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良

摘要:資金是企業的“血液”,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企業資金充裕不僅可以及時償還債務,支付職工薪酬,而且還可以滿足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和對外擴張的需要。反之,資金短缺,輕則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轉和生產經營等問題,重則可危及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如何盤活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企業現金流安全,是企業生存與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資金集中支付制整合了企業的資源,發揮了規模優勢,加強了資金的統一管理和集中調度,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有效地降低了資金營運風險和營運成本。本文就企業如何建立和運用資金集中支付制以及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資金集中支付制 資金管理 運用 注意問題
資金集中支付制,是將原本分散在較大范圍內的所屬分支機構的支付操作進行集中到總部,將企業所有的資金支付都納入統一賬戶體系管理,所有支出通過本部集中完成。它是企業資金管理的一種新模式,是一項重要的財務管理工作,能充分利用企業整體資源優勢,發揮集團對資金的計劃和管理,對企業加強資金監管,降低資金運行風險,提升資金運作水平,增強企業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資金集中支付制在企業的實際運用
筆者公司從事成品油批發與零售,兼營便利店業務,在全省范圍內設有13個分公司、3個控股子公司,下轄15座油庫、750余座加油站,月均營運資金上億元,支付業務量在一般3000筆以上,在實施集中支付資金制以前,所有分公司均是獨立的支付主體,按照“一級操作、兩級審核”的原則辦理付款業務,全省辦理支付業務的財務人員42人,不僅支付效率低下,且違規行為屢禁不絕。自實施集中支付資金制以后,公司通過上收支付審批權,統籌全省資金付款,支付勞效顯著提高,違規現象明顯減少,同時也推動了風險管控水平邁上新臺階。
(一)集中支付必須具備兩個技術基礎
1.高效的影響傳遞技術。集中支付將傳統分散的支付主體兩權(業務審批權和支付審批權)進行了空間的分離,業務審批操作仍保留在原支付主體,但支付審批被集中到總部,如何確保支付業務不因兩級操作導致支付審查質量下降,是集中支付的關鍵點之一。為此,我們配套了高效的影像傳遞技術,下級單位的支付業務在完成審批的同時將原始單據以影像掃描的方式傳遞到總部,由集中支付人員審查原始單據的合法性、合理性后才能辦理付款,確保了支付風險更加受控。
2.安全快捷的支付手段。集中支付對支付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由出納填開支票或網上銀行支付等傳統支付手段不能滿足支付業務集中后的及時性、準確性需求。為此,我們以銀行結算系統為依托,開發了安全、高效的銀企直聯付款平臺,將企業的業務審批、資金計劃控制、付款對象和支付操作等關鍵控制要素全部納入其中,使集中支付人員足不出戶,在辦公室即能通過系統快捷的完成跨地區、跨金融機構以及全業務類型的支付操作。
(二)資金集中支付制的原則
資金集中支付制,應按照計劃支付、分步實施、分級管理和效益導向四大原則進行逐步設置。
1.計劃支付原則。公司及下屬企業的所有支付業務,均應預先納入資金預算管理,不受理無預算、無計劃的支付業務。對年度資金預算按預算項目進一步細化,分解為月計劃、周計劃,以周控月,以月保年。
2.分步實施原則。根據公司的管理要求和必要的實施條件,將支付事項分類、分步組織實施,先易后難,總結經驗,逐步完善。
3.分級管理原則。公司財務部負責監督下屬企業每一筆資金支出的流向,公司資金支付中心負責具體辦理下屬企業資金支出匯款業務,下屬企業總經理是本企業資金管理的第一責任人,下屬企業財務部在總經理的領導下負責本企業具體的資金管理工作。
