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麗比努爾·阿卜來提新疆喀什市第十八小學
雙語教學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武器,在雙語教學中,人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教學過程中要使用什么教學語言,雙語教學教材用什么語言編寫,這同時也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制約民族地區發展的一個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少數民族語言教學和漢語教學在雙語教學中所占份額比例是根據少數民族教學狀況以及民族語言普及率和漢語普及率之間關系來決定的。在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學中,這決定著新疆地區雙語教學發展的大方向,不同的雙語教學類型以及其教學目標的設計又是與教學對象的語言掌握狀況是密不可分的。
以下簡單介紹目前比較受人推崇的四種雙語教學模式,這四種教學模式是在不斷總結實踐經驗上得出的,其中有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結合時代經驗產生的新的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的產生要追溯至上世紀九十年代,這一時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小學教學中偏理科課程效果很低,尤其是初中的數理化教學,成績一直在全國中占中下等,這種模式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完全使用漢語教學的地區幾乎很少,隨著此種模式在實驗區的成功運行,各地州、縣市普遍引進效仿,目的就是改變偏理科學科成績低下的狀況。,成為雙語教學初期階段評價極高的教學模式。此種教學模式的特點在于偏文科的學科采用母語教學模式,偏理科的學科教學采用漢語為教學工具。
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打好學生的漢語基礎,但是少數民族地區往往缺乏專業的雙語教師,有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雙語教學的研究也比較匱乏,難以把握好學生母語與漢語使用能力的差別,如果能夠解決師資力量的問題,這種模式就具備了較強的過渡性質,就可以實現其通過理科類課程的漢語教學來強化學生漢語能力,從而逐漸提升學生理科類學科學習成績的主要目的。
這種教學模式常見于少數民族與漢族人民雜居的地區,這種教學模式與第一種相比,就是由以往的只在理科類科目中使用漢語教學,拓展到部分文科類課程教學中,更進一步的是重點突出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純正性的維護,使用此種模式最明顯的優勢在于能夠通過理科以及部分文科類的漢語教學提升理科類課程的學習成績,并保留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保障文化的純正性和真實性。
此種教學模式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終定下的模式,其與漢語系學校的主要區別已經漸漸減少,唯一不同的是在小學一年級或者三年級開始增設一門母語文課程,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師資力量要求較高,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雙語教學能力,并且對該民族的民族語有透徹的了解,因此,此種教學模式使用范圍窄,僅僅在一些辦學條件優越、地理位置較好、經濟較發達地區的民族中小學或者民漢合校中采用,這種教學模式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漢語在教學中最大限度的使用來為少數民族學生營造一種漢語學習環境,強化學生的漢語使用能力,縮小新疆地區少數民族教育與漢民族教育的差異,最終實現民漢教育的穩定和諧發展。
此種模式可以成為是新疆地區的傳統雙語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在新疆地區使用多年,但在今年受到很大沖擊,簡單分析此種教學模式,以便于總結雙語教學經驗。經過實踐發展,人們越來越發現,此種教學模式很難達到理想中的漢語教學效果,此種模式從本質上屬于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滴注式教學模式,未能創設一種漢語學習模式。學生理科類學科成績差的現狀仍未改變。想要在現今社會中立足,游刃有余地利用漢語進行交流是基礎,但是在此種模式的教學下,少數民族學生在高中畢業時漢語使用能力以及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都十分有限,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升學和畢業就業問題,因此,我國流向社會的少數民族的大學畢業生逐年減少。充分認識到傳統雙語教學模式的局限以后,新的教學模式漸漸取代了它的位置,新的教學模式種類繁多,但有一個共同的發展趨勢就是,大量增加雙語教學人才,開設漢語課程,營造漢語學習環境,讓學生盡可能多的使用漢語交流,同時不丟棄民族語言和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傳授,這樣才是雙語教學發展的總趨勢。
少數民族雙語教學是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工具,也是增強民族地區人才培養,增加少數民族地區人才在社會人才中所占比重,縮小少數民族地區與漢民族經濟發展差距的重要舉措。在雙語教學中,首先要分析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因素,教學語言的使用是對教學模式繼續分類的基礎,要繼承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優勢,并結合時代特色增添進新的教育理念,現在我國新疆雙語教學采用的新的教材,更加匹配新的教育模式的發展方向,提高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效果將指日可待。
[1]依皮提哈爾·買買提,吾守爾·斯拉木.面向新疆雙語教學的遠程教學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文信息學報.2010(4)
[2]李曙光,蔡萬玲.新疆少數民族小學雙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12(3)
[3]謝麗瓊,王詠星.新疆高校生物學專業課程中的雙語教學[J].中國電力教育.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