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李宇鵬
基于價值鏈的財務分析體系初探
山西通寶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李宇鵬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的財務分析體系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已經很難滿足企業經營者的需求。本文通過價值鏈體系的引入,深挖價值驅動的因素,打破制約財務分析的瓶頸,構建了以EVA為核心,以杜邦分析體系為擴展,以價值鏈分析為基礎的財務分析體系。
價值鏈 財務分析
財務分析是指,財務信息的使用主體針對企業經濟和財務活動的后果進行真實性、效率性等評價的過程,并對企業的經營和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財務分析是一個隨經濟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學科,同時也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不同的分析主體,分析的目的及側重點會有明顯的不同。
就財務分析的變化歷程來看,大致可以分為傳統財務分析和現代財務分析兩個階段。傳統的財務分析體系主要是服務于外部的債權人或投資人,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企業產權結構以及組織結構的顛覆性變化,通過財務分析的結果為企業的內部管理以及經營決策提供參考信息已經成為眾多企業管理者的迫切需求。為了滿足這一需求,財務分析也不能僅根據財務信息進行,而是要更多地將非財務信息與財務信息結合起來,才能全方位、精確地把脈企業發展狀況。
價值鏈理論最早由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戰略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價值鏈管理就是尋找可以在戰略層面上提升企業價值的活動,從而定位到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將價值鏈的思想引入到財務分析中,可以極大地擴展財務分析的寬度,提升財務分析的高度,同時應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通過對企業活動的分解,結合企業的資金流、實物流,也為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結合提供一條新的研究思路。
經濟增加值(EVA)是用來反映價值增加的指標,且該指標綜合性、可分解性強,可以作為整個財務分析框架的起點。經濟增加值的直接傳導因素分析是整個財務分析的起點,然后利用杜邦分析體系對直接傳導因素進行更具體層次的分解,將盈利能力、償債能力、發展能力以及營運能力等諸多具體的財務指標與EVA的變化聯系起來。在此基礎上,引入價值鏈的理念,根據內部價值鏈從客戶及供應商、內部經營、創新以及員工四個角度進行經營與財務數據的對接。
4.1 EVA的分解
對EVA的分解可以清楚地揭示價值驅動的直接因素,同時也為分析體系構建打下基礎。EVA的定義公式如下:
EVA=稅后凈經營利潤-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
經過簡單的換算后,EVA=(資本回報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資本
從前述的公式我們可以找到以下幾條提高EVA的直接路徑:向回報率高于資金成本的項目投資;提高當前的資產使用效率;減少不良資產對資本的占用;保持有效的增長。
通過對資本回報率的重新組合,經濟增加值還可以表述為:
(稅后凈營業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投入資本
由此可見,我們可以從以上公式中的四個直接影響EVA的指標出發,對EVA進行初步分解,并在此基礎上構建綜合的財務分析體系。
4.2 EVA與杜邦分析體系的融合
杜邦分析體系可以全面地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為了與EVA指標更好地融合,本文對部分指標的取值做了進一步修正。
(1)稅后凈營業利潤率的拆解。稅后凈營業利潤率=稅后凈營業利潤/銷售收入。這里的稅后凈營業利潤與會計報表上的利潤不同,具體的計算辦法為:
稅后凈營業利潤=營業利潤-管理與銷售費用+投資收益+計提的各項減值-EVA稅收調整
其中:EVA稅收調整=實繳所得稅+(財務費用+營業外收支凈額)×稅率
因此,稅后凈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率-(管理費用+銷售費用)/銷售收入+各項減值準備/銷售收入+投資收益/銷售收入-EVA稅收調整/銷售收入。
上述公式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財務分析中盈利層面的價值創造促動因素。
(2)資產周轉率的分解。資產周轉率是通過企業全部資
產的周轉情況,進而反映企業的整體經營情況。資產周轉率由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的周轉率共同決定。但一般來說,固定資產周轉率對企業經營環節改善的敏感系數較低,因而全部資產的周轉率與企業不動產所占比例及其流轉情況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存貨和應收賬款是流動資產中最重要的兩個部分,所以我們在分析的時候要特別給予關注。固定資產周轉率反映的是企業的設備、建筑物等形成銷售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具體的財務分析過程中,固定資產周轉率并不是越高越好,也需要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因為固定資產周轉率以固定資產凈值作為計算依據,所以同時受折舊計提和設備更新兩方面的影響,且作為方向相反,過高的資產周轉率,往往可能意味著設備更新換代較慢。
