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蘇洲
民營企業融資風險及控制措施探討
黃蘇洲
民營企業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對國內經濟建設也做出了積極貢獻。本文重點談談民營企業在融資方面的風險問題,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最大限度降低融資風險,推動企業發展。
民營企業;融資;風險控制
民營企業,是國家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同時在現代化市場經濟環境下,民營企業也以其充滿活力的姿態逐漸占據了更為重要的市場份額。企業發展,對資金的需求必不可少,作為具有一定程度上先天不足的民營企業,快速而有效的融資不僅是企業維持并發展的根本,同時也直接影響著我國整個國內經濟建設的總體質量。
融資,簡單來說就是籌錢,有了錢才能發展生產擴大規模,才能把企業發展得更好。民營企業需要融資,但融資過程中也會產生相應的風險,這些風險如果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不僅直接影響企業的當前發展,甚至還會關系到企業的安危與存亡。而想要尋找到有效的管控措施來最大限度抑制風險發生,首先就要就民營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所可能遭受到的風險進行歸納與分析。
1.由單一化內源融資造成的融資風險
內源融資顧名思義,大部分融資資金來源于企業內部的自有資金,雖然內源融資能夠讓民營企業更少的因為外部資金左右而在運作過程中受到影響,但內源融資比例過大,也會讓企業疲于應付利潤分成、內部權益協調等問題,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總體管理,規模擴大以及市場綜合競爭實力的提升。
2.單一化的外源融資造成的融資風險
外源融資,就是外部資金注入,能夠獲得大量的外源融資也是企業實力的一種體現,但是如果外源融資的比例過大,將讓企業受到更大的市場變化波及。同時,由于民營企業從實力到社會影響力都弱于國有企業以及一些實力雄厚的大型企業,所以在外源融資方面也較少能夠從大型商業銀行獲得充足資金,因此許多民營企業選擇了民間融資、私人借貸融資等,此種外源融資比例過大往往會因為無法獲得穩定融資、無法實現長期融資以及融資利息高、信用度低等,產生一系列的不可控風險,甚至有些民營企業因為長期依靠民間融資而逐漸增大利息償還壓力,最終掉進了以債養債的惡性循環,給企業造成無法估計的經濟損失,甚至危及企業存亡。
1.樹立正確的融資風險管控意識
管理工作離不開正確的管理意識,對于民營企業融資風險管控來說,科學管理意識更為重要。具體來說,首先就要明確融資的作用及目的,融資是為了提升企業自身的生產運作能力,融資只是一個過渡,最終企業還是需要依靠自身的能力來發展壯大,所以在融資活動中,切忌貪多,任何融資行為都必須從企業的實際需要出發。其次,要加強成功案例的學習,同時結合自身,這樣才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避免盲目照搬,讓融資反而成為了企業的負擔。
2.完善融資分析機制
融資能夠為企業帶來新的資金與活力,能夠讓企業更好的開展活動及項目,但是融資有風險,操作需謹慎。在融資行為實際執行之前,我們應該對自己和市場有一個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夠有效避免融資風險,提升融資行為的有效性。融資分析機制應該包括三方面內容,首先是對企業自身進行分析,分析內容應該包括企業需要融資的項目的可行性與經濟價值,同時近年來隨著企業對社會效益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所以在考量經濟價值的同時也需要進行社會影響力及社會效益的考量分析,這樣不僅有利于項目建設與后續工作開展,同時也能夠為企業贏得更好的社會反響,提升企業的社會影響力與市場競爭力。最后還需要對企業的債務償還能力進行分析,從而確定融資周期、數額以及債務償還方式,避免償還過程中出現無序。其次,需要對市場進行分析,分析市場的接納度,同類型企業的融資狀況以及融資市場的活躍度等。最后,要切實對資方進行分析,建立數據庫,從財務狀況、歷史投資成績以及信譽度等多方面進行分析,避免不良資方的出現,為融資行為的安全性提供保障。
3.規范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結構對于任何企業的任何管理工作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而民營企業想要有效融資、規避風險,公司治理結構的規范就更加迫切。首先要切實加強對董事會的監管力度,避免不良集權,影響對資金的科學使用。其次,要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利用專業人才的專業知識來指導融資及后續工作開展,幫助民營企業建立更加規范且科學的管理體系,提高企業的市場綜合競爭實力。
4.確立新的財務管理制度
財務管理制度是否先進、有效,直接影響到融資活動的有效與否,為了實現有效融資以及最大限度降低融資風險發生幾率,我們應該建立新的以融資風險管控為核心的財務管理機制。首先,要全面提升現有財務管理隊伍的總體素質,加強專門化人才引進,確保先進的制度能夠有高素質的人才來推進及執行。其次,要真正將各個環節的資金使用規范起來,并建立專門的賬戶進行管理(工資、固定資產、管理成本等),確保每一筆融資而來的資金都能夠得到有效利用。此外,要建立融資風險管控的風險預警機制,在每一個環節都設置24小時監控點,確保風險管控的精細化與規范化,降低風險實際發生而給企業造成的實際經濟損失。
5.強化審計
內部審計是促使財務管理活動及金融活動有序規范的重要手段,民營企業想要提高融資風險管控力度,加強內部審計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應該加強融資活動的事前規劃、過程控制以及事后分析,同時需要真正把事后分析例會制度建立起來,分析例會不僅要關注當期管理活動的成效及問題,更需要加大問題解決力度,從而下一期的管理活動提供指導意見,確保融資行為能夠不斷走向規范與科學,促進企業在融資風險管控方面不斷提高自身水平。
6.政府方面
提高民營企業融資效益、降低融資風險,一方面需要企業自身不斷努力完善管理及運作,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不斷出臺更多有利于維護民營企業基本權益的政策法規,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一系列咨詢機構與金融媒介,從而為民營企業的融資活動打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總之,民營企業想要發展,必然需要涉足融資,但融資就猶如一把雙刃劍,用得好能夠給企業帶來無限生機與活力,一旦失控,則很可能給企業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甚至讓企業面臨破產、倒閉的絕境。雖然當前民營企業在融資活動中有成功也有失敗,而要提升融資風險管控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但相信只要不斷探索、研究,我們終將尋找到一條合適的管理路徑。
[1]廖愷.民營企業內部管理及控制[J].企業家,2015.2.
[2]向榮.民間融資利弊分析[J].經濟師,2014.8.
[3]劉佳瑞.民營企業與融資的博弈[J].企業管理,2013.12.
(作者單位:湖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