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丹
新常態下的鐵路內部審計創新
徐麗丹
為了適應新常態下審計環境的變化,更好地發揮內部審計規范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作用,鐵路局對所屬運輸企業開展年度全覆蓋審計。本文分析了內部審計創新的必要性,結合鐵路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實際,從審計思維、審計重點、審計資源與組織、審計方式、審計手段和審計成果利用六個方面闡述了鐵路內部審計創新的途徑和方法。
鐵路企業;內部審計;審計創新;審計資源;審計組織
伴隨著經濟技術的迅猛發展,企業產權主體多元化、經營模式多樣化等,對內部審計傳統模式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和沖擊。鐵路企業為更好地適應審計環境的變化,內部審計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創新。
1.創新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對審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劉家義審計長在2014年12月全國審計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堅持創新驅動,努力提升審計工作效率,要創新組織方式、創新技術方法、創新審計理論。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使創新審計管理機制,提高審計工作成效迫在眉睫。
2.創新是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的新挑戰。經濟地高速發展、經濟組織形式和運行模式整體重構帶來的新情況、新問題令審計工作內涵和外延發生了重大變化。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審計若想更好發揮作用必須創新審計思維,正確對待企業在發展中創新和創新中發展遭遇的各類問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和服務可持續發展。
3.創新是適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需要。現代企業實行多元化經營,企業面臨的經營風險普遍增大。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增強自我約束機制,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內部審計只有隨著企業經營機制的變化不斷創新才能貼近經營、突出重點,推動深化改革和制度創新。
4.創新是內部審計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新常態下社會各界對審計監督的期待,令內部審計部門自身也希望擴大審計效果以提高其組織地位。但審計任務與審計資源不足的矛盾制約著內部審計發展,如何有效地整合審計資源,開展審計工作,是當前內部審計自身發展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明確內審定位、創新審計思維。審計思維實現從以監督評價為主向綜合評價為主的管理績效審計轉變。近年來鐵路內部審計始終圍繞鐵路發展的內在需要,以實現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管理服務為目標;以評價年度經營管理績效情況為抓手;從經營機制地建立、執行及有效性、經營業績效益指標完成情況的真實性、重大經濟事項的分法合規性等方面,在改進企業管理、增加企業利潤等重要經營領域,對所屬企業全覆蓋地開展年度經營業績審計。
(二)抓住關鍵、創新審計重點內容。審計內容實現從以財務收支審計為重點向針對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的專項審計和專項調查創新轉變。鐵路內部審計依據“全面審計、突出重點”審計工作方針,除開展常規的經營業績審計、經濟責任審計、建設項目審計外,圍繞關鍵部門、突出重點項目開展專項審計。
(三)整合各種資源,創新審計組織。審計方式從一對一的單項審計向多個項目復合審計創新轉變。當前審計人員少任務重是制約內部審計發展的瓶頸,如何整合審計資源,改進審計組織是提高內部審計組織的主要課題。
1.整合職能部門,統籌審計項目。鐵路內部審計通過創新審計組織管理,打破各職能部門之間界限,將經濟責任審計、財務收支審計、專項審計調查等有機地融入年度經營業績審計中,統一調配審計資源,開展1+n的審計模式,增強了審計項目統籌性和協調性。
2.整合人力資源,提高審計效率。鐵路內部審計一方面極力挖掘內部專職審計人員潛力,通過多種形式教育培訓,提高其專業素養和審計技能;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業務部門專業人才優勢,建立兼職審計員庫,配合專項審計進行業務指導和咨詢,降低審計風險,增強審計建議的可行性。
3.整合信息資源,明確審計重點。內部審計既要充分獲取財務數據信息,進行系統性地橫向對比和年度性地縱向對比分析;又要通過多種渠道開展經濟責任審前溝通,收集被審計領導人員綜合信息,明確審計方向;還要與紀委之間互通有無,充分利用紀委各項執法檢查結果。
(四)強調過程控制,創新審計方式。審計方式實現從事后審計向全過程跟蹤審計創新轉變。傳統的內部審計具有一定的滯后性,鐵路內部審計通過創新審計方式,逐步建立“事前參與、事中監控、事后評價”的全過程審計監督格局。如:在開展局管大中型基建項目建設資金審計時,從項目的立項、資金、預算、招標、合同、施工、計價、竣工結算等方面著手,以資金的走向、物資的走向、業務的走向為線索深挖嚴查。在項目完工投產后適時開展投資效益審計,切實增加審計的針對性、時效性和建設性。
(五)加強信息化建設,創新審計手段。審計手段實現從手工查證向計算機審計、聯網審計創新轉變。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云技術的發展,鐵路內部審計方法和審計手段創新進入全方位地開拓。一是大力推廣鐵路審計查證系統與財務軟件V5.0的無縫對接,實施計算機輔助審計。二是充分利用全路信息查詢系統,緊跟信息流向,對重點單位或部門財務運行狀況實施重點監控,進行多維度數據關聯分析,逐步實現“動態監控、過程跟蹤”的審計格局。三是利用現代化的工具實現實時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資源共享,嘗試開展“網絡在線實時審計”。通過多種形式,逐步實現審計技術的模塊化、標準化、網絡化,極大提高審計效率。
(六)閉環管理、創新審計成果利用。審計成果實現從以單純追求數字成果向追求審計綜合效果的創新轉變。在審計成果的計量上摒棄以違紀金額為考核評價指標,以審計促進企業加強宏觀管理、完善法規制度、防范企業風險為評價指標,重視審計建議的可行性、內容的重要性及報送的及時性。
一是對宏觀管理中存在普遍性、傾向性、苗頭性的突出問題進行研究,深入剖析系統性問題和典型性問題的成因、影響。對于普遍性問題從體制機制上提出建設性意見,改進頂層設計;對于傾向性問題從內部控制的缺陷方面查漏補缺,營造“軟控制”的環境;對于苗頭性問題及時扼制,整章建制,完善內控制度。二是緊盯審計決定的整改落實情況。對被審計單位執行審計決定和審計建議采納的情況進行定期回訪,督促和幫助被審單位制定整改方案,把解決問題的思路、措施與辦法,及時轉化為強化管理的規章制度。三是對未落實到位的事項,加大督查力度、強化追責問責機制。
鐵路企業通過上述領域的創新探索,審計項目覆蓋到了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方面,實現“審計一控制一管理”的協調統一。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達到“一審多果、一果多用”,多方位擴大審計影響的目的,最大限度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
[1]沈翠玲.論內部審計創新的必要性.
[2]中國會計網.關于企業內部審計模式創新的思考.
(作者單位:南昌鐵路局審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