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菀
〔摘要〕烏克蘭國旗是由藍色和黃色上下兩塊面積相同的顏色組成的,藍色代表天空和海洋,黃色代表麥田和向日葵花海。詩,若是不能如流水一般自然地流淌出來,還不如不寫!我以為繪畫也是如此,藝術的本質在于真情流露,一切藝術的起源都與情感的表達有關,藝術以情感為依托,情感以藝術為媒介,而一切從藝者都是忠實于情感的探索者。烏克蘭藝術給我最大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天然。天然生成的東西才能夠持續下去。
〔關鍵詞〕烏克蘭藝術國立美術學院零距離純粹價值
烏克蘭國旗是由藍色和黃色上下兩塊面積相同的顏色組成的,藍色代表天空和海洋,黃色代表麥田和向日葵花海。當我第一次背著畫箱手提畫框漫步在東歐的麥田里,心中滿溢著感動,感動于眼前童話般不可思議的景色,也感動于這個友好民族對自由與主權的珍惜和悠久的農業歷史,之后對于烏克蘭國旗的含義以及烏克蘭民族精神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廣闊的麥田是繪畫的天堂,于此境之中很自然的我想到了梵高,仿佛聽見他在說“黃色何其美!”這是一個畫家的感受,滿懷對于大自然的贊嘆之情。當我站在熱情的陽光下展開畫具開始描繪美麗的麥田時,我已經完全被她吸引,喪失了所有抵抗力。同行的伙伴們笑稱我已被梵高附體,我并不介意,相反倒也十分樂意聽到此番評價。
在烏克蘭的日子里,令人感到最開心、快樂、難忘和記憶猶新的要數那些外出寫生的日子。每年暑假或其他較長的節假日都會約上三五好友,或由老師帶領,或自行組織外出寫生活動,城市、鄉村、花園、城堡都是我們寫生的好去處。在咯爾巴阡山腳下的小河邊一群人用自備的簡易炊具和簡單食材配以各顯神通的烹飪技術(老師學生齊上陣),亂舞春秋一般總算是把一群人的肚子填飽了;在古城堡遺址旁的山頂平地大家圍成一圈享受席地而坐的午餐(面包、培根、燈籠椒、西紅柿、黃瓜等,可隨意搭配組合),那滋味別提有多香了,哪是平時的正經飯菜所能匹及的。早上6點在田野里畫拂曉畫日出,傍晚在山坡上畫落日畫夕陽,寫生的日子里,我們放空大腦,投入大自然的懷抱,盡情感受生活,感受大自然帶來的無窮的靈感,那里是靈魂得以找到棲所的捷徑,在那里內心才是真正自由的,真實的。
詩,若是不能如流水一般自然地流淌出來,還不如不寫!我以為繪畫也是如此,藝術的本質在于真情流露,一切藝術的起源都與情感的表達有關,藝術以情感為依托,情感以藝術為媒介,而一切從藝者都是忠實于情感的探索者。烏克蘭藝術給我最大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概括———天然。天然生成的東西才能夠持續下去。
喜歡欣賞烏克蘭油畫風景的人一定知道,其中雪景題材占很大一部分,也是通常最受大眾親睞的一種類型,但我不得不說,能在烏克蘭的冬季在室外冒著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寫生的都是大神啊!都是松鼠俠!佩服至極!我曾經也是嘗試過的,凍到手腳沒有知覺要斷掉的感覺,在那次留下“陰影”之后就再也不敢了。雪地里的秘密,夕陽下的冰河,巧克力的狂熱,小松鼠們的樂園,皮草大衣和手工毛襪的舞會,一覺起來天總是黑黑的……烏克蘭的一切似乎都與漫長的冬季有關。
20世紀后受到現代藝術的挑戰和沖擊,西歐國家漸漸遠離和拋棄了“經典藝術”,但東歐由于蘇聯時期“冷戰”的需要,抵觸甚至拒絕接受現代藝術,限制了其藝術的多元化發展,但同時也使得歐洲的傳統藝術精髓在烏克蘭被保留了下來并得到發展。1991年蘇聯解體后烏克蘭與西方文化藝術交流更為頻繁,在繼承和發展烏克蘭本民族藝術傳統的同時不斷吸收西歐現代藝術成就,走出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獨特的藝術道路。
烏克蘭地理位置處在古代絲綢之路之中,既是東歐網絡的一部分,又有亞洲的痕跡,南抵黑海,與土耳其也有著緊密聯系。它就像是歐洲和亞洲之間的一個驛站。
在今天烏克蘭仍然是一片處于東歐藝術核心的神秘地域。由于政治原因造成社會動蕩和經濟衰退,藝術在此時擔負起了重要的角色,烏克蘭藝術呈現一片繁榮景象,2014年7月主題為“恐懼與希望”的當代藝術展在烏克蘭首都基輔平丘克藝術中心(東歐最大的私人博物館)開幕。學院派在西方藝術思潮不斷影響和沖擊下,發揚民族文化的傳統精髓,反映現實,扎根生活,在藝術趣味與社會意義之間反思斟酌。