4.效益導向原則。一是資金管理必須堅持效益原則,加強對資金的統一調度和管理,防止資金擠占、挪用,降低資金支付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二是資金管理必須堅持效率原則,要使各下屬企業用款方便,解決過去資金滯留、沉淀和流轉慢的問題,公司與下屬企業之間加強信息溝通,提高收支業務的效率。
(三)資金集中支付制的組織結構及職責
資金集中支付制涉及公司資金支付中心、公司財務部及公司各職能部門、下屬企業財務部,下屬企業業務部門等部門,在集中支付制下,所屬各企業撤銷了出納崗位與支付審查職能,需再優化組織結構和相關職能。
1.公司資金支付中心的職責。按已審批的資金支付計劃準確、及時辦理支付業務,同時將支付的信息,按要求反饋到相關部門和企業。
2.公司本部財務部的職責。負責具體資金支出計劃的分類、歸集、審核及編報工作,并協調公司支付中心、各職能部門、下屬企業等部門的工作銜接,保證各項支付工作的順暢進行。
3.公司本部各職能部門的職責。編制本部門的資金支付計劃,復核本部門下轄的、下屬企業上報的資金支付計劃,并及時將復核計劃送達公司財務部。
4.下屬企業財務部的職責。業務上接受公司財務部的指導,審核本企業的具體資金支付計劃的分類、歸集、審核及上報工作。
5.下屬企業業務部門的職責。根據實際情況和規定要求,負責編制本部門的資金支付計劃,并及時送達財務部門。
(四)資金集中支付制的業務管理
資金集中支付制下實行“雙控制”管理,即在資金計劃編制環節按年度總體預算和實際業務運行相結合進行控制資金預算控制;在實際支付環節按照國家和公司對支付業務的規范性要求進行支付控制,同時在企業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下,還可按優先保重點業務、優先保基層民生、優先保應繳的稅款社保等的“三保”原則,由本部臨時統籌支付安排。
1.資金計劃編制與審批
(1)編制流程管理(見圖1)
(2)編制要求管理
第一,公司本部資金計劃由各處室根據專業線業務需要提報資金計劃并報公司財務處審核。
第二,分公司根據自身業務開展需要,匯總相關業務部門資金支出計劃上報公司財務處審批,并依審批資金計劃開支。分公司需調整資金計劃時,報財務處審批后調整。
第三,分公司不再保留支出賬戶,公司本部及分公司統一選擇公司支出戶上報資金計劃。
2.支付步驟
(1)根據資金支付計劃,下屬企業業務部門提出資金支付申請,報送財務部門;(2)下屬企業財務部門對原始票據進行審查,按審批要求報經審批同意后,編制和審核會計憑證;(3)本部集中支付人員接收下級支付任務后,根據上傳的影像資料進行再次審查;(4)本部集中支付一級審查和二級審查人員再次審查后,通過銀企直聯支付平臺完成款項支付,并按需要反饋到相關部門和企業。
二、資金集中支付制的應用成效
實施資金集中支付制,對有效防控和降低支付風險、提高支付勞效以及增強頭寸掌控能力等具有顯著的成效。
(一)壓縮支付點,支付風險明顯下降
1.宏觀風險降下。宏觀上看,支付集中本身就具有很強的管控意義。集中支付將企業原來多個支付點被壓縮為一個,對支付規范性的管控已經由原來的“面監控”轉變為“點監控”,管控成本、寬度和難度均大幅下降。
2.有效防控資金體外循環風險。現代企業客觀上存在支付環境復雜的現實,部分單位和人員也因此養成了隨意使用現金進行結算的慣性,為舞弊行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集中支付后,通過不斷設置和提高對私付款限制,推動所屬單位逐漸摒棄傳統陋習,養成主動采取直接對公支付的“慣性”,鏟除舞弊的土壤。
3.推動所屬各單位逐步養成了規范付款的習慣。集中支付的實施,推動了監管行為從傳統的財務和審計等事后監督,轉變為事中的常態化監管,促進了所屬各單位逐步培養了從“被監督”向“要監督”的轉變,風險管控理念深入人心。
(二)精簡人員,支付勞效明顯提高
1.支付審查標準和質量得到真正統一,支付周期縮短。集中支付后,所屬各單位不再具備支付職能,公司本部通過選配業務素質更為過硬的支付審批人員,專人、專崗、專職司職支付審查,實現了所有支付業務執行的是同一個標準和同一套規范,從根本上保證了各項支付管理要求能真正落到實處,也扭轉了傳統模式下財務人員陷于日常工作繁雜造成的付款積壓現象。
