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玉劉丹張帥(中央民族大學體育學院北京100081)
?
領會教學法應用于”珍珠球”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孟祥玉劉丹張帥(中央民族大學體育學院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邏輯分析法探討“領會教學法”在“珍珠球”運動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從分析領會教學法的精髓、珍珠球運動的技戰術特點及結合部分珍珠球教練員和一線籃球教師的反饋,發現,珍珠球的技戰術與籃球的技戰術相似度較大,且領會教學法在籃球教學中取得了較好效果,由此推理領會教學法在珍珠球教學中應用的效果成正相關,領會教學法在珍珠球運動教學中運用是可行的。
關鍵詞:領會教學法珍珠球
“領會教學法”是英國學者Bunker和Thorpe于20世紀80年代從球類運動的教學實務中發展出一種新型的體育教學方法——球類領會教學法(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強調以簡化的球類游戲和比賽為中心,促進學生學習比賽中的戰術與技能,培養學生在各種球類運動比賽中解決問題的能。民族傳統體育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珍珠球是滿族的傳統體育項目,項目的開展對場地、器材要求較低,且具有良好的健身、娛樂價值。我國許多高等院校將這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列為專業或選修課程。本文就“領會教學法”在該項目中運用的可行性進行探討。
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CNKI上相關期刊、論文,閱讀相關書籍,總結出“領會教學法”的特點、在籃球教學中運用的效果,為本次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論支撐。
2.2、專家調查法
對中央民族大學籃球隊教練、珍珠球隊教練(同一人)、公共體育課籃球教師3人,相關理論專家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講師2人進行訪談。
2.3、邏輯分析法
通過閱讀文獻透析領會教學法在籃球運動中運用效果及珍珠球與籃球運動技、戰術的相似性,推理領會教學法在珍珠球運動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領會教學法”教學過程模式
3.1、兩項運動技術原理基本相似
均屬于同場競技的集體項目,運動員必須在高對抗、高速度的情況下運用良好的技戰術配去爭取比賽的勝利。技術均包括,基礎動作(球性球感和感腳步移動技術)、控球和傳球的攻、防技術。兩個項目的動作結構和肢體的發力鏈基本相同。從生理學角度分析,珍珠球項的條件反射和訓練應激過程均與籃球技術形成、發展、和完善的規律相同。
3.2、珍珠球項目水區運動員運用的技術跟籃球技術特征相似
都是通過控球、運球、快速的腳步移動和傳接球技術將場上隊員串聯起來,組織進攻與防守,實現攻防的技戰術配合,最終采用各種投球技術得分。如想要達到戰術目的,必須通過快速移動選擇和搶占有利空間或位置,這就要求具備良好的腳步移動和控球技術。球的運轉和轉移是兩項運動的紐帶,是個人戰術與集體串聯的重要環:這就要求運動員具備較好的傳球技術,而比賽中傳球的時機的把握和線路要求都極其相似。珍珠球運動也需要良好的身體控制能力及人球結合的能力,需要靈活與對抗相結合,常規與應變相結合,整體協作與個體差異性相結合,個人技術與團隊配合相結合等特征。
3.3、選材條件相似
從歷屆民運會來看運動員選材基本都為籃球、排球等運動員,要求水區的運動員有良好的靈活性、協調性及強壯的身體,而擋板的運動員必須擁有良好的身高及較強的彈跳力,而得分區的運動員必須具有良好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及較好的彈跳力,這說明珍珠球運動跟籃球運動一樣,要求以高、壯、快和巧去擴大立體空間與地面拼斗的范圍。
3.4、心理素質相近
從運動心理學角度分析,要在比賽中有良好的戰術思維就必須保持穩定又積極的情緒,穩定的情緒又受意志的控制和調節,所以,必須具備頑強的意志品質,才能克服各種困難,發揮戰術意識的作用。這說明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兩項運動貫徹執行戰術意識的必備條件。
3.5、戰術意識相近
比賽中戰術思維決定著戰術意識,兩項目都是通過運動員在規定的場區內,運用合理的移動、對抗、控球傳球等技術及各種形式的得分手段來取得比賽的勝利。戰術意識是兩個項目意識的核心,是決定勝負的重要因素。從對第九屆、第十屆民運會珍珠球五位教練的訪談發現,他們五位以前都是從事籃球教學和訓練工作的,他(她)們在珍珠球比賽中,基本上都是套用籃球的戰術意識和方法。
(1)各學?;虼黻犝渲榍虻慕虒W與訓練中運用“領會教學法”符合珍珠球運動的技能學習規律及技術動作認識的過程,對珍珠球的教學與訓練的新方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領會教學法”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初期對珍珠球運動技術戰術的認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生的技戰術能力在比賽能更加合理的運用,可在各學校教學及代表隊訓練中廣泛的應用。
(3)珍珠球運用“領會教學法”充分體現了項目本身所有特有的趣味性、競技性、對抗性和集體性的特點,用游戲和比賽形式為珍珠技術的學習創造切入點,學習興趣就變成了學生學習技戰術的心理動機,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隨之而升高,教學質量在無形中得到充分的保障,學生擁有了參與項目的持久性,逐漸,學生的終生鍛煉意識就得以形成。
領會教學法是產生于以運動技術為主的教學中,長久以來的傳統教學模式不能使學生充分體驗項目的趣味性,同時在達不到教學目標時教學者也會失去成就感,球類領會教學法創始人Thorpe等看到了這里存在的不足,將以運動技術教授為著的教學模式,創新以發展學生認知取向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不以教其運動技能分解動作為主要內容,取而代之的是運用合理簡化后的比賽或游戲的形式使學生在參與的同時進行積極的思考,體驗進攻、防守及戰術、戰略的整體感,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學習的快樂,建立參與的信心。經過這樣的創新,體育教學方法又出現了新的思路。從許多實驗研究發現,領會教學法在實際的運用中的確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的學習具備了樂趣化、挑戰性,在游戲情境了解球類運動的戰術與技能,在簡化的比賽中學習比賽規則、運動禮儀、團隊合作精神,讓每位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在體育課的樂趣,進而培養終身運動的習慣。然而,從以上可以看出,領會教學法在籃球運動的教學和訓練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充分得到了教師及學生們的認可,而珍珠球項目在基本技術,基本戰術、技術動作的結構、腳步移動方法均與籃球運動有極大的相似性,且有些地方基本相同,在通過訪談也發現領會教學法這種新教學模式可充分運用到珍珠球的教學和訓練中,從而充分體現珍珠球運動的趣味性、對抗性、從而使學生愿意積極參與到其中,當這個運動項目擁有了更好的群眾基礎,它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才能得以發揚和傳承,是中華民族文化永遠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參考文獻:
[1]R.Thorpe,Bunker,L.Almond.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M]. Loughborough:University of Technology,1986.
[2]賀澤江.珍珠球與籃球技、戰術的遷移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4,6.
[3]王潤斌,邱芬,肖麗斌.球類領會教學法的理論闡釋與實踐探索——以籃球教學為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0,4.
[4]張楠,林珍瑜.普通高?;@球選項課運用“領會教學法”的實驗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11.
[5]籃球運動高級教程.體育院校專修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
[6]緯敬等.淺談遷移規律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