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在繼續實施好現有小微企業支持政策的同時,重點推出以下新政策:一是加大進一步簡政放權力度。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證照和資質、資格審批,為小微企業降門檻、除障礙。二是加大稅收支持。在現行對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暫免征收增值稅、營業稅的基礎上,從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將月銷售額2—3萬元的也納入暫免征稅范圍。對小微企業從事國家鼓勵類項目,進口自用且國內不能生產的先進設備,免征關稅。三是加大融資支持。采取業務補助、增量業務獎勵等措施,引導擔保、金融和外貿綜合服務等機構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單列小微企業信貸計劃,鼓勵大銀行設立服務小微企業專營機構。推動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實質性進展。四是加大財政支持。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小微企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政府以購買服務等方式,為小微企業免費提供技能培訓、市場開拓等服務。高校畢業生到小微企業就業,由市、縣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免費保管檔案。五是加大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對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的支持,鼓勵地方中小企業扶持資金將小微企業納入支持范圍。六是加大服務小微企業的信息系統建設,方便企業獲得政策信息,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提供更有效服務。會議要求,各地各部門要確保政策盡快落實,并適時提出進一步措施,幫助小微企業贏得“大未來”。
稅收征管法修訂稿近期做出了較大調整,此次調整在原來基礎上新增47 條,修改67 條,總計十一章141 條。此次大調整主要新增和修改以下四方面內容:針對個人所得稅、房地產稅等稅制改革的特點,建立對自然人的稅收管理體系;完善納稅人的權利體系,減輕納稅人的負擔;健全稅收征管基本程序,規范稅收執法行為;健全爭議解決機制,補充爭議解決的處理方式。
新修訂稿的一大亮點在于建立對自然人的稅收管理體系。國家稅務總局總會計師范堅表示,現行征管法的主要對象是企業、法人和單位,對自然人基本不涉及。因此,加強對自然人的稅收征管,發揮稅收在創新社會制度、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中的重要作用,迫切需要加大稅收征管法修訂的力度,加快稅收征管法的修訂進程。
商務部表示,自國務院辦公廳5月《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下發后,在出口退稅、貿易便利化等五方面取得了成效。一是貿易便利化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這方面國家質檢總局取消了200 多個編碼商品的出口檢驗,商務部取消了近百個編碼商品的自動進口許可管理,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全面推進了官檢合作“三個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二是進出口環節經營性質服務和收費得到了清理,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六部門已經部署在全國開展整頓規范進出口環節經營性的服務和收費的專項工作,計劃10月底前完成。商務部也全面取消了出口許可證收費項目,降低了第116 屆廣交會出口展位的展位費,和加工貿易聯網企業增值服務收費標準。三是出口退稅的進度進一步加快。四是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有所緩解。五是各個新型貿易業態的發展得到有利支持。有關部門積極采取有效的措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新型貿易業態。
9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發布了《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7》稱,總體來看,當前全國287個地級市中,處于健康發展狀態的不到十分之一,包括北京、天津等在內的近九成城市處于亞健康發展狀態。《藍皮書》指出,從全國城市發展的總體情況來看,相比于倫敦、紐約、巴黎、盧塞恩等一些發達國家的城市,我國城市的健康發展水平普遍偏低,城市內部發展不平衡現象較為突出,特別是健康經濟、健康文化和健康社會指數遠低于健康管理和健康環境指數,城市健康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按照中國社科院測算,2013年度城市健康發展指數綜合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為:深圳、上海、北京、佛山、蘇州、中山、杭州、珠海、無錫和南京,其中珠三角城市占4 席,長三角城市占5席,京津冀城市僅占1 席。而綜合指數得分較高的城市也存在一定問題。比如,北京綜合排名第三,健康經濟、健康文化和健康社會排名均位居前茅,但健康環境排名第206位,健康管理排名第85位。
根據中央統一部署,第二輪巡視共派出了十三個巡視組,對廣西、上海、青海、西藏、浙江、河北、陜西、黑龍江、四川、江蘇等10個省市區開展了常規巡視,對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學院、一汽集團開展專項巡視。9月下旬,2014年中央第二輪巡視收官在即。據統計,截至目前,13個巡視點在巡視期間通過中紀委網站通報的被調查人數已有48 人,其中僅黑龍江省就達到13名,已超落馬官員總數的四分之一,四川和河北、陜西緊隨其后,被查官員均達7名,江蘇、廣西分別為5名和3名,青海、浙江、上海各1名,一汽集團3名。
我國縣鄉兩級公務員占全國公務員60%,受制于機構規格和職位數量,他們中的絕大部分難以升遷,整個仕途生涯只能在科員、辦事員這兩個最底層的臺階原地踏步,與之相應的是難有太大起色的工資和福利待遇。這一局面有望得到改變。中組部研究室巡視員張景虎日前解讀《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時表示,該方案于8月29日經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將以中央文件形式下發施行。方案中明確提出要健全干部的激勵保障機制,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職級與待遇掛鉤的制度。制度一旦實施,公務員爭當領導的局面將得以改善。簡而言之,基層公務員即使當不上處級領導,也有可能享受處級干部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