(3)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與投入資本的分解。經濟增加值的計算不僅需要考慮債務成本,還必須要將股東權益的成本考慮進去。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權益資本/總資本)×權益資本成本+(債務資本/總資本)×債務資本成本×(l-稅率),由此可見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的進一步分析既能反映經營主體的資本結構,又能反映遠期的債務償還能力。
經濟增加值計算時采用的投入資本還需要在會計概念的投資資本上做進一步調整:
經濟增加值的投入資本=債務資本+權益資本+約當權益資本+戰略性投資+研發及營銷費用資本化+遞延稅款借項
其中:債務資本=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長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遞延稅款貸項;約當權益資本=各項準備+累計稅后營業外收支凈額。
4.3 價值鏈與財務分析的融合
傳統的財務分析大多止步于上述的財務指標,但財務指標只是企業價值的表現而不是源泉,所以我們還要深挖價值驅動因素,打破制約財務分析的瓶頸。
價值鏈的理念幫助企業管理者從企業內部到企業外部,全面地審視價值創造的過程。我們可以結合價值創造的理念,從客戶及供應商層面、內部經營層面、創新層面以及員工層面五個角度來對價值創造活動加以分析。
在以EVA為核心指標的財務分析體系中,客戶與內部經營層面直接影響了EVA指標中的收入與成本項,而供應商、創新以及員工三個層面通過影響內部經營層面最終影響到EVA的核算,且這三個層面之間又是互相影響的。下文將從以上五個層面構建與財務指標相關聯的經營類分析指標體系。
(1)客戶及供應商范疇的衡量指標。客戶及供應商是企業外部價值鏈的首尾兩端,其中,客戶層面是推動EVA的直接因素,供應商雖然不能直接推動EVA的提升但通過影響內部經營進而影響到EVA。
客戶范疇的衡量體系,對于客戶范圍的衡量體系,可以從當前的市場占有率、市場拓展速度、已有客戶的穩定程度以及客戶對企業產業和服務的滿意程度等幾個方面入手。
容易看出,以上這些指標直接影響了產品的銷售量,進而影響杜邦體系中的主營業務利潤率,銷售量的提高也會提升企業的資產利用效率,影響到杜邦體系中的資產周轉率指標。但應該特別說明的是,指標的增長不一定表示價值創造能力的提高,必須要權衡成本和效益的關系。
供應商層面的分析指標,目前,在許多行業里,供應商和企業已經成為合作共贏的關系,供應商要想及時提供滿足企業要求的產品,必須以完善的信息共享機制為基礎,在此前提下再保證質量、數量以及效率。
企業與供貨商給予對方有用的信息數量應作為信息分享程度的一個重要判斷依據。
訂單完成率和質量合格率可以用來衡量數量和質量,交貨的及時率則可以用來衡量供應商的效率。
(2)內部經營范疇的衡量指標。內部經營包括生產和售后兩個過程,內部經營通過影響客戶端,最終影響到EVA的變化。
內部經營可以從產品質量、資源利用效率以及售后服務三個角度進行分析。產品總體合格率、產品一次合格率、退貨率,這三個指標可以用來衡量產品的質量。交易時間占比(交易周期/完整訂單周期)以及內部生產循環率(加工時間/完整生產時間)這兩個指標可以衡量內部經營中的資源利用效率,指標值高說明企業把很多的精力用在增加價值的生產過程中。同時周期縮短則意味著各種資源,特別是流動性較強的現金與存貨的流轉加速,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利潤獲取機會。
良好的售后服務可以增加客戶黏性,不斷提升銷售量。故障維修及時率以及售后服務回訪的滿意度都能評價售后服務的水平。
(3)創新范疇的衡量指標。對創新的評價應該從企業自己的研發能力和引進外部技術的能力和意愿兩個角度進行。研究開發費用率、研究開發費用增長率、研發人員比例這三個指標可以用來衡量研發能力的強弱。對企業引入能力的判斷,必須以成本和收益對等為前提,在此基礎上綜合另外的指標對企業引進技術、人才的情況進行衡量。研發人員招聘情況(研發人員招聘數量/全部招聘數量)、新技術引進情況(新技術引進費用/全年營業收入)這兩個指標的變化可以用來衡量企業的引入能力。
(4)員工范疇的衡量指標。人力資源是企業的核心資源,價值的創造必須通過生產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共同作用。員工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多少既與員工的素質有關也與員工的付
出程度相關,而員工的付出往往取決于員工對企業的滿意程度。所以員工范圍的衡量體系構建必須從員工素質與企業給員工的滿足度兩個方面入手。
員工的學歷、自我后續教育,以及給企業管理、發展所提出的合理提議的多少都可以反映員工的能力水平。員工滿意是提高產品質量、生產效率的必要條件,職員平均工資水平的提升、對其職業生涯發展的規劃以及離職率都可以用來反映企業給予員工的滿足度。
傳統財務分析與價值鏈的融合離不開經營與財務數據的支撐,但當前許多企業經營管理體系不夠完善,企業的信息化水平還比較低,許多的數據和指標無法獲取,這些因素都局限了基于價值鏈的財務分析體系的應用。
[1] 邁克爾·波特著,陳小悅譯.競爭優勢[M].華夏出版社,2005.
[2] 谷棋,于東智.EVA財務管理系統的理論分析[J].會計研究,2000(l).
[3] 李春瑜,許進.基于價值管理的財務分析體系[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6(6).
[4] 李端生,文劍峰.初探以企業價值分析為重心的財務分析體系[J].財會月刊,2003(6).
[5] 胡文獻.再議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在上市公司應用中的改造[J].財會通訊,2004(6).
[6] 孫錚,吳茜.經濟增加值:盛譽下的思索[J].會計研究,2003(3).
F275
A
2096-0298(2015)04(a)-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