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華
(四平市鐵東區中央東路小學,吉林 四平 136001)
信息化技術為現代教育注入了新的元素,產生了不同教學方式的巨大變革,游戲是學生喜愛的方式,而游戲化教育則正契合了小學生的愛好和特點,以游戲作為教學手段,解決小學生的“玩”與“學”的問題,從促進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小學生的主體認知發展需求入手,完善游戲化教育設計方式,整合游戲與小學知識資源,從而挖掘游戲化教育的潛質,促進小學教育的不斷發展。
建構主義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相符合,它倡導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在對知識接受和加工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對知識進行處理,是主動的建構者,“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游戲化教育在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礎上,以虛擬的情境和有協作、會話氛圍的知識性資源為基礎,進行小學生良好的意義建構。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的智慧絕不是狹窄的語言和數理兩個方面,而應當是更廣泛地涵蓋八個方面智能的組合體,在言語、音樂、邏輯、視覺、身體、自知、交往、觀察等方面,表現出人的多元智能,在游戲化教育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為小學生提供融入文字、圖形、聲音和動畫為一體的學習氛圍,展現了其多元的認知表征,充分發掘了小學生的學習潛質。
這是人們把精神全部投入情境的一種狀態,對于不相關的知覺加以不自覺的忽略或過濾,是一種暫時性的技巧與挑戰的平衡,它在自我平衡的狀態下,引領個體向更高層次的認知邁進。沉浸狀態具有兩個基本表征,即在專注狀態下的自我享受;重視在沉浸經驗下而經歷的過程而非結果。游戲化教育可以在人機互動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的主觀愉悅和深入的涉獵,進行知識深層的探索[1]。
游戲化教育的實質是電腦游戲,在具有教學功能的電腦游戲中,通過虛擬的挑戰情境,給予學習者富于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內容和任務,在教育游戲情境的探索中進行教育目標的實現。教育游戲具有重要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教育游戲是以電腦游戲為背景的教育形式,它在獨特的輕松學習氛圍中,調動學生的所有感官,用游戲鎖定知識重點和難點內容,在游戲題材的虛擬情境下,完成知識的探索。例如:一些教育電腦游戲是以歷史題材為背景的游戲,在游戲之中蘊藏有極為豐富的歷史知識,學生在沉浸于游戲的過程中,也掌握了相應的歷史知識,有助于優化學習效果。同時,教育游戲類型各異,要選擇適于學生特點和規律的不同游戲,可以重點選取策略類、協同交流類的教育游戲,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進行益智的思維訓練,增強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判斷能力。
教育游戲在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包含豐富的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等內容,如大型游戲《三國志》,就包含了厚重的歷史文化知識,與學生的歷史教材知識不謀而合,學生在虛擬游戲的探索過程中,置身于文藝化的燦爛歷史氛圍中,可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教育游戲的文化內容與社會生活情境密切相連,許多教育游戲的開發都根植于生活,涵括了諸多生活元素,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與生活相融的場景,如:虛擬仿地震、虛擬仿洪澇災難的逃脫游戲,可以訓練學生對于意外災害現象下的應急處理,學習在各種難題與挑戰環境下的問題解決能力[2]。
在諸多教育游戲之中,都必定有其游戲規則和游戲秩序,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必須遵守相應的游戲規則和秩序,才能完成游戲任務,否則就要遭受相應的游戲懲罰。在游戲任務過程中,體現了公平與競爭,可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秩序觀念。同時,在教育游戲中都設定了不同的角色和任務,學生在游戲過程中要進入不同的角色,體驗不同角色所負有的責任,并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會與不同角色的人進行交流與合作,如:從農場主到警察、從貧民到富翁、從學生到不同職業的工作者等,學生可以在虛擬游戲中完成現實情境的生活經驗積累[3]。
