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遠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思政部,江蘇 徐州 221116)
近年來,國際化、全球化逐漸成為一種時代發展潮流,很大程度上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和教育事業的進步。但是,國際化、全球化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各種先進觀念的同時,也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思想帶來很大的沖擊。比如,在多元化背景下,我國大學生的職業價值觀隨之發生變化,自我實現的價值和個人利益化的發展趨勢給我國的傳統教育提出新的挑戰。因此,做好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工作勢在必行。
1.1 從以社會本位為主逐步轉變為以個人本位為主的職業價值觀。社會本位堅持的原則是國家利益、集體利益至上,生命的最大價值在于無私的奉獻。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高職學生的職業價值目標發生了轉變:高職學生在追求人生目標方面表現得更傾向于現實的事物,比如事業有成、財富充足等。同時,由于高職生在就業觀方面表現出的日益理性化和功利化,一些大學生認為個人利益應該和社會利益協調對待,即在不損害國家及社會利益的情況下最大化地追求自身需要的個人利益。同時,在堅持公平競爭的情況下獲取個人利益。此外,高職學生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出現沖突時,往往表現出維護個人利益的傾向性。過于追求個人利益時,部分高職學生開始出現享受主義等職業價值觀[1]。
1.2 高職學生更傾向于從事短期的工作或者缺乏長遠的職業規劃。在多元化文化的影響下,部分高職學生開始沉浸在網絡等虛擬的世界中難以自拔,其對職業并沒有長期的規劃,或者對做出的職業規劃不知道如何付諸落實的行動,還有一部分高職學生會因為崇尚自由而不愿意從事長期性的工作,加之家庭條件優越其職業意識比較淡薄。長此以往,這樣的現狀將制約高職學生的未來發展,同時也會影響到我國社會的穩定性[2-3]。
1.3 高職學生更加傾向于將興趣和愛好作為自己選擇職業的標準。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很多高職學生傾向于將興趣和愛好作為自己選擇職業的標準。比如,部分學生認為不喜歡或者不擅長自己的專業,因此,在擇業時便會傾向于尋找自己特長方面或者認為有未來發展前景的職業,并明顯表現出濃厚的以興趣為導向進行擇業的沖動。這種價值觀一旦樹立,既不利于當前的專業學習投入,又很難在未來的職場中表現出敬業樂業、追求卓越等職業素養,不利于學生的職業發展。
1.4 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高職學生的職業評價也日益多元化。職業評價具體是指求職者自身對職業和職業活動存在價值進行的一種判斷和評估。比如,部分學生認為好工作的評價標準是收入,部分學生認為好工作的評價標準是興趣,部分學生認為好工作的評價標準是工作環境,部分學生認為好工作的評價標準是同事關系,部分學生認為好工作的評價標準是工作穩定,部分學生認為好工作的評價標準是社會地位等,由此可以看出當前的高職學生在對職業進行評價時并沒有一個統一的具有主導性的評價標準,且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這種發展趨勢說明學生對社會的包容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但是,在鼓勵學生職業評價多元化的同時,做好對學生職業價值觀的正確引導十分重要。
由于受到多元化文化的影響,當前的高職學生的職業價值觀逐漸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社會容易復雜多變的現狀下,多元化的職業價值觀很容易導致學生走入迷茫的就業困境,使之失去準確判斷就業方向的能力,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變革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大力培養學生職業價值觀的同時,注重對職業理想、職業心理及職業道德、職業責任等多方面教育的結合性改革。通過改革幫助學生適應擇業中的各種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為其日后步入社會工作奠定良好的發展能力。其中,促使我國高職學生形成正確職業價值觀的有效策略如下。
2.1 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包括以下兩個方面:(1)建設校園文化,注重校園社團以及媒體文化等對高職學生職業價值觀產生的影響。校園是社會的縮影,高職校園生活是學生步入社會的提前體驗,校園文化以具有參與性、導向性及凝聚性,因此,校園文化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形成情況。高職院校應該充分利用校園文化的作用,比如,校園媒體和社團等平臺,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樂于奉獻及公平競爭的和諧文化氛圍,為培養學生的職業價值觀奠定基礎[4]。 (2)為高職學生創造和諧、合作、團結的擇業競爭環境,促使學生正確對待求職競爭。對于教育領域來說,隨著合作精神的引入,高職院校應通過組織團隊活動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使其將競爭對手轉變為默契的合作伙伴,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人和平共處,豐富合作經驗,為其步入商場實現協作奠定基礎。(3)將優秀企業文化引進校園。比如海爾集團的“真誠到永遠”及海爾的“是非觀——以用戶為是,以自己為非,發展觀——創業精神和創新精神,利益觀——人單合一雙贏”的核心價值觀,中南集團的“自強不息,務實創新”及“為客戶創造超越期望的價值、為員工提供自我實現的舞臺”的企業宗旨,龍信集團的“孜孜以求?[2]構筑永恒;企業使命:成為卓越的建筑服務商;企業理念:誠信做事、務實做人、不斷創新、追求高效”的企業精神等,這些企業文化擲地有聲,朗朗上口,折射的是不同行業在各自領域內對客戶對社會的莊嚴承諾,這些文化進入校園必將與校園文化與精神一起合力育人,助推成功。
