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玲
摘 要:民間借貸在方便人們生活、彌補銀行服務不足、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通過對海南省民間借貸的基本情況、特點、利率變動趨勢、存在問題等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以期促進民間借貸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民間借貸;利率變動;海南省
中圖分類號:F832.9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2-0184-03 一、海南省民間借貸及利率基本情況
民間借貸利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農村金融市場資金的供求狀況。根據貨幣政策調控需要,為加強經濟、金融監測分析,及時掌握海南省民間借貸及利率水平情況,海口中心支行持續對民間借貸利率情況進行監測。監測范圍包括全轄各縣(市)及城區,每個縣(市)選擇民間借貸較為活躍的3個鄉鎮為監測點,為確保監測樣本具有代表性,選擇的鄉鎮包括經濟發達、一般、欠發達區域。每個監測點各選擇10戶監測對象,其中農戶106戶,企業、個體戶和個人91戶。
從2014年1月至9月監測和調查情況來看,6個月以內合計最高加權平均年利率為25.2768%,合計最低加權平均年利率為21.4079%;6個月至1年合計最高加權平均年利率為27.3737%,合計最低加權平均年利率為21.1154%;1年以上合計最高加權平均年利率為27.2147%,合計最低加權平均年利率為21.7404%(見圖1)。
二、海南省民間借貸主要特點
1.民間借貸資金主要投向生產投資領域。近年來海南省經濟發展較快,經濟增長年均10%,海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快車道。銀行業也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截至 2014 年 6 月 末,海南省各金融機構存、 貸款余額 6 322.3 億元、5 060.5億元,分別是 2008 年末的 2.7 倍、 3.7 倍。但仍有部分貸款需求難以滿足,特別是宏觀調控后,銀行信貸門檻提高,一些中小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資金更為緊張為滿足企業生產投資的需要,這部分資金需求轉向民間借貸。
2.民間借貸利率高低懸殊較大,但總體適中。其中,最高加權平均年利率為2014年3月份,6個月以內其他類型貸款60萬元,加權平均利率為40%,是基準利率的7.14倍;最低加權平均年利率為2014年 5月份,6個月以內農戶貸款7.5萬元,加權平均利率為7.20%。
3.民間借貸期限主要集中在6個月以內。民間借貸短期化有利于規避風險,也符合農戶、企業的生產周期。從2014年1月至9月監測和調查情況來看,民間借貸累計發生額為18 072.34萬元,其中,6個月以內的民間借貸累計發生額為1861.7萬元,占55%,6個月到一年的民間借貸累計發生額為685萬元,占27%,一年以上的民間借貸累計發生額為457萬元,占18%(見圖2)。
4.民間借貸活躍程度與區域發展程度相適應,但加權平均年利率相差不大。表現為經濟發達地區對民間借貸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民間借貸總量相應就大。
三、民間借貸主要形式
從調查來看,民間借貸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互助式”。這種借貸多為口頭協議,利息低微或沒有利息,沒有明確的還款期限。此種借貸規模較小但涉及面較大,農村較常見,少則幾百元,多則幾千元。融資主體主要為自然人或農戶,借貸雙方關系較為密切,一般是親朋好友之間相互借用,主要是應付短期生活急需。
2.“高利借貸式”。主要用于民營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農村種養大戶和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等臨時生產周轉需要,利率一般在20%—36%之間。此項借貸一般以收據的形式出現,約定金額、利率、還款期限等,但一般沒有擔保人及違約責任。
四、民間借貸活躍的主要原因
1.民間投資力量逐漸增強,帶動了民間借貸的增長。近年來,海南省各級政府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不斷放寬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空間,使得長期以來被壓抑的投資潛能得以釋放;民營經濟呈現高速發展,投資方向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份額逐年提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2.縣域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能力逐步弱化,為民間借貸活躍提供了發展空間。當前,城鄉金融服務的差異擴大,不能適應縣域經濟的發展。一是金融機構大量縮減,同時商業銀行信貸管理權限高度集中、審批環節多,制約了縣域金融業務發展,金融服務縣域經濟的功能逐漸弱化。二是縣域金融資源有限。