教育游戲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教育方式,在小學教育中有待進一步深化,在當前的小學教育中,主要采用以下應用方式。
在教育游戲之中,可以呈現開放的、創新的各類環境和狀態,學生在全神貫注于教育游戲的過程中,沉浸于游戲規則之中,會發現和創造不同的空間,在特定的情節或場景中,學生置身于虛擬的事例,展開不同于現實社會的探索與思考,它沒有現實世界中太多的應該、應當和束縛,可以實現在游戲環境下更新奇的元素,從而在探索過程中不斷地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如:在教育探究游戲《虛擬水族館》之中,以“魚類的生長”為主題,進行引導、探究的學習,在“虛擬水族館”的界面之下,有不同的魚、水草、氣泵、食物等,學生在簡單的教育軟件游戲環境中,進行試驗參數的控制,在可視化的虛擬環境下實現交流與互動。可以進行問題導入,如:魚類的身體構成是怎樣的?虛擬水族館中某一種魚的生活條件是怎樣的?改變了飼養條件下的某一種魚會發生什么變化?等等,學生在教育游戲的探究過程中,增強了交流與互動能力,強化了探索與創新精神[4]。
教育游戲軟件的設計與開發可以廣泛應用于小學學科教學過程中,它可以與小學課堂知識相融合,在學科專家或者一線教師的參與下,對學科資源進行整合分析,進行某一學科特定知識內容的設計和開發,形成設計優良的教育游戲內容。要注重對于小學學科自然、歷史、科學等學科內容的游戲,保持學科游戲的平衡。
教育游戲是一種娛樂的方式,是寓學于玩的教育方法,它可以在家長的指導和監督下進行游戲,開展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增強學生對于家庭教育游戲的認識和理解。對于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性內容都很多,如:《顏氏家訓》、《太公家教》、《溫公家范》、《朱子治家格言》等家教著作,還有“孟母三遷”、“曾子殺豬”、“岳母刺字”等故事家喻戶曉,家庭教育游戲可以借此為題,進行現代家庭教育游戲的設計與研究。在家庭教育游戲應用中,要采用較謹慎的態度,解決該類教育游戲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的問題,明晰教育游戲知識的科學性內容,從健康教育的角度對孩子進行游戲指導和幫助。
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重在培養小學生的計算機學習和應用意識及興趣,其要旨在于利用計算機進行生活和學習的使用,而是專業化地學習計算機。因而,在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要充分與教育游戲相整合,通過以下具體舉措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1)應用教育游戲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小學生對于計算機普遍感受新鮮而有趣,要在引領小學生計算機入門的過程中,選用一些益智類的游戲,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如:“紙牌游戲”、“超級瑪麗”、“泡泡龍”、“連連看” 等小游戲,既方便操作又新鮮有趣,學生可以初步掌握鍵盤的用法,然后引導小學生接觸較大型的教育游戲,逐漸學會文件的復制、移動、刪除和軟件的安裝等知識,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初步認識計算機的相關構架。
(2)應用教育游戲提高小學生的操作技能。教育游戲是搭設學生和計算機的橋梁,在教育游戲的過程中,學生在計算游戲、拼圖游戲、賽車游戲等小型游戲的操作之下,可以熟練地應用計算機指法,正確使用回車鍵、光標、退格鍵、功能鍵等。同時,在進行游戲關卡和障礙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交流,共同分享游戲經驗,提高計算機操作技能[5]。
綜上所述,教育游戲的設計與開發,對于小學教育具有重大的潛在性的作用和意義,我們要正確指導小學生進入教育游戲中,與小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相適應,與小學學科課程、家庭教育、信息技術學習、生活化知識相結合,使小學生在教育游戲的虛擬情境氛圍中,激發創新和探究的興趣,增加知識內容的豐富度,在連貫的、有趣的教育游戲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性資源。
[1]劉慶玲.基于模板的教育游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4.
[2]水卿梅.教育游戲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
[3]關姣龍.教育游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2.
[4]朱宇航.教育游戲在小學漢字學習中的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0.
[5]李炳亭.重新“定義”小學教育[N].中國教師報,201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