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學院印刷與包裝工程學院 左曉燕 張婉 張改梅 施亞梅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是高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脫節,主要表現為社會對人才的有效需求與高校無效供給和社會有限需求與高校過多供給的矛盾。高校與企業建立就業聯動機制為解決這個矛盾開創了一個新思路,而實習又是促進校企交流、增進學生和企業相互了解最直接、有效的途徑,所以在新形勢下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校企實習就業聯動機制十分必要。
所謂大學生實習就業聯動機制,是指高校、企業等主體以共同利益與制度約束為基礎,以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實現大學生供需平衡為導向,共同承擔責任,加強優勢整合,實現互利共贏的一種合作過程和方式。建立實習就業聯動機制就是打破人才培養與吸收人才方面高校、企業自身閉環,加強相互間信息的對稱性,相互借力,充分利用和發揮校企雙方各自的優勢,搭建互利雙贏的平臺,使學校、企業、學生共同受益。所以高校、企業、學生構成影響實習就業聯動機制的三個方面。
(1)高?,F狀。當前各個高校都為人才教育、就業問題采取了很多新的政策,如實施“1+2+1”(或稱“3+1”)培養模式,設立“卓越工程師班”,修訂教學大綱,增加實踐教學環節的學時和學分等,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在大學學習階段就要掌握一定的實踐技能,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夠在短期內適應崗位工作需要,盡快發揮自身優勢得到企業認可成為棟梁之才。但是面對擴招后學生數量的上升,越來越多學生實習崗位需求的矛盾日益嚴重,加上專業的實習指導教師力量有限,造成實習管理漏洞較多,最后為了保證一定的“就業率”數據,不得不放松對學生的要求,對一些不嚴格執行實習管理規定的學生采取寬容的處理方式,從而影響了實習的質量。同時一些企業因為對這樣的學生有看法而采取不接收或減少接收實習人數的措施,使高校與企業之間的關系逐步緊張。
(2)實習企業現狀。企業歷來都把人才隊伍素質與能力的提高作為加強核心競爭力的手段。然而不是每個企業的各個階層都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人才重要性的認識往往停留在企業上層和某些中層領導,他們很支持和重視實習工作,但是實習工作的具體執行是由部分中層、基層一線工人安排和完成的,這些人員或者缺乏指導經驗或者怕耽誤產值而排斥學生實習或將學生安排到一些手工、體力操作多的崗位。這樣的狀況使學生在一線實習時受到一定的阻力。學生一方面由于實踐能力的欠缺,害怕不會操作或不熟練影響生產速度而產生畏懼的心理,另一方面自身主動學習能力不夠,比較依賴企業指導人員去主動教他們,如果沒有遇到這樣的“好師傅”,他們會產生一定的失落感,要么每天重復體力勞動,要么沒有事情可做,從而對實習失去興趣,最后影響在企業就業的信心。
(3)學生現狀。學生是就業聯動機制的主體對象,個人思想認識行為偏差較大。一是缺乏正確的擇業觀念,就想找環境好的、一畢業就拿高薪的企業,對普通企業提供的實習崗位和機遇不感興趣。二是自學能力較差,思想懶惰,學習和實習均缺乏主動性,對任何知識的獲得都想依賴學校課堂和實習單位的灌輸,把自己沒有收獲的過錯都推到學校和實習師傅身上。三是怕苦、怕臟、怕累,不愿意在某些崗位實習,或者挑剔實習環境條件,要求換單位、換崗位,影響實習質量和實習企業對大學生的看法。
每個企業都面臨國內外同行的直面競爭,需要通過對管理、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創新和培養來增強企業自身的綜合競爭力,其中人才培養是核心。高校應該突出自己的辦學特色,把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作為向社會各行業輸送人才的目標,培養有專業特長、有一定的工程實習實踐能力的人才,滿足企業人才需求。高校在新形勢下應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校企建立實習就業聯動機制,實現學校和企業共贏、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實習就業聯動機制作為一種新的責任、利益協調機制,高校和企業應該轉變觀念、統一思想,共同營造大學生實習就業的良好氛圍。
實習就業聯動機制下的高校應重點提供以下保障。
(1)實習指導教師隊伍的保障。學校要想培養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的學生,必須建立有一支專業基礎深厚的教師隊伍,包括新教工的專業知識提升和專業技能培訓,為了彌補教師在動手能力上存在的不足,可以聘請企業中有一定學歷、經驗豐富的人員加入實習指導教師隊伍中。
(2)學生思想工作的保障。高校的學生工作應針對學生現狀采取更豐富有效的措施,加強學生對實習、就業樹立正確思想認識的引導,引導學生改變懶惰、好高騖遠的思想認識行為,腳踏實地做人做事。
(3)建立完善的實習管理和考核制度。完善實習管理制度、強化考核方法是保證實習效果的重要手段,通過完善、嚴格的管理制度,杜絕實習過程學生的懶散、弄虛作假的現象,促進學生實習收到學生、企業都滿意的效果。
(4)樹立明確的實習內容及目標。學校在派遣實習時,必須使企業和學生都明確實習內容和要求,使實習中每個指導人員、學生都知道每個崗位上應該教什么、學什么、達到什么樣的要求才算完成實習等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和學。
(5)建立就業市場反饋機制。高校要把實習就業聯動機制作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建立健全就業市場反饋機制,一方面完善學生實習、就業信息庫的數據庫建設,另一方面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與信息反饋工作,定期開展企業代表座談會,搜集企業對實習、就業的總結和期望,確保專業教學與實習實踐活動緊貼、與市場聯動。
企業作為實習就業聯動機制的另一個主體,應該全員轉變觀念,自上而下形成一個有效的實習指導體系,避免實習指導過程管理脫節;將指導學生實習作為相關崗位員工必須完成的一個考核指標;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關系,請合作高校派遣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定期到企業培訓新員工,加強員工的基礎知識,使員工的綜合技能得到提升。
實習就業聯動機制的建立是推動實習、就業工作得以開展的基礎,校企雙方均應建立和明確中長期的戰略構架,將培養與聘用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共同使命和目標轉化為雙方當務之急的具體任務,并制定落實措施,搭建校企合作互利雙贏的平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為行業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1] 勵立慶,王志軍.大學生就業聯動機制研究[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2).
[2] 蔣華江.建立教學實踐基地與學生就業聯動機制[J].臺州學院學報,2008,30(3).
[3] 陶華蕾.大學生就業實踐基地的創建和維護[J].出國與就業,2010(9).
[4] 魏魏,吳少云.實習就業一體化研究[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