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龍耀
獨立學院會計實踐技能教學改革探索
蘭龍耀
獨立學院會計畢業生普遍較低的實踐技能水平是導致會計就業失衡的關鍵原因之一。學生實踐技能培育的關鍵在于會計實踐技能教學,但其在設計、實施過程中出現嚴重偏差。本文先分析實踐教學現存主要問題,后分別就規劃、實施、考核等階段提出針對性建議。
獨立學院;會計實踐技能;教學改革
隨著國內經濟不斷全球化、會計管理日益信息化,用人單位要求會計人員在熟練掌握業務核算能力外,還要求其具備參與企業經濟管理的能力。近年來,獨立學院逐漸重視會計實踐教育,但在資源投入規劃、實踐教學規劃、實施考核模式等方面存在嚴重偏差,使培養出來的會計畢業生實踐技能水平普遍較低,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因此,獨立學院有必要以培養高素質技能應用型會計人才為目標導向,深化改革會計實踐教育,針對當前會計實踐教育偏差,從規劃、實施、考核進行全面糾偏。
(一)會計實踐教學規劃缺乏系統性、有效性
1.培養目標不夠明確、有效。獨立學院設置的課程實驗偏重培養賬務核算能力,忽略用人單位要求會計人才在管理計劃、決策和控制方面發揮更多的作用,即具備參與經濟管理能力;會計核算實驗主要以手工做賬為主,忽略企業信息化管理要求會計人才具備會計信息系統操作和維護能力;在模擬核算實驗教學中以描述性資料為主,忽略會計環境不確定性要求會計人才具備一定的職業判斷能力;學生獨自完成實驗的方式,忽略企業部門分工、會計崗位分工,缺乏對會計職業崗位意識的培養。
2.教學體系規劃缺乏系統性。獨立學院在會計實踐教學規劃方面普遍存在封閉、單一、遺漏、脫節等問題。會計實踐課程以校內模擬實驗為主,校外實踐比例很小,更缺乏整合校內外實踐資源的開放式實踐課程;校內模擬實驗以單一課程實訓為主,缺乏跨課程、跨學科的綜合實驗;課程實訓主要模擬企業內部環境為主,缺乏高仿真模擬綜合實驗課程;課程實驗偏重會計核算,關于稅務籌劃、財務分析、財務決策、內部審計與控制等方面的實踐課程較少;在核算實驗中,會計內部崗位分工模糊,缺乏會計工作流程指導;會計核算實驗以國內制造業為主要背景,很少涉及服務業、行政事業單位、外企單位。
(二)實踐教學實施保障條件不足
會計實踐教學缺乏必要保障,導致實踐教學流于形式,難于實現教學目標。
1.制度不完善,缺乏專門化管理。完善的實踐教學管理制度是教學目標實現的必要保障,但在實際教學實施過程中,往往缺乏嚴格有效的制度管理。首先,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實踐課程規劃制度、實驗室管理制度、校外實踐管理制度等;其次,未成立專門會計實踐教育管理機構,未對實踐教學規劃、教學實施過程監督以及實踐成果整理等進行分工明確的管理。
2.實踐基地軟硬件投入有限。獨立學院限于自身辦學資源,在實踐基地投入的財力和物力不足。同時企事業單位鑒于會計工作的保密性,接收實習生的意愿比較低。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困難重重,導致獨立學院偏重校內會計實踐。校內實踐基地數量有限,每個基地可容納的人數也有限。另外,校內模擬實驗室主要滿足《基礎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等課程實訓,缺乏跨專業、跨學科、跨平臺的綜合實驗室,并且在實驗硬件設備、軟件系統、實驗管理人員等方面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軟硬件保障。
3.實踐教學師資力量薄弱。會計實踐教學要求教師除了具備較高的理論水平,更需要豐富的會計實踐經驗。當前教師主要直接來源于學校,并且其精力主要投入在與職稱評定相關的科研上,導致多數教師缺乏企業事業會計從業經歷。由于實踐經驗缺乏、精力不足,教師難于實施有效的互動式實踐教學,更難于編寫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實驗教材,也無法給學生校外實踐給予足夠的指導,導致教學與企業實際相脫節。近年來,獨立學院逐漸重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但由于缺乏有效機制,教師沒有“走出去”的動力,教師“引進來”的效果也不盡理想。
(三)實踐考核體系不完善,執行不到位
獨立學院雖然逐漸重視會計實踐教育,但沒有建立完善的考核體系。考核單一化,以任課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主,缺失學生自我評價、第三方評價;考核單向化,以教師考核學生為主,學??己私處熥咝问剑瑢W生反饋實踐教學基本缺失;考核標準隨意性較強,缺乏明確的評分標準以及相關評語;考核環節偏重實驗結果評分,缺少反思互動環節,基本忽略過程參與評價。實踐考核體系不完善,執行不嚴格,導致實踐教學形式化。
(一)規劃:調整目標,重構實踐課程體系
1.能力目標框架構建。區別于普通本科學校,獨立學院以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重視會計實踐教育。鑒于經濟全球化、企業信息化、國際會計準則趨同化等帶來會計從業環境的巨大變化,會計實踐教育應該與時俱進,調整能力培養目標,具體包括:會計核算、報告編制、稅務處理等動手操作能力;內部控制、會計判斷與選擇等職業判斷能力;財務分析、預測、決策等經濟管理參與能力;會計信息系統操作與維護能力;溝通合作、人際交往等崗位適應能力。
