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憲敏,姜曉明,鞠曉紅,李 瑤,王月華
(吉林醫藥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人體寄生蟲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探討
馮憲敏,姜曉明,鞠曉紅,李 瑤,王月華
(吉林醫藥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3)
為了使人體寄生蟲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更好地適應醫學創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需要,進行相應教學改革。通過分析人體寄生蟲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革措施。
人體寄生蟲學;臨床醫學;教學方式
人體寄生蟲學是一門必不可少的醫學基礎課程,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重要橋梁。然而目前臨床上寄生蟲病常被誤診。2008年,云南省普洱市爆發流行旋毛蟲病,49例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全身水腫、肌痛、肉眼血尿等癥狀,但無一例被準確診斷為旋毛蟲病[1]。這一事件間接暴露出當前人體寄生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科地位被忽視
近年來我國多數高等醫學院校的人體寄生蟲學學時數明顯縮減,有些院校已將其由必修課改為考查課或選修課,部分專業甚至取消了這門課程;加之實踐教學部分幾乎沒有投入,學時少,教學內容難以深入開展。其結果導致培養的專業人才在臨床實踐中難以應對突發傳染病事件,無法達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1.2 任課教師缺乏臨床專業知識
目前很多醫學院校為了短期內的科研項目,聘用教師時忽略了對其臨床專業素質的要求,部分教師沒有經過醫學專業訓練,對臨床一無所知。教師只是就課本內容講解,很難將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相聯系,直接影響教學質量。
1.3 對寄生蟲病危害性認識不足
過度的宣傳,使得多數學生甚至教師認為寄生蟲病已經基本被消滅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引導學生對寄生蟲病流行趨勢有正確認識。目前在全世界范圍,寄生蟲病依然是重要的傳染性疾病,全球每年有1 700萬人死于傳染病與寄生蟲病[2]。近年來,人口流動使輸入性寄生蟲病的發生迅速增加。特別是生活習慣的改變,造成我國食源性寄生蟲病的流行范圍不斷擴大。如2001—2004年全國人體重要寄生蟲病現狀調查顯示,我國華支睪吸蟲的感染率比1990年上升了75%,帶絳蟲感染率比1990年上升了52%。由此可見,寄生蟲病仍是我國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1.4 寄生蟲病確診困難
由于寄生蟲可侵入人體各系統的不同器官,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因此,寄生蟲病可見于臨床各科,如婦科門診常見的滴蟲性陰道炎,神經內科常見的腦囊蟲病引起的神經精神癥狀,蛔蟲感染引起的膽道癥等。在人體寄生蟲學學時數大大縮減的情況下,國內各醫學院校又未單獨開設該課程,臨床課程亦未安排寄生蟲病教學內容,導致醫學院校畢業生對寄生蟲病不甚了解,寄生蟲病患者經常被誤診誤治。2006年,北京市民由于食用福壽螺,造成160多例廣州管圓線蟲感染,部分患者因誤診誤治,醫療費用甚至超過5萬元[3]。作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師,必須具備系統的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知識,不僅可以診治臨床常見病與多發病,而且還能發現一些少見病與疑難病。
1.5 教學內容陳舊且針對性不強
當前我國人體寄生蟲學教學重點仍以寄生蟲生物學為主,很少講授臨床相關知識,不符合臨床醫師應具備寄生蟲病知識的要求,無法適應醫學科學的發展及醫學教學模式的轉變,難以滿足臨床工作的實際需要。
實際教學中,對教學大綱要求的常見寄生蟲蟲種內容安排較多,而對再現、新現的寄生蟲病缺乏足夠重視。其結果使得教學內容與應對突發衛生事件不能有機結合,教學難以滿足臨床需要。
2.1 改革教學內容
在實際教學中,應根據我國寄生蟲病疾病譜的變化改革教學內容,縮減我國已消滅或基本消滅的絲蟲病、姜片蟲等內容。講授過程中注重疾病本身的特點,提高醫務工作的防范意識;補充食源性及機會致病性寄生蟲病等知識[4]。同時,適當加入真實病例充實講授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尤其注重人體寄生蟲學與臨床各學科間的交互滲透。
2.2 改進教學方法
可采用CBL(Case-based Learning,CBL)及其他綜合性教學法。CBL教學法是基于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法發展起來的全新教學模式,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討論式教學。近年來,我院在實際教學中結合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重新規劃教學體系,選擇出可進行案例設計的相關教學內容。如寄生蟲感染與飲食有著密切關系,由此引出相關常見寄生蟲病的種類和致病特點等。提出案例后對相關知識點合理編排,盡量做到知識點間的聯系符合理論邏輯,連貫性強,同時達到有效覆蓋,避免重復出現。從學生反饋和問卷調查來看,該教學方式受到普遍歡迎,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綜合性思維方式的培養[5,6]。
2.3 提高教師隊伍專業素質
教師是教學主導者,其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臨床醫療知識均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全面、系統、扎實的人體寄生蟲學知識,還要掌握其他相關學科(如人體解剖學、病理學、免疫學、藥理學等)知識,能將本課程教學內容與臨床實際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寄生蟲病涉及臨床各個學科,對于一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而言,必須加強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的聯系,使所學內容更具實用性。應將人體傳統寄生蟲學教學內容與寄生蟲病流行態勢結合起來,以適應社會發展和培養創新型、復合型醫學人才的需要。
[1]姚亞.旋毛蟲病群體發病早期誤診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08,21 (6):55.
[2]WHO.1996年世界衛生報告[R].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
[3]何戰英,賈蕾,黃芳,等.北京市一起廣州管圓線蟲病爆發疫情調查[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10):1241-1242.
[4]劉明遠,劉全,方維煥,等.我國的食源性寄生蟲病及其相關研究進展[J].中國獸醫學報,2014,34(7):1205-1225.
[5]全芯.PBL教學在寄生蟲學教學中的應用及評價[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0,5(8):636-637.
[6]杜奕英,關曉東,趙蕾,等.CBL教學法在人體寄生蟲學教學中的實施體會[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3,8(8):4-5.
G420
A
1671-1246(2015)09-00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