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祥策
教育部2015年8月20日發布《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高職院校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要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堅持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適應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需要。同時,提出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六大舉措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眾所周知,以工作崗位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培養綜合素質優良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同時也是高職“課、崗、證、賽”融合的課程體系構建依據。當前,雖然大多數高職會計專業已經構建并實施了基于工作過程的單一課程體系,但還不能很好地滿足為會計崗位培養高端技術技能型綜合人才。筆者認為,構建并實施高職會計專業“崗證課賽深度融合”多元的課程體系,既能有利于轉變高職會計人才的教育理念,又能擺脫學科體系的課程內容和抽象思維的邏輯結構體系對人們思想的束縛,而且對高職會計專業培養懂理論、會操作、多證書、競賽強的多元化人才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課、崗、證、賽”四融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課”是指課程,它是教學實施載體,主要涵蓋人才培養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知識、文化、技能、技術、特長等,人才的培養主要通過各種形式的課程作為載體來完成;“崗”即崗位,它是工作的落腳點,體現了市場經濟中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規格的需求;“證”即證書,它是行業準人的門檻,包括了學歷證、從業資格證、職業資格證、執業資格證及各種技能等級證,體現了持證者的相關知識、技能水平及職業資格;“賽”即競賽,具體來說就是各級組織開展的各種專業技術技能比賽,既能衡量專業技能水平、檢測教學質量,又能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和專業特長。
研究現狀:2010年,山東德州職業技術學院回曉敏開展了《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證融合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該課題對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進行“課證”的融合研究;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張洪波教授進行了“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課證深度融合、四環雙軌遞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2014上海立達職業技術學院周虹教授提出構建高職會計專業“課證融合、理實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浙江金融職業學院楊艾提出會計專業崗課證賽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綜合以上文獻研究梳理,主要研究現狀與問題是:①主要進行二個維度融合的研究,如“課”、“證”融合,融合研究廣度不夠;②課程體系的構建完整性還不完整,現有研究無法融入“崗、賽”課程;③融合深度研究不夠,沒有考慮實訓課程與“課”、“證”的融合;④邏輯關系不同,筆者強調“課”,所有人才培養方案,都是以“課”為基礎,“崗”、“證”、“賽”也不例外。基于以上研究的不足,進行“課、崗、證、賽”融合的課程體系構建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基于會計人才培養目標的新要求,結合貫徹落實教育部2015年8月20日出臺的《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高職會計專業應順應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背景,結合區域、行業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會計崗位群職業要求,以崗位技能的培養為核心,開發出適應學生全面成長,滿足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的崗位課程。
基于會計職業資格準入的新規定,會計從業人員必須取得會計職業資格證書這個“門檻證”。因此,在構建課程體系時必須兼顧行業標準和要求,將會計從業資格、初級會計師、會計師等考證課納入課程體系,既體現知識的系統化和層次感,又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基于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新常態,目前職業技能大賽內容、種類、層次已經相當豐富,主要表現在專業技術技能含量及信息技術要求高、學科知識綜合性和崗位對接度強。通過技能大賽,一方面加強了校企合作、深化了工學結合、強化了技能訓練,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進取精神和合作意識,推進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用人單位需求“零距離”對接。
懂理論是實踐的前提,會計專業教學更是如此。根據高職會計培養定位,會計理論夠用即可,理論主要依靠授課來完成,因為,授課是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主要傳授途徑。會計理論課程體系主要包括會計理論、審計理論、財務理論等方面的內容,其中核心理論是會計核算與監督,核算的理論是復式記賬,具體來說就是“借貸記賬法”。所以,筆者認為高職會計理論系統學習的課程主要是《會計基礎》、《財務基礎》、《審計基礎》等專業原理課程,主要安排在大學一年級完成。
崗就是崗位及崗位群。職業教育是一種就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客觀上要求我們對經濟環境、就業市場、崗位需求和學生成長成才規律進行調研分析,在廣泛調研和聽取行業企業專家建議的基礎上,根據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群技術技能需求來制定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體系。當前,在“十三五”時期,會計工作無論是內部環境還是外部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產業不斷升級、新的商業模式不斷出現,會計行業崗位分工也在不斷細化,加之網絡會計的普及和“互聯網+”的嵌入,會計人才的培養已從傳統的“記賬、算賬、報賬”為主的管家型人才,轉向在處理和提供信息的基礎上,利用大數據平臺,進行信息的分析、使用、幫助和參與經濟決策的管理型人才。根據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及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會計專業崗位群課程主要有《出納實務》、《存貨會計》、《成本會計》、《固定資產會計》、《銷售會計》、《薪酬會計》、《往來會計》等。
考證就是考取職業和執業資格證書。會計職業資格包括初級(含入門資格)、中級和高級職稱證書的考試制度。會計執業資格證書是指經過考試合格具有注冊資格的相關證書,如注冊會計師。一般來說,會計專業必須先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才能按照規定包括執業資格證書,執業資格證書的難度比職業資格證書大、層次高。根據《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推行的“雙證書”(畢業證書、職業(執業)資格證書)制度和《職業教育法》推行的“三證書(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執業)資格證書)制度,會計專業必須設置職業資格證書課程體系。結合高職層次與培養定位,一般設置初級(含會計資格入門證書)考證課程,主要包括:(1)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證課程:《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會計電算化》三門;(2)初級會計師考證課程:《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二門。
會計技能大賽是當前會計專業的一項常規任務,主要包括:會計手工、會計綜合項目,具體包括珠算比賽、點鈔大賽、傳票大賽、數字書寫大賽、分錄大賽、ERP沙盤大賽、會計百題知識競賽、綜合計算技術技能競賽、會計操作實務大賽、會計信息化大賽等。心里專家認為“大腦處于競賽狀態時的效率要比無競賽時的效率高得多,即使是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去了”。實踐證明,通過參與或組織各類專業特色濃厚的技能大賽,營造技能訓練氛圍,吸引學生興趣,提升學生技能水平,達到技能強化目的。特別是各種獎勵措施的落實更能激發學生技能。總之,通過以賽促練,以賽促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輔助手段。如何將會計技能大賽內容采取整合、替代、嵌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去,筆者提出以下思路:①單列大賽課程:如ERP沙盤課程可以單獨作為技能大賽課程。②整合相關專業課程:珠算比賽、點鈔大賽、傳票大賽、數字書寫大賽可以整合到《會計基本技能》課程。③替代相關專業課程:會計操作實務大賽內容直接替代會計實訓課程;會計信息化技能大賽可以用用友新U8.10.1課程(財務鏈和供應鏈)替代。④嵌入相關專業課程:分錄大賽可以嵌入前述會計崗位課程。
課題名稱:
本文是上海科技職業學院對口幫扶遵義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會計專業“崗課證賽融合”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構建研究》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1]朱盛萍.基于“崗課證賽”四融通的會計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科技信息,2014年第9期.
[2]蒲萍,袁芬.崗課證賽深度融合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財會通訊》綜合版,2010年第9期(上).
[3]呂文濤,張洪波.會計電算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職業技術教育,200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