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春云
【關鍵詞】應用思想 應用能力 應用意識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1A-
0116-01
所謂的應用型教學,即為培養應用型、實踐能力強的人才集中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性教學。新課改理念下,教師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學以致用,引導學生提升應用意識、滲透數學思想、強化探究能力、貫徹學以致用,將數學理論與思想應用到解決數學問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常見問題過程中,從而有效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一、教學與生活貼近,強化應用意識
貫徹落實應用型教學方案,教師要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相貼近,有效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數學教學的實用性。教學時,教師可以從創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實例、設計生活習題等方式來打造生活化教學策略,以貼近生活實際激勵學生的應用意識,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
例如,學習《方程》相關知識時,借助“銀行貸款利息問題”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以生活中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來吸引學生注意,鼓勵學生參與到課題研究中,廣泛學習與實踐。學習《圖形面積與對稱》相關知識,將“鋪設地板”問題引入教學,采取競賽的方式,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合作,關于搭配最佳“地板圖形”方案展開深入學習與研究。又如關于《數據分析》相關知識的學習,可以展開“體質健康測試中的數據分析”“本周天氣數據分析”等小組課題學習,將生活中的生產建設、農業科技、商業流通與數學理論學習結合起來,通過數學建模,從實際問題中分析出數學模型,強化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貼近生活實際,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
二、培養能力與方法,滲透應用思想
初中數學應用型教學策略,重視提升學生實踐能力這一目標,而培養學生良好的能力與方法,就要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應用思想。只有完善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應用型教學目標的實現。應用型教學策略需要重視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解決問題方法的指導以及數學思維與方法的滲透。通過培養能力與方法,滲透應用思想,鼓勵學生結合生活與生產實際問題,展開理論分析與實踐探究。
數學學科方面的能力包括自主學習分析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協作交流能力等。為了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需要從興趣上激發、從方法上引導。《軸對稱圖形》這一單元的知識點比較多,在教學以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預習,運用自己喜歡的形式歸納出本單元的基礎知識。引導學生采取學習單、思維導圖、知識表格等形式,將軸對稱圖形的線段、角、三角形、等腰梯形等相關知識進行總結與歸納。例如關于“不等式組解集”,可以指導學生理解并掌握解法口訣“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間,大大小小為空集”,強化學生的能力,鼓勵學生應用探究。
三、實施探究性學習,提升應用能力
教學與實踐相結合,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了實踐應用型教學策略,教師需要從培養學生的能力出發,鼓勵學生實踐探究、合作互動,從而在探究與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
例如,初中數學常見證明題“順次連接任一四邊形的中點,得出的四邊形是什么形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展開探究與討論。學生可以從“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兩組對邊平行”這兩個方面證明得出的是平行四邊形。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應該鼓勵學生從“做”中學,激發學習的主動性,并搭建學生探究學習的模式與框架,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四、理論與實踐結合,貫徹學以致用
應用型教學策略的基本理念,是重視學生將課本知識應用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管是相關書本上的問題,還是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都需要引導學生學以致用,將理論知識通過歸納、總結、建模等形式,引入到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
例如,關于《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生活中常會遇見實際問題的求解:“墻邊上靠著長為10m的梯子,梯子與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m,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1m,底端滑動的距離也是1m嗎?”或者關于分數的相關實際問題:“杯子中有1L水,第1次倒掉,第二次倒掉的……第n次倒掉的,請問多少次倒完?”類似的問題都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建模的方式來展開想象并解答。教師引導學生構建出模型,列出式子并進行計算解答。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學以致用,使得知識與技能更好地應用于生活實踐。
總之,教師應重視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實踐與探究能力,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思想與方法,學以致用,將理論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有效提升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
(責編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