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萍
(定西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定西743000)
ERCP圍手術期的護理方法探討
李愛萍
(定西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定西743000)
ERCP;圍手術期;護理體會
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腸乳頭切開取石術(EST)是近年來發展的新技術,目前已發展成為診斷和治療為一體的微創內鏡介入技術,是膽、胰腺常見疾病診斷和治療的基本手段之一[1],它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費用低、住院時間短、可重復性強、療效好等優點。我們對30例行ERCP的患者于手術前后配合醫生進行了系統治療、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平均住院7天,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我科自2014年3月至12月行ERCP的患者有3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最大74歲,年齡最小30歲,平均年齡為58歲;膽總管結石13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12例,胰腺炎3例,原因不明的梗阻性黃疸2例。本組患者均行ERCP檢查明確診斷。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準備與病情評估術前充分評估患者的病情,積極完善各項檢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出凝血時間、心電圖、血淀粉酶等,詢問過敏史、有無胰腺基礎疾病及ERCP禁忌證,觀察并記錄生命體征的變化[2]。3天內應避免胃腸X線鋇餐檢查,以免腸道殘留鋇劑影響觀察。術前8~12小時禁食、禁飲。術前30分鐘肌肉注射安定10 mg、哌替啶50 mg、鹽酸消旋山莨菪堿10 mg,以解痙、鎮靜、減少腸蠕動、松弛十二指腸乳頭括約肌;術前15分鐘緩慢口服利多卡因膠漿,以達到減輕咽部刺激目的,利于提高插管成功率,并給予留置針靜脈穿刺,便于術中用藥。
2.1.2心理護理由于ERCP操作簡單、創傷輕、痛苦小,可在患者清醒狀態下進行,因此,應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講明手術治療的必要性以及術中可能出現的不適,指導患者術中如何配合的有關事項。同時,還應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手術醫生及成功患者,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積極配合醫生操作。
2.2術后護理
2.2.1一般護理術后指導患者絕對臥床休息,嚴密監測并記錄生命體征變化以及癥狀的改變,觀察有無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及壓痛、反跳痛、皮膚黃染等癥狀體征,密切觀察大便顏色、量、性狀以及可能會排出的結石,及時檢查血尿淀粉酶,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理。
2.2.2飲食護理術后常規禁食,禁食期間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口唇濕潤,使患者舒適。術后根據患者的血尿淀粉酶及有無腹痛、發熱、黃疸等情況進行飲食調整。如患者無特殊不適,檢查未見異常,常規禁食24小時后可試進開水、米湯,如無腹痛、腹脹、嘔吐出現,可由半流質飲食、軟食過渡到正常飲食。注意低脂、低膽固醇、少渣低糖、高維生素,少量多餐。
2.2.3用藥指導術后應常規用抗生素3天,注意觀察有無體溫上升,若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指導患者遵醫囑按時服藥。
2.2.4鼻膽引流管護理向患者及其家屬解釋引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妥善固定引流管,長度要適宜,以便于患者在床上活動,避免折曲,保持通暢,有效引流,引流袋避免逆行感染。做好床旁交接班,加強巡視,每天準確記錄并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及量。引流初期,引流量較大,每日可達500~1 000 ml,后期逐漸減少,如引流量突然減少或引流液由黃色變為無色時,應警惕是否引流管堵塞或是否置入胰管,調整體位,保證引流通暢并立即報告醫生,給予生理鹽水沖管,如膽汁澄清,每日引流量在300~400 ml以上,無感染征象者可暫時不必沖洗。每日更換引流袋,注意無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鼻膽引流管一般引流1~2周。
2.2.5并發癥觀察和護理(1)急性胰腺炎的觀察及護理:術后3小時及術后24小時查血尿淀粉酶。若患者出現血淀粉酶增高,持續上腹部疼痛伴惡心嘔吐、發熱等,囑其繼續禁食,臥床休息,遵醫囑胃腸減壓,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重癥者給予吸氧、靜脈高營養治療加用生長抑素、奧曲肽等,定期復查血尿淀粉酶,對膽汁引流不暢可行十二指腸鏡鼻膽管引流術[3]。
(2)出血的觀察及護理:術前對慢性肝病有凝血缺陷的患者須糾正后再行手術。術后嚴密觀察患者有無嘔血、黑便、面色蒼白、出冷汗、脈搏快、血壓下降等,若有,立即建立靜脈通路,吸氧、擴充血容量,給予止血藥物并配合醫生進行搶救,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尿量、神志變化等。
(3)穿孔的觀察及護理:如患者有持續性腰背酸痛或上腹痛逐漸加重或伴有腹膜刺激征,腹平片示有積氣、積液,考慮穿孔,原則上采用禁飲食、持續胃腸減壓、應用抗生素、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保守治療,若癥狀加重立即行手術治療。
(4)急性膽管炎的觀察及護理:主要是因膽道有梗阻性病變所致,表現為12小時內高熱、寒戰、上腹痛、黃疸加重、白細胞升高,嚴重者出現中毒性休克。此時除禁食、輸液、抗感染、抗休克、消炎利膽治療外,還必須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及皮膚鞏膜黃染情況,高熱時給予降溫,做好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
2.3出院指導
指導患者出院后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少量多餐,避免暴飲暴食。告知患者飲食應以低脂、低膽固醇、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為準則,避免刺激、過冷、高蛋白飲食,多飲水,避免劇烈活動。一般每隔1周復查血淀粉酶,每隔1個月B超檢查,以觀察肝膽系統情況。如有發熱、嘔吐、腹痛、腹脹及皮膚黃染等情況應及時就診。
ERCP是一種相對安全的內鏡操作,它具有創傷小、恢復快、費用低、住院時間短、可重復性強、療效好等優點,然而也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因此手術的成功與否,不但要求操作者具有熟練的操作技術和較高的操作技巧,也與做好術前術后精心護理密切相關。護士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加強巡視,掌握并發癥的常見原因、癥狀、體征,密切觀察,才能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從而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加快其康復。因此,做好手術前后的護理工作是手術成功的重要保證。
[1]周黎.淺談ERCP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中國健康月刊:學術版,2011,8(1):82-83.
[2]劉小林.ERCP圍手術期護理體會[M].江蘇:中外醫療出版社,2009.
[3]鄧世紅,宋斌.ERCP術后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5):1150-1151.
R195
B
1671-1246(2015)22-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