五、民間借貸存在的問題
1.民間借貸操作不規范容易引發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民間借貸操作極為隨意,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民間借貸主要依賴借款人的個人信用、熟悉、親密程度,部分借款因親戚朋友關系大多采用口頭協議,對擔保、違約責任、罰息等沒有做詳細規定,尤其是涉及眾多投資者的,一旦產生糾紛,將對社會和金融穩定產生重大影響。二是利率確定過高,超出了企業個人所能承受的能力。從調查情況看,民間借貸最高利率已達到40%,過高的利率加重了借款人負擔,容易導致借款人逆向選擇,產生風險。
2.影響國家宏觀調控的效果。民間借貸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社會信用的失控,使社會資金從非正常渠道流入本應限制或淘汰的企業,干擾了正常的金融秩序,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宏觀調控的效果
六、規范民間借貸的相關建議
1.金融部門要切實提高服務水平,盡量滿足合理資金需求。在堅持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前提下,金融機構應多關心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的發展,切實加強和改善對企業的金融服務,在保障銀行資金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滿足有市場、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企業合理的資金需求,簡化貸款手續,及時給予信貸支持。國有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在向大中型企業或大項目傾斜的同時,也應適當滿足地方經濟發展的合理資金需求,以緩解資金供求矛盾。要創造條件,積極開拓融資市場,從而規范企業行為,同時也為投資者正確地把握投向提供穩妥的金融條件。endprint
2.政府要加強民間借貸資金投資的引導,制訂民間借貸配套法規。鑒于目前民間借貸普遍存在且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國家或相關部門要針對民間借貸的特征,按照《合同法》的有關要求,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民間借貸建立一個合法的活動平臺。
3.規范市場融資行為。通過積極開展個人委托貸款業務,最終使民間融資由地下操作變為規范的操作。要充分發揮銀行信用中介的職能,為民間借貸的雙方牽線搭橋。銀行可根據委托人確定的對象、用途、期限、利率等代為發放、監督使用并協助收回貸款,銀行只履行委托業務,收取一定的手續費,不承擔貸款風險。通過個人委托貸款業務,資金出借者不但風險更小,同時也可作為個人理財的渠道之一,銀行為委托人提供更多的投資理財機會。
4.規范書面協議,發生糾紛時及時解決。訂立規范的書面協議,有利于保護雙方的利益,在發生糾紛時,有據可依,避免陷入“空口無憑”的境地。同時,《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因此,在產生糾紛時,要及時解決糾紛,使自己的合法權利得到有效保障。
5.培育良好的社會信用體系。一方面,要加大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努力在全社會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規范民間借貸行為,提高社會信用的整體整潔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民間“標會”等非法金融活動的打擊力度,嚴厲打擊非法個人集資、錢莊,運用中央銀行反洗錢手段,加強監測,發現一起打擊一起,徹底清除非法金融活動。
參考文獻:
[1] 辜勝阻.對民間借貸應該“招安”而不是一味打壓[J].中國商人,2011,(10).
[2] 徐莉.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之融資瓶頸[J].商業研究,2010,(1).
[3] 周海榮,黃毅文.利息筆記:經濟、歷史及法律[J].晟典律師評論,2007,(1).
[4] 李煒.關于制訂民間融資法規的思考[J].當代經濟,2006,(10).
[5] 吳國培,翁劍華,耿直.民間借貸法律問題探析[J].福建金融,2009,(2).
[6] 張書清.民間借貸的制度性壓制及其解決途徑[J].法學,2008,(9).
[7] 鄭俠.民間融資存在的現實和法律基礎分析[J].法制與社會,2008,(15).
[8] 網文.三律師上書全國人大[J].中國禽業導刊,2003,(23).
[9] 顧衛.企業民間融資的合法性與合規性研究[J].生產力研究,2009,(19).
[10] 邰子龍.中國民間借貸現狀及其未來發展趨勢[J].中國市場,2010,(22).
[責任編輯 仲 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