繪畫是記錄一個年代最好的載體,對于一個時代來說就像是寫日記的形式一樣,而作品本身也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
烏克蘭在藝術上與中國的相似點,在于都曾受到蘇聯繪畫的影響。前蘇聯的傳統油畫風格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以及至關重要的歷史價值,巡回畫派和蘇聯繪畫教學體系對中國近現代油畫和近現代美術教育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
近年來中烏文化藝術交流日漸緊密,不少烏克蘭著名畫家來到中國寫生、開辦聯展、進行藝術交流活動,在談及蘇聯繪畫歷史和各自的觀點時總會不時產生共鳴。我的導師烏克蘭國家科學研究院院士,烏克蘭美協主席,“人民畫家”瓦西里·古林教授也曾應邀來到中國與中國畫家們一起寫生交流。
烏克蘭國立美術學院坐落于基輔老市中心的利沃夫廣場附近,是前蘇聯三大美術學院之一,沿襲了蘇聯正統的繪畫教學體系,在繪畫基礎上保持和發揚了蘇聯教學優良的傳統和品質,尤其表現在素描基礎教學上。而烏克蘭的油畫在表現手法和運用上更融入了西方文化中奔放與張揚的個性特征和浪漫色彩,既富于烏克蘭本民族的文化傳統底蘊,同時又有著時代的氣息,畫面中透著一種深入人心的質感。
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生活激發畫家的靈感,使畫家們帶著情感把真實的生活用各自不同的方式風格表達出來,這才是創作出打動人心的藝術作品的源泉,也是藝術原本應有的姿態。在這一點上中西方藝術是相通的,所以我們常說藝術沒有國界,就如中國畫講究“胸有成竹”,“意在筆先”,其實道理是一樣的。中國畫較之西方在美學上更注重意境的傳達,通過情感的激發,根據物象借助于記憶再加以想象靈感躍然紙上。我國繪畫大師吳冠中說過:“科學是探索宇宙的秘密,而藝術是探索情感的秘密。”
記得我在烏克蘭的老師曾這樣說過,她的生活就是繪畫,而她的繪畫也就是她的生活。我作為一個中國人通過在烏克蘭七年的留學生活,與烏克蘭藝術零距離接觸,學到的不僅僅是繪畫能力,更重要的是體驗了一種生活方式。有一種真實質樸的感覺,藝術亦是如此,外在的事物對內心產生影響,再由內而外表達出來,烏克蘭藝術是真實與情感碰撞下產生的火花,有一種孩子般的天真存在,給人親切感,沒有距離,始終保持一種藝術本來的面貌,一種真實質樸的狀態,這也是我所向往和追求的,一種純粹的藝術,純粹的生活方式。
從我來到烏克蘭踏入國立美院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們之間的緣分,之后在我身上所發生的一切,都與它有關。藝術是我們之間強大的情感紐帶,將永遠維系著我們的關系。
如今我已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就我個人而言,對于烏克蘭這個第二故鄉有著不同一般的感情,太多的情感需要宣泄,思念從未停止。我有一種愿望,希望通過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用屬于我個人的繪畫語言向觀眾安靜地訴說,訴說過往,現在和未來,試圖去詮釋一種純粹,一種建立在生活基礎上的藝術,那是一面鏡子,照著我的生活。此時我用一種站在城市之外的心情去體會城市之內蘊藏著的獨特的美,搜索城市之中美的片段,用帶有主觀色彩的情感表達,抒發內在民族文化與精神之下的美。我所做的事情不僅僅只是繪畫,更重要的是記錄,記錄這樣一段經歷,這樣一種狀態,這樣一次屬于我自己別人拿不走的真實人生。
現在中國有一些人為了迎合市場而去從事藝術工作,在虛偽的陰影下藝術丟失了原本應有的價值,從而也引發出許多質疑架上繪畫有無存在價值之類的聲音,我想它存在的意義是不用去爭論的,時間會給出答案。
黃與藍,我最喜愛的兩種顏色,也是我畫面中最常出現的兩種顏色,一暖一冷,真實與情感得到完美結合,藝術的本質便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