2.集約化的支付結構提高了支付勞效。集中支付實施后,出納崗位為非必需崗位,可直接精簡;另一方面,公司本部只需設置適當數量的集中支付人員,即可滿足原來由眾多財務人員承擔的支付工作量。
(三)增強頭寸掌控,提高資金運作效率
1.增強了頭寸掌控能力。實施集中支付后,本部能隨時精確統計和掌握已付、待付業務量和具體金額,對于頭寸的精確安排具有顯著意義。以筆者所在公司為例,在實行資金計劃與銀行額度聯動控制的模式下,原來只能以周為單位給銀行下達支付計劃,即便如此,額度計劃準確率也不足60%,頭寸不準,給公司的整體資金運作造成影像。集中支付后,不僅推動了頭寸從周計劃控制改進為日計劃控制,且計劃準確率也大幅提高。
2.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集中支付的實施推動了企業業務、財務等各部門逐步培養了資金的時間價值觀,公司本部可結合年度的財務預算和生產計劃,做好資金的調配,強化資金的統一管理、統一調度、統一平衡,使資金的流出、周轉,在時間上、金額上的規劃和安排協調一致,突出重點,使資金管理和使用相對集中,確保企業保持合理的速動比率。
(四)以資金為手段,促進業務規范運行
在所有的監管手段中,資金監管最直接最有效。集中支付以其事中參與的優勢,通過最終的資金支付關口,督促所屬單位按規范要求和流程開展業務,更加有利于總部的各項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三、實施資金集中支付制應重點注意的問題
(一)集中支付制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相結合
集中支付制是以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為基礎的,實行集中支付制需要一個準確、及時的網上銀行結算系統作保障,既能快捷地查詢資金支付情況,又能及時、安全地集中支付資金。網上銀行的安全運行和風險控制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而不斷加強。
(二)集中支付制與企業預算相結合
集中支付制與企業總體預算是相互配套、不可分割的。總體預算中的年度資金預算是企業按各業務部門設置并匯總的,各部門必須嚴格按照企業預算來確定用款的項目和用款時間,通過單一賬戶進行資金的支付,這有利于預算的審查、執行和監督。
(三)集中支付制與集中招標相結合
集中支付制使資金的流轉鏈條短、速度快和支付簡潔,各資金使用部門沒有資金支配權,它彌補了資金管理方面的漏洞,但無法絕對保證資金支出的有效性和效益性;而集中招標制,體現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極大地增加了采購過程的透明度,將集中支付與集中招標相結合,更能達到加強資金管理、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四)集中支付對傳統會計理論也有所突破
以編制銀行余額調節表為例,傳統意義上月度編制銀行余額調節表的主要目的在于執行會計崗位牽制、查漏補缺、防控風險的功能,但在現代“收支兩條線”的資金管理模式下,賬戶余額每日歸零,意味著即使余額一致,也不能保證一定不存在問題。集中支付制下,支出賬戶每日余額也為零,傳統的月度余額調節已失去了監控意義,必須執行日發生日勾兌才能有效杜絕差錯和舞弊風險。
四、總結
總之,資金集中支付制從根本上解決了資金多戶頭管理的弊端,大大減少了資金在途時間,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加強了資金的統一管理和集中調度,有效防止了對資金的擠占、挪用和截留,從源頭上預防和遏制了腐敗。并且,資金集中支付制與集中招標相結合,充分地整合了集團公司的資源,發揮了規模優勢,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在防范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同時,切實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湖北銷售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