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麗娟,何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北京100050)
超聲醫學教學模式改革實踐與探討
杜麗娟,何文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北京100050)
結合超聲醫學臨床特點,總結超聲影像學專業教學中多種教學模式,為提高我國醫學院校超聲醫學整體教學水平提供參考。
超聲醫學;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超聲醫學是醫學影像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聲學物理技術、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超聲醫學在臨床診療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1]。目前超聲醫學已從影像醫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學科,但超聲醫學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方法、手段仍比較單一。
首都醫科大學超聲醫學系在首都醫科大學領導下,以專科學系的組織形式,在各附屬醫院(臨床醫學院)及教學醫院范圍內整合超聲相關學科資源,搭建臨床學科建設發展平臺,各組成單位充分利用先進技術、設備開展各種形式的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目前畢業的研究生和優秀學員遍布全國各省市,成為推動我國超聲醫學事業發展的骨干力量。現對超聲醫學教學模式及方法進行初步總結,以提高超聲醫學教學質量,促進超聲醫學發展。
以往超聲醫學屬醫學影像專業,課時少、內容多、缺乏專業教材,多采用填鴨式教學,學生接觸臨床超聲影像的機會較少,只能被動接受知識,限制了其臨床思維模式的培養。現代醫學發展需要具有時代特色的超聲醫學實用型人才,應根據超聲醫學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教學內容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與關鍵知識為切入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2]。
2.1 病例教學(Case-Based Learning)
病例教學也稱案例教學,以臨床病例引入與理論知識有機結合,以此帶動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病例教學法多從一個典型病例展開,從病例特點、病例待解決問題入手,將理論與臨床教學緊密結合,通過對病例的深入分析,啟發和調動學生臨床思維,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為將來臨床實踐打好基礎[3]。目前我系研究生及進修生教學常采用這種方法。
該教學方法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互動,要求學生運用基本理論知識分析判斷病例中的問題。如在講解肺動脈高壓時,課前給學生一病例:患者,女,34歲,主因剖腹產術后臥床一周、氣短半月就診。超聲心動圖檢查:房室間隔連續完整,右心稍大;三尖瓣少、中量反流,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368 cm/s;肺動脈稍增寬,肺動脈瓣少量反流。要求學生作出超聲診斷及鑒別診斷。學生經過課前準備與討論,將先心病、肺動脈高壓、肺栓塞等可能診斷列出診斷依據,進行鑒別診斷,進一步完善血氣分析、肺通氣灌注掃描等檢查;課上通過病例討論,提出肺動脈高壓相關鑒別診斷。這樣將抽象理論知識與臨床問題聯系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學生課前準備問題,課上帶著問題學習和討論,與問題導向式教學重疊,教學效果更好。錢紅等[4]認為案例教學能夠實現教學相長,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實踐能力以及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分析歸納能力、自學能力、操作應用能力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2.2 問題導向式教學(Problem-Based Learning)
簡稱PBL教學,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充分自學基礎上,展開以問題為引導的啟發式討論及互動型教學,其優勢在于“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以自主學習和小組學習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問題,旨在使學生掌握學科基本知識,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能力”[5]。
我系近兩年將該教學方法應用于研究生教學中,收到了較好效果。如在講解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時,首先提出問題:室間隔缺損血流動力學特點是什么?由此心室腔會出現什么改變?學生分組討論,并給出答案及相應解釋,在最后分析總結時,教師引導學生復習正常心臟的解剖和血流動力學特點,分析患者可能出現的臨床表現、雜音特征等,在此基礎上講解二維及多普勒聲像,學生較易理解和接受。通過以上步驟,學生對超聲診斷在先心病中的運用、室缺的典型超聲表現與鑒別診斷以及其他影像學相關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鼓勵學生通過學習自己提出新問題,教師根據學生的新問題不斷完善教學計劃及內容,形成良性循環。PBL教學法讓學生在參與中變得積極主動,黃華興[6]等認為PBL教學法能更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診療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該教學方法對于醫學理論知識較扎實、具有較強自學能力與理解能力、有臨床實踐經驗的學生效果會更好,目前我系在本科生教學中應用該教學方法。
