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麗
逃稅的經濟學分析
孫建麗
逃稅不僅導致國家稅收收入減少,弱化政府宏觀調控的力度,更嚴重的還會使宏觀經濟指標的可信度降低、造成稅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及扭曲資源的有效配置,給國家和公眾的經濟生活帶來極大的損失和危害。本文通過A-S模型和成本-收益模型對逃稅行為進行理論分析。
逃稅;經濟學;影響因素
逃稅是指納稅人通過非法途徑減少其應納稅額的經濟活動。作為一種非法行為,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導致國家稅收收入減少,弱化政府宏觀調控的力度,更嚴重的還會使宏觀經濟指標的可信度降低、造成稅后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以及扭曲資源的有效配置,擾亂正常的稅收征管秩序和破壞社會道德風氣,給國家和公眾的經濟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損失和危害。因此,對逃稅行為的研究和分析,具有很強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A-S理論模型
逃稅行為經典模型A-S模型是1972年阿林漢姆和桑德默提出的。該模型有5個基本的假設:(1)納稅人是理性的經濟人,追求預期的效用最大化。(2)納稅人是風險的回避者。(3)個人的效用函數U值取決于個人的收入。(4)納稅人的行為符合馮諾依曼-摩根斯頓關于不確定性情況下的行為準則。(5)不考慮納稅人的道德因素。
(二)成本-收益模型
納稅人如果選擇逃稅,就會產生逃稅成本。主要有:(1)逃稅者為了逃稅而產生的操作成本,如少報收入,開具假發票,雇傭會計人員做假賬等所花費的成本。(2)逃稅被查出后所受到的處罰,即罰款等。(3)逃稅的恥辱成本。眾所周知,逃稅違法。如果納稅人逃稅被查處,會對逃稅者的名譽、聲望、身份、地位等產生負面影響,而且對其自身也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
(一)從A-S模型看
1.懲罰率。對逃稅行為的處罰力度和懲罰率與逃稅規模呈負相關,對逃稅者的逃稅行為處罰制度的不健全會導致逃稅行為的產生。中國稅法規定對偷逃稅款等稅收違法行為給予不繳或者少繳稅款金額的50%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但往往因為稅務機關多注重稅款的查補,輕于處罰,使許多納稅人認為逃稅即使被查出了,也是有利可圖的。
2.稅收稽查概率。稅收稽查率低,會助長納稅人的逃稅行為。在現實社會中,由于稅務稽查人員不足,而且一些政府部門之間缺乏合作,配合度不夠,導致逃稅行為被查獲的概率很低。一般來說,稅收稽查概率的大小,直接決定納稅人是否選擇逃稅。
(二)從成本-收益模型看
1.逃稅的操作成本。逃稅的操作成本的高低很大部分取決于稅收法制和征管制度的完善程度。如果稅收法制不夠健全,意味著納稅人很容易利用稅收制度方面的漏洞逃稅,低的操作成本會使逃稅的作用范圍大大加大,也就是說,健全的稅收法制和征管制度,高的操作成本,對于抑制逃稅行為具有積極的意義。
2.逃稅的心理成本。納稅人是社會的一份子,具有社會屬性,納稅人的行為會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如社會道德規范、其他社會人的行為等,同時納稅人也會關心社會對其行為的評價,這就使得逃稅者會有負罪感,受到社會和其他納稅人的譴責,名譽、聲望受損。
(三)從其他方面看
1.稅收遵從成本。稅收遵從成本是指納稅義務人和扣繳義務人按照稅法的規定,在履行納稅義務或扣繳稅款的義務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和支出。包括納稅人為了更好的理解稅法履行納稅義務,咨詢稅務信息和聘請稅務代理的費用,接受稅務稽查等方面的支出以及逃稅被查處后所付出的代價和因征稅引起的機會成本等。這些遵從成本使納稅人的效用受到損失,稅收遵從成本與逃稅規模呈正相關。也就是說,如果成本過大,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逃稅
2.納稅人的利益驅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納稅人作為經濟人,必然會以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為目的。這也是納稅人選擇逃稅的重要原因。在利益的誘惑下,納稅人會不擇手段的偷逃稅款,能不繳就不繳,能少繳就少繳。即使被稅務部門查出來,逃稅者也會想方設法將罰款金額降到最低。受利益驅動,納稅人有可能會不顧后果的選擇逃稅。
通過上述的分析,在A-S經典模型及其假設條件和成本-收益模型基礎上,可以看出,逃稅的影響因素有很多。主要是逃稅的操作成本和心理成本以及稅率,其中逃稅的操作成本和心理成本如果過高會對逃稅行為起到抑制作用,稅率過高會刺激逃稅行為的發生;此外,稅收的遵從成本、稅收信用以及納稅人自身利益驅動也會影響納稅人的決策。稅務機關應有針對性地、因地制宜地制定適合自己國情的政策,才能有效的治理大量逃稅難題。
(一)加大對逃稅的處罰力度
從上面的經濟分析中可以看到,稅收偷逃稅額與罰金率是呈負相關的。我國對逃稅行為處罰的執行力度不夠,稅收處罰的威懾力并不大,這也使得逃稅者有機可乘。因此,對于查出來的逃稅行為,應該加大處罰力度,如增加滯納金的數額,增加罰款的倍數,降低稅務機關對稽查處罰程度的自由裁量權等,加強稅收處罰對逃稅行為的震懾力。
(二)保持適度的稅務稽查率
加強稅務稽查是抑制逃稅行為的一項有效措施。目前中國稅務稽查主要是針對規模大、經濟效益好且賬務規范的企業進行的,而對于很多中小型企業幾乎沒有顧及,這就導致了經濟效益好、賬務健全、納稅意識強的企業被稽查的可能性更高,而一些真正需要嚴格稽查的企業,反而因為被稽查的可能性太小幾乎成了稅務稽查的死角,也造成了大量逃稅者得不到應有的懲罰。因此,嚴格稅務稽查,保持適度的稅務稽查率顯得十分重要。
(三)加大逃稅的操作成本
為了加強稅收征管,應該建立科學的分類體系。可以根據納稅人所屬行業、經濟類型、規模大小、核算特點、稅額大小等情況進行分類管理。在此基礎上,應對納稅人實行信譽等級管理,抓住重點,區別對待。同時,應該推行納稅評估,加大逃稅的操作成本。稅務部門應該大量搜集納稅人的涉稅信息,并且建立科學的納稅評估指標體系,形成系統的評估分析模型,開發研制出納稅評估軟件,從而對納稅人的涉稅數據信息有全面系統的審核。增加逃稅的難度和操作成本,減少逃稅行為的發生。
(四)規范稅收優惠政策
目前,由于稅收優惠和減免政策過多且不規范,給逃稅者提供了便利條件。而且由此也會使誠信納稅人心理感覺不公平,容易激發納稅人的逃稅行為。因此,在稅制改革中,應盡量減少優惠政策,盡量規范明確形式,將目前的稅收優惠減免政策壓縮在最低限度內。對于確實有必要保留的稅收優惠減免政策,應明確可以享受優惠減免的條件,防止利用稅收優惠政策漏洞逃稅行為的發生。
(作者單位:內蒙古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