2.2 注重對人生觀及價值觀的培養。只有做好對高職學生人生觀及價值觀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其樹立科學的職業價值觀念和職業素質培養。擇業觀體現的是高職學生對選擇職業所持的基本看法和評價,學生只有結合市場的實際需求和自身發展情況合理地選擇職業才能為社會最大化的創造價值。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基于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從現實出發,通過實踐不斷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為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創造條件。同時,高職院校應該完善就業服務的教育體系,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就業指導教育工作,使學生對自己合理定位,引導學生轉變不合理的就業觀念。此外,高職院校應該及時利用社會上的典型事例,對學生進行為服務人民精神的弘揚,不斷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提升以客戶和服務對象為本的信念,促使學生具備報效祖國的理想和志向[5-6]。
2.3 注重職業的理想教育。根據高職學生明顯缺乏明確而長遠的職業理想的現狀,各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學生職業理想的教育。比如,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職業理想,然后從社會發展實際需要的角度出發,制訂相應的教育計劃,有意識地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理想方向的滲透,不僅要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未來職業理想,而且要注意提升學生的職業理想境界,使其職業理想處于與社會需求相符的高度,引導高職學生選擇有益于人民和社會發展的相關工作,這樣才能使其個人發展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和趨勢,進而滿足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可為社會、為服務對象作出貢獻。
2.4 注重職業的心理教育。實踐表明,在對工作價值能夠認同的情況下,行為個體會表現出更積極、努力的職業心態。因此,可以說職業心理屬于職業價值觀中的重要表現之一。進行職業的心理教育應該從以下幾方著手:(1)組織學生學習心理教育的相關活動:通過校園媒體等傳遞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和掌握自己的心理狀態情況,并為學生提供相應求職和擇業的心理輔導,并幫助學生學習調節心理困擾的方法,使其更好地處理挫折和失敗。(2)通過組織實習等方式讓學生認識和體會到職業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在為理想奮斗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進而為學生勇敢面對挫折奠定心理基礎。
2.5 注重職業道德的教育。在對工作價值足夠認同的情況下,行為個體會主動承擔工作責任,并積極地履行義務。因此,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職業價值觀時,應該注重職業道德的教育,并將二者有效進行結合,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感。職業倫理屬于生存的重要法則,是衡量社會活動是否符合生存規則的尺度。因此,高職院校應加強職業道德中的倫理教育,進而使學生懂得職業道德是生存需要遵守的一種規則,而不是簡單的理論。同時,由于有價值的職業應該以社會的利益作為基本前提,從事此類工作才能促使人實現最大化的人生價值。因此,高職院校應將職業道德的教育工作和公民道德的教育工作進行結合。在進行職業道德教育的同時融入公民道德的相關教育信息,使學生學會正確地對待職業,避免成為工作的機器。
2.6 注重職業規劃的教育。根據高職學生普遍缺乏職業規劃的現狀,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教育。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充分發揮學生在擇業過程中將興趣作為為求職主導所具備的優勢,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該注意糾正學生在擇業中完全依靠純粹興趣進行就業的問題,進而避免學生擇業目標與現實相脫節的現象發生。因此,高職院校在為學生輔導職業規劃時,應以尊重學生意志為前提,幫助學生更客觀、科學地分析職業前景,為學生做好職業規劃的引導工作。
當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應該根據這一現狀,積極開展各種應對的教育措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進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合格的現代化高標準人才。
[1]馬菲.高校職業價值觀教育調查[J].教育與職業,2015,01(04):77.
[2]袁邈桐.論商業社會背景下當代大學生職業價值觀教育研究[J].商業文化,2015,01(02):046.
[3]陳菁暉.高職設計專業學生如何進行職業規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4,01(11):135.
[4]林治軍.高職學生職業發展與核心競爭力構建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4,01(S4):26.
[5]王超.探究高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本土化路徑[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01(05):248.
[6]楊瑞.構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教育評價機制[J].赤子(上中旬),2015,01(0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