2.3 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指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開展教學的方法。超聲醫學的基本原理與物理學密切相關,內容比較抽象、枯燥,理解存在難度。超聲影像學診斷以影像學表現為基礎,更適合使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技術能夠充分運用圖、文、聲、像并茂的優勢,將抽象知識變得直觀、具體、形象,一定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利于學生接受。比如講授超聲學總論部分時,超聲探頭的發射和接受、偽像的產生,以及各臟器掃描圖像與解剖結構的關系等,結合器官不同斷面的圖片和三維動畫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利用Flash軟件制作多媒體動畫,生動再現“超聲掃描圖像合成”“超聲造影”“偽像”等原理,可極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其在輕松環境中掌握抽象理論知識。該方法在本科生、研究生或進修生教學中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開展多媒體教學需要不斷掌握更新的軟件應用,對醫學專業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
2.4 WST教學模式(W eb Supported Teaching)
即網絡環境支持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充分利用網絡教育資源和信息技術來優化教學內容,是一種新的醫學教育信息化模式[7,8]。與傳統臨床教學相比,WST教學模式要求教師跳出教材和教學參考資料限制,轉變“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觀念,從各大醫學院校的網絡課程、專業網站和網絡教育資源中,選擇書本上沒有、但更有助于闡述概念、表明理論觀點的專業新知識,并將其引入教學中講解,使教學內容由“機械照搬”向“個性化構建”轉化。這種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內容表現出明顯的“教師獨特性”[9]。
針對臨床實習生,我們嘗試采用WST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帶教教師的主導作用,利用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入淺出的講解調動學生積極性,改變以往教學課件內容枯燥的狀況。此外,我們還充分利用臨床先進設備及新技術開展WST教學,如講解超聲造影臨床應用時,將網絡相關課程進行總結,使理論知識點表述更具吸引力,同時使用形象的圖片、高質量的音頻視頻、簡明易懂的流程圖等,為學生提供形象的學習資源,以開闊學生視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講授過程中還可穿插超聲造影檢查體驗課,系統講解超聲造影技術原理、開展項目等,讓學生現場觀摩,獲得各種直觀信息,更易于理解和記憶。
綜上所述,隨著超聲醫學在臨床的廣泛應用,涉獵范圍不斷擴大,因此,超聲醫學教學必須不斷創新,以適應超聲醫學飛速發展的要求。應該強調的是,任何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都有一定的優缺點,不可能一勞永逸地實現教育的全部目標。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和積極互動的動態系統,他們之間相互聯系所產生的整體功能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超聲醫學是一個年輕且發展迅速的專業,我們必須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合理地將多種教學模式有機結合,提高超聲醫學教學質量,為學生將來的臨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1]王新房.新世紀新年新動向——超聲醫學發展前景述評[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01(10):5-7.
[2]徐杰,彭焰,蘇培強.外科教學查房中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6):67-68.
[3]劉華,張通.案例教學法在《臨床康復》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9):897-898.
[4]錢紅,任佰玲.案例教學在康復醫學實習生教育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0,30(30):127.
[5]王濟華.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研究[J].當代教育與實踐,2010,2(3):98-100.
[6]黃華興,沈力宗,肇毅,等.PBL與LBL相結合在基礎外科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2011,12(3):227-229.
[7]Marshall T A,FinkelstEin M W,Qian F.Improved student performance following instructional changes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urriculum[J].J Dent Educ,2011,75(4):466-471.
[8]高愛國.醫學教育信息化的理論研究和探討[D].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9]張博,李志超,董明清,等.教學模式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12(1):89-91.
G420
A
1671-1246(2015)01-0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