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玲,袁冬平,許惠琴,陸茵
(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南京210023)
中醫藥院校藥理學實踐教學新體系的構建
周玲玲,袁冬平,許惠琴,陸茵
(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南京210023)
藥理學是中醫藥院校一門重要的實驗學科,在我院全面實行實踐教學改革的推動下,我們以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主線,以中藥學、藥學專業為試點,建立藥理學實踐雙語課程群,并拓展延伸,增設開放性實踐、拓展創新實踐、實習特訓等相關實踐模塊,更新實踐教學模式和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最終構建內容開放、層次遞進的藥理學實踐教學體系。這對促進實踐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培養中醫藥專業性技術人才和創新性研究人才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藥理學;實踐教學體系;中醫藥院校
藥理學是高等醫藥院校密切聯系醫學和藥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其作為一門實驗學科,實踐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和內容已不能滿足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中醫藥人才的要求[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三十條意見》也明確提出要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增加實踐教學比重,提升實驗教學水平。
傳統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補充,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強調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忽視了實踐課程的固有規律及在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2]。在我院全面實行實踐教學改革的推動下,藥理學系以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為主線,以中藥學、藥學專業為試點,構建了內容開放、層次遞進的藥理學實踐教學體系。
前期的教學改革將藥理學的實踐教學設立為獨立課程,在構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我們進一步整合中藥藥理學、臨床藥理學、藥物毒理學等藥理學類的實踐課程,形成實踐課程群,并拓展延伸,增設了開放性實踐、拓展創新實踐、實習特訓等相關實踐模塊。藥理學實踐課程群主要進行藥理學基本實踐技能訓練,增加一定比例的開放性和設計性實驗,初步培養學生從事藥理毒理相關研究的科研思路。開放性實踐訓練依托教學和科研的技術平臺,讓學生以團隊為單位進行項目申請和課題實訓。拓展創新實踐以我校本科生導師制為依托[3],同時設立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基金,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研究團隊或研究專題,參與科研實踐;導師指導學生申請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項目,參與“挑戰杯”比賽、創業計劃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實習實踐根據專業和實習崗位特點,開設獨具特色的崗位特化培訓課程,進行崗位技能、文獻檢索、科研課題設計、數據分析處理、科研論文寫作等培訓,結合學術講座與交流,使學生完成從課堂學習向崗位實習的過渡,確保專題實習研究的完成。通過上述實踐模塊的有機整合,初步建立起以基礎性實踐為基點,設計性、創新性實踐為拓展,專題研究為目標的藥理學實踐課程體系。
針對不同實踐模塊,我們進一步改革了教學模式和手段。實踐課程群在夯實實驗基本理論和技能的基礎上,加大開放式實踐的比例,通過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研究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4]。根據藥理學與國際密切接軌的特點,打造實踐雙語教學的精品課程群;運用多媒體演示性教學手段,變枯燥的語言為形象生動的圖片、實例、事例等,創建模擬、虛擬、仿真等藥理實驗環境,實現教學“情境化、多媒體化、仿真化”[5];結合互動式教學法[6]、分組討論法,加強師生互動,實現教學相長。
開放性、創新性訓練及實習實訓主要采用項目教學法,實施“項目-導師制”教學。基于PBL采用“項目為主線、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的研究型教學方法[7],導師指導學生獨立進行實驗設計、準備、實施、數據處理,以科研論文的形式進行報告。通過項目教學法將藥理實踐教學與科研課題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獨立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
藥理學實踐教學體系涉及內容豐富,因而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方法,以考評促學習。教學評價采用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評測學生能力及創新意識為著眼點,采用多元實驗考核方法,加大形成性評價的比例。實踐課程群作為必修課程,采用學分制考核,加大平時實驗能力考核的比例,綜合考評采用口試和技能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運用基本技能操作、基本知識口試、項目設計答辯的多種方式,對達到學習要求者給予相應的學分。開放性實踐、拓展創新實踐模塊采用彈性考評,學生可通過申請完成大學生實訓項目、“挑戰杯”或創業計劃,參與科研實踐等多種形式,最終以發表論文、展示作品等形式進行考核。未達到上述要求的學生還可通過自主選擇開放性綜合實踐中的項目來完成相關內容的實訓。實習實踐的考核由技能考核和專題實習兩部分組成。特化課程培訓進行實驗技能考核,考核通過進入專項課題的研究,于實習結束進行論文答辯。
在評價方法實施過程中,還需進一步結合學生問卷調查來進行科學總結和評價,適時進行了內容和方法的調整,逐步建立起較為科學的實踐教學綜合評價體系。
在實踐課程群的教學過程中,引入了學科前沿的技術手段,加強科技成果向實驗教學內容的有效轉化,促進科研與教學的良性互動,實現以研促教。靈活設置設計性實驗內容,將教研室科研項目的子課題引入學生實驗課,作為預實驗或課題研究的一部分,既培養了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又節約了科研經費和時間,使教學、科研水平同步提高。通過開放性、創新性訓練及實習實訓,引導學生進入科研實驗室,激發科研興趣,啟迪科研思維;建設實踐性訓練的專業拓展平臺,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個性化發展的空間;引導學生參與社會服務,強化科研服務生產實踐的意識,從而構建教學科研融通、校內校外融通的人才培養機制。教師為適應指導學生開展科研性實驗教學的需要,也產生了不斷學習的壓力和動力,從而鍛煉和提升了教師的學術素養和教學能力。
通過近幾年的建設積累,我院基本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基礎性實踐—設計性實踐—創新性實踐—專題研究”的藥理學實踐教學新體系,改變了傳統課程的單一性及課堂授課的陳舊模式,將實踐教學貫穿于專業學習的全過程,符合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要求。同時以教學和科研實驗中心為依托,建立起藥理學、中藥藥理學開放性實驗平臺,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均有明顯提高,在各類大學生實訓、創新、創業大賽中屢獲佳績,體現了該體系層次性教學的成果。不過因研究時間所限,目前主要在中藥學、藥學類專業進行試點,今后可進一步擴大研究對象,力求探索更為科學、規范的藥理學實踐教學體系,并可在其他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中進行推廣,這對培養專業性技術人才和創新性研究人才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1]陳琴.創新理念下的高校實驗教學質量保障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1):101-104.
[2]李軼,李明弟,姜愛民,等.創新實驗開放教學體系的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9):142-143.
[3]吳勉華,黃桂成.試論本科生導師制與中醫藥創新人才的培養[J].西北醫學教育,2003,11(3):176-177.
[4]袁冬平,龍軍,呂高虹,等.基于本科生導師制的藥理學開放性實驗課改革[J].中國實用醫藥,2008,3(34):259.
[5]門秀麗,趙利軍,孔小燕,等.虛擬仿真實驗系統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2):148-149.
[6]蔣海強,鞏麗麗,呂青濤,等.藥學儀器分析實驗開放、互動、雙語教學體系的研究[J].廣州化工,2012,40(14):222-223.
[7]Allareddy V,Havens A M,Howell T H,et al.Evaluation of a new assessment tool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tutorials in dental education[J].J Dent Educ,2011,75(5):665-671.
G40-03
A
1671-1246(2015)22-0014-02
中藥學江蘇省優勢學科建設工程教育教學改革開放課題(Nzyzyxjg-1012)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