演唱最忌諱歌者為了突顯自我,而不注重配合,出現夸張的滑音技巧,破壞二重唱的音樂效果。如演唱第一幕中父女二重唱時,男女的二重唱,展現父親對于女兒寵愛的樂段,在咬字的過程中,不應該太過于華麗,只要突出真摯的情感即可,男聲的長旋律咬字,氣息要進行支配。而女聲的聲部是由男聲的中心旋律發展出來的,咬字也要遵循整體的風格特點,不能過分的用力,而是與男聲交織在一起,柔和綿長的歌唱。如果在咬字過于生硬,那么就無法展現一個慈父的形象,而是一個性格暴躁的父親,與歌劇的原形不符。演唱歌劇《弄臣》的二重唱不能隨心所欲,而是要遵照整體樂譜的規定,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演唱處理。
3.豐富的音樂表現力
豐富的音樂表現力是賦予作品靈魂的歌唱手段,評論一個歌手是否成功,除了扎實的基本功外,還要看他是否能夠展現音樂的情感。每一個二重唱展現的人物性格都不同,這就需要演唱者具備良好的表現力,從而更好地刻畫人物、展現故事情節,并且通過自身的創作賦予唱段鮮活的生命力。演唱之前首先在腦海刻畫所要詮釋的人物的形象以及心理特點,可以多看一些視頻、多讀一些有關的書籍,從而在內心形成一種定式。現今很多歌者在演唱的時候,覺得自己的技術很純熟,不需要對歌劇的故事內容,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完全可以處理,但是演唱的效果卻差強人意,無法展現歌劇的精髓,無法把人物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這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對音樂進行合理的分析,導致缺乏豐富的音樂表現力,人物的形象與重唱的故事情節沒有聯系在一起,演唱就是失敗的。
歌劇的演唱不僅需要演唱者具備扎實的聲音表現能力,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舞臺表現力,也就是肢體語言,肢體語言可以更進一步地展現人物的形象,使戲劇感更加豐富,從而達到真正聲情并茂的演唱。聲音與形體的展現使歌劇的情節更加豐富。如在演唱第二幕黎戈萊托與公爵的二重唱中,為了能夠展現黎戈萊托這個市儈的小人物的狡猾,在演唱的時候,演唱者可以在行為和眼神進行處理。對于公爵這個花花公子的處理上,也要利用肢體語言展現他的玩世不恭,讓觀眾更加直觀地感受人物的形象,并且這樣的刻畫也為戲劇的發展起到鋪墊作用,為日后公爵玷污黎戈萊托女兒的惡劣行徑做一引入。歌劇是一個豐富的藝術形式,對于演唱者要求較高,不僅具備良好的歌唱技巧,還要具有良好的音樂分析能力和表現能力,從而更好地進行人物的刻畫和音樂的處理,使整體歌劇的效果更加飽滿,使歌劇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同時也可以讓觀眾更好地了解當時西方文化以及歷史背景。
綜上所述,歌劇《弄臣》中的二重唱是整部歌劇的精華,展現了歌劇中強大的人物沖突和音樂風格。通過對音樂特點的分析,了解二重唱的選段具有渲染氣氛、推動戲劇情節發展的作用,獨特的創作手法也展現了著名歌劇大師威爾第的創作特點,并且也找到了演唱二重唱的技巧方法,更好地刻畫了人物的形象,并且更好地進行重唱的配合,對于自身的技巧提高和能力培養有很大的幫助。在歌唱的處理上,我也知道必須要掌握作品的內容,才能合理地運用技巧和情感,從而使不同聲部和諧統一,又能展現人物之間的戲劇沖突,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需要不斷地練習,彼此之間的磨合。因此本文對于二重唱的創作特征和演唱處理進行分析,是為日后的演唱提供了依據。
[1]錢苑,林華.歌劇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2]周玲.歌劇《弄臣》漫談[J].文學自由談,2002(2).
[3]音蟠.威爾第歌劇的演唱風格[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6(1).
[4]李鳴鏑.論歌劇演唱藝術的美學特征[J].四川戲劇,2006(4).
[5]朱秋華.西方音樂史[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