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橙金
摘 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創建和諧社會下的新一代教育模式。及時滲透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使他們的人生更加“錦上添花”,有利于優良班風的形成。
關鍵詞:預防;引領;友愛;合作交流;教育有方
就當前小學生所處的家庭和社會環境,在當代社會這個大環境下,創建和諧社會下的新一代教育模式,首先對學生加強思想教育顯得尤其重要。就現代學校的小學語文課堂綜合表現,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當代的小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他們思想行為的展現,是未來時代的縮影。
一、預防作用:“防微杜漸”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問題未露頭時給予防范性提醒,可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大家明辨方向,知道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通過提醒,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防微杜漸的標尺,可幫助小學生筑牢堅固的道德意識的城墻堡壘。促使各人頭腦清醒地完成每一件事,規范好每一個動作。
二、引領作用:“保駕護航”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采用引導性提醒使一些現象已經暴露出來,略有擴展趨勢時給予引導提醒。如有的學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者父母離異,孩子不能得到及時的關愛,這些孩子的心靈以畸形的方式引起別人關注,做出一些有悖常理的舉動贏得別人關注,平時這些孩子對自己的言行放蕩不羈、聚眾鬧事、惹是生非、逃學后進網吧,那真是一堆“豆腐掉到灰窩里——吹不得,打不得”,說輕了沒用,說重了就逃學不來。真是讓老師“一口吃個刺猬——無處下手,扎口又扎心”,行為上經常是扯動荷花帶動藕,無事生非,學習上不安神,馬虎、開小差,做事粗心大意,缺乏刻苦學習的毅力,作業懶得做,成績處于劣勢。對這種現象必須給予引導提醒,才能把他們扭曲的靈魂召喚到正確的心靈上來。
三、教育作用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采用“語言提醒”。提醒這種方式常常伴隨在活動當中,要捕捉時機,及時滲透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如學校的語文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為了達到思想教育滲透性的效果,可采用語文專題講座、語文圖片展覽、語文課外活動,讓學生了解語文的重要性。
四、“The teacher is a tape”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思想教育矯正性提醒是指當一些問題已經發生時,要面對現實,針對問題的存在,必須采用矯正性提醒,可通過促膝談心,分析問題存在的弊端,采用啟迪引導,促使其反省,感悟深刻,自覺地振作起精神,做到亡羊補牢,迷途知返。還可以采用一事一議的語文小組形式,集中大家的智慧分析其危害。其次,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要加強學生的心理疏導,關心學生的成長,做孩子最親密的朋友,輔助他們健康地成長,使孩子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語文老師加緊督促,學生緊鑼密鼓,師生準備同臺登場,臺上臺下齊動員,主角配角都是“角”。對于班上的語文學習尖子,教師最關注的莫過于學習成績了。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失誤也會引起高度的警覺,因為在當今仍以升學率論高低的大氣候下,這些尖子學生可謂學校的“生命線”,是語文老師實績的功勛章。因此,我以為“素質教育、全面的思想教育”對于這部分學生來說,顯得更為重要,因為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生活對他們來說太一帆風順啦。面對挫折會一蹶不振,甚至會有輕生的念頭。優良品性的培養,會使他們的人生更加“錦上添花”。
對于語文尖子生,語文老師不僅不給予特殊照顧,相反比普通學生要求更嚴格。這有利于他們的成長,俗話說:“逆境中貴成才”,同時也體現了老師一視同仁,有利于優良班風的形成。
其次,為學生之間創造更多的正當交往、交流的機會。現在校園里的集體舞就是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滿足他們的交往渴求,慢慢地引導他們合作交流。否則,學生就有可能通過不當的途徑到班外、校外去尋求、去滿足這種心理渴求,而且目前許多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整天只要求學生埋頭于書本、作業堆里,忽視學生的情感交往。不重視通過開展各種有益的活動讓學生這種渴求得到滿足。這樣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毫無裨益。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小學生的心理水平千差萬別,采用不同形式的提醒、心理疏導,可以避免矛盾的產生、問題的發生,將一些不正當的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對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創造和諧社會關系很有裨益。這正是我們小學語文教育方針必須完成的任務。這也是十八大構建和諧社會的中心工作的具體體現。
參考文獻:
劉玉僧,楊淑貞.利用第二課堂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J].小學教學研究,1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