2.實踐課程體系構建。重構課程體系應以能力目標為導向,同時遵循系統性和協調性原則。能力導向關鍵在于將知識轉化為能力,要求課程體系設計中除了關注實訓課程對理論的鞏固深化,更需要理論向能力轉換的技能實踐課程,包括專項實踐技能和綜合實踐技能課程。系統性原則要求對會計實踐課程進行整體性規劃,以能力目標為導向設計課程,按照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手工實踐與上機實踐、專項實踐與綜合實踐等進行科學分類,避免重疊、遺漏。協調性原則要求能力目標、課程內容、時間安排等之間的無縫銜接,避免課程間沖突、課程與學習規律之間的沖突。
(二)實施:完善制度,加大資源投入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實踐教學目標實現的關鍵保障。獨立學院建立健全實踐管理制度需要重點完善經費管理制度、實驗基地建設與管理制度、實踐教學團隊建設及管理制度、實踐教學實施管理制度。
1.經費分層次管理。實踐基地建設、教師團隊建設等都離不開必要的經費支持,要求獨立學院根據教育發展規律、教學規模、實踐課程建設等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經費管理制度。相比于硬件投入,軟件投入具有漸進性、持久性等特征,需要獨立學院做到科學規劃,分層次分重點投入,尤其是建立有效經費支持機制,加強實踐教學團隊建設及實踐教學長遠規劃。
2.校內外實踐基地整合管理。實踐基地建設在完善校內模擬實驗室基礎上,加大校外實踐基地開發。目前由私人關系搭橋的校外基地建設效果有限,未來可借鑒國外“社區服務學習”模式,考慮通過政府牽線搭橋,整合學校實踐需求和企事業用人需求,在目標、時間、費用上進行協調與整合,提高互惠性,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同時,鑒于校外實踐基地接納能力有限,獨立學院應繼續加強校內實驗建設,加大模擬實驗室軟硬件投入,包括手工模擬實驗室與上機模擬實驗室、專項實驗室和綜合實驗室,配備相關信息系統和工作流程圖,并由實驗管理人員進行日常管理。
3.教學師資團隊化管理。現存最大的師資問題是教師普遍缺乏實踐經驗,因此獨立學院應該成立會計實踐教研團隊。團隊化管理既要維系團隊穩定性,更要提高專業素質。獨立學院可以通過定期研討會等方式實現教師間會計實踐經驗共享,也繼續通過“引進來,走出去”機制改善團隊結構。其中,引進來人才需要注意層次性,合理分配職稱比例和職位比例;鼓勵專職教師走出去,到企事業進行掛職鍛煉,并給予制度激勵。
4.實踐教學專門化管理。獨立學院還需成立會計實踐管理部門,對內負責實驗室日常管理、協助實驗教學組織與監控、實驗成果分類管理等,對外負責與校外實踐基地溝通協調、校外實踐過程監控和質量文件管理。另外,該部門還負責會計實踐教育建設與規劃、教學質量調查等,具體包括實踐教學滿意度調查、實踐基地建設與發展規劃、用人單位滿意度調查等。
(三)考核:構建全面考核體系,嚴格執行
1.考核體系化、標準化。構建全面的考核體系應遵循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形式雙向化、評價標準具體化等原則。評價主體多元化指的是任課老師評定成績時需要結合學生自我評價、第三方評價。評價形式雙向化要求評價形式不僅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會計實踐管理部門對教師評價,還需要包括用人單位、學生主體等對教學實施效果的評價。評價標準具體化需要針對每門實踐課程構建兼顧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指標體系,其中對學生的評價維度應至少包括實踐態度、溝通合作、過程表現、實踐完成質量等;對教師的評價維度至少應包括內容規劃、方法設計、實踐指導、實踐效果等。
2.考核過程化、持續化。評價過程化要求不能偏重結果考核,還需重視全過程監控,注意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表現和反思收獲。在執行過程中可采用“文件夾”法來監督控制,即為師生建立考核檔案,通過將會計實踐課程按照難易程度、內在邏輯分布等特點分成若干任務模塊,要求在階段結束前提交相關的文件,并由會計實踐部門分類管理。此外,在師資力量充足情況下,可進一步實行實踐導師制,通過由一個導師負責若干學生的專業實踐規劃,提高會計實踐的持續性、銜接性。
[1]曹中紅,魏朱寶,王書珍.“跑偏”與“糾偏”——應用型會計本科實踐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13,05.
[2]李蕓達,陳國平等.現代職業教育背景下會計技能教學改革與創新[J].會計研究,2015,2:87-92.
[3]王晶晶,唐亞琦.三維立體式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研究——以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為例[J].財會通訊,2014,01:40-43.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東方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