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術軍(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山東濰坊261061)
?
如何把握踝關節在跳遠教學中的作用
□解術軍(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山東濰坊261061)
摘要:本文以五年獸醫班的五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觀察法、詢問法、數據統計、綜合分析法,分析了在跳遠過程中,學生出現踝關節的錯誤應用在實踐中指導學生對踝關節的正確應用并改進錯誤動作把發展踝關節的力量貫穿于整個教學中,這對于更好的掌握跳遠技術,防止運動損傷,起著有效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踝關節跳遠教學作用運動損傷
踝關節在跳遠運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跑、跳躍的蹬伸過程,踝關節有推動身體向前運動的作用,特別是,在踝關節著地時的緩沖退讓、還是蹬伸發力階段,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跳遠教學中的運動損傷很大程度出現在踝關節。本文以五年獸醫班的五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觀察法、詢問法、數據統計、綜合分析法,分析了在跳遠過程中,學生出現踝關節的錯誤應用在實踐中指導學生對踝關節的正確應用并改進錯誤動作把發展踝關節的力量貫穿于整個教學中,這對于更好的掌握跳遠技術,防止運動損傷,起著有效的促進作用。本文分析的是五年制學生,他們身體發育還不完善,特別是身體的速度、力量、身體的協調性、心里的穩定性還存在差異,進而會影響他們在跳遠過程中的發揮。對于踝關節而言,由于五年制學生小腿力量不足,踝關節兩側韌帶加固還不牢固,再加上平時缺乏鍛煉,因而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錯誤動作,甚至會出現運動損傷。經過及時的教學改進,強化了學生對踝關節的思想意識,并采取了多種有效地教學方法,學生不僅練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而且整個跳遠過程對于踝關節的應用規范了合理了,學生的速度、力量、身體的協調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跳遠成績也大幅度提高。
2.1、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是一三級五年獸醫班五十人。
2.2、研究方法
觀察法、詢問法、數據統計、綜合分析法。
踝關節結構是由脛骨、腓骨的下端和距骨組成,關節兩側有韌帶加固,外踝長內踝短,外踝韌帶薄弱,同時,內踝高于外踝,具有一定的側向運動,關節穩定性較低,在受外力作用下就會引起踝關節周圍韌帶損傷。從生物力學看,踝關節是一個末端關節,在跑、跳躍的蹬伸過程,踝關節有推動身體向前運動的作用,特別是,在踝關節著地時的緩沖退讓、還是蹬伸發力階段,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跳遠教學中的運動損傷很大程度出現在踝關節。

表1
通過在跳遠過程中學生出現的不同類型的錯誤,教師在觀察、詢問、分析后及時采取措施,因人而異、個別指導,從準備活動到基本練習,采取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法,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改進和提高。
5.1、準備階段
(1)把發展踝關節的力量貫穿于準備活動階段,加強韌帶的力量。
①側身跑、大步跑;
②單腿跳、跨步跳、雙腿交換跳;
③立定跳遠。
(2)把跳遠的有關簡單或輔助練習貫穿于準備部分。
①原地模仿放腳上板,結合兩臂擺動,要求腳尖向正前方,全腳掌落地并迅速滾動至腳前掌;
②助跑一步結合放腳起跳,掌握好身體重心,放腳同時,結合擺腿、提肩、拔腰的協助配合;
③三步或五步助跑起跳,最后一步可以重心低一點,步幅要小,上板要快,特別是踝關節放腳要正,并體會全腳掌的前滾、緩沖和蹬伸動作。
5.2、基本練習階段
(1)助跑:強調步頻與步幅的節奏,由慢逐漸加快,腳前掌著地,特別是踝關節方向要正。
①“外八字”助跑的同學,助跑速度可以慢一些,注意踝關節的正確落位;
②腳后跟助跑的同學(女同學占多數),鼓勵他們大膽前跑,大腿前擺要有力,腳前掌著地并有扒地動作。
(2)起跳:助跑最后一步要小,著地上板要快,全腳掌踏板,并迅速前滾緩沖蹬伸,整個過程腳踝要正。
①改變腳前掌踏板,告訴他們,助跑和起跳要求不一樣,起跳時腳乘受壓力大,要全腳掌著地并前滾到腳前掌;
②改變“跺板”,小腿不要垂直下落,踝關節要有緩沖過程;
③改變小腿前伸,最后一步步幅要小,大腿主動下壓,上板要快。
④改變“外扒式”,踝關節放腳要正,腳尖朝前。
(3)騰空:學生跳起后,主要維持空中的身體平衡,擺動腿要以腳跟為力點自然下方,不要繃腳面。
(4)落地:主要解決小腿的擺動。落地前要有收腹、小腿并舉前伸,雙踝自然上鉤,腳后跟先落地。
5.3、強化學生對踝關節作用的思想意識
在教學的開始階段,教師要讓學生明確踝關節的正確使用方法,建立正確的助跑和起跳技術概念,錯誤的運用不僅會影響跳遠的成績,甚至會導致踝關節不同程度的損傷。
5.4、在教學方法上要多樣化
(1)采用邊示范邊講解,同時帶領學生一起跑、跳,使學生慢慢形成正確的助跑和起跳技術。
(2)正誤對比,對個別錯誤嚴重的同學,選幾個不同類型的“典型”在同學面前展示,再找幾個動作運用正確的同學進行示范,讓大家分別進行比較,這樣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形成正確的動作
(3)發揮優秀學生的骨干作用,對于練習過程出現的問題,在教師起主導作用的同時,應充分發揮運動能力強、動作運用正確的同學的作用。可以安排一對一進行幫助指導,這樣既能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加快正確動作的形成,提高教學效果。

表2 跳遠初始階段錯誤和跳遠結束階段錯誤人數對比
(1)在跳遠教學中要重視和加強踝關節在各階段的作用,建立正確的運動概念,應用正確的動作方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2)在教學中,教學方法要多樣、得當。既要尊重學生身體發育的多樣性,還要理解學生運動的個體差異;
(3)把發展踝關節的力量貫穿于整個教學中,這對于更好的掌握跳遠技術,防止運動損傷,起著有效的促進作用。
經過及時的教學改進,強化了學生對踝關節的思想意識,并采取了多種有效地教學方法,學生不僅練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而且整個跳遠過程對于踝關節的應用規范了合理了,學生的速度、力量、身體的協調性得到了進一步加強,跳遠成績也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程其練,周美芳.探析踝關節對跳遠成績的影響[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03.
[2]馬丙奎.跳遠起跳過程中踝關節肌群的工作特征初探[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3.
[3]賈鵬.以“快速動作與速度節奏”為核心施教對跳遠技術教學效果的分析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