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丙娟
(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河南南陽473058)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血清瘦素水平與相關因素分析
王丙娟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南陽473058)
目的通過研究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患者的體重指數(BMI)、脂代謝與血清瘦素水平的相關性,為探討PCOS的發病機制提供依據。方法將168例首次確診為PCOS的患者作為實驗組,同時選擇與其年齡和體重相匹配的141例常規來院體檢的健康女性作為對照組,均于清晨空腹檢測BMI、腰臀比(WHR)、血清瘦素與血脂水平,比較兩組以上指標有無差異,進而分析這些指標與血清瘦素水平的相關性。結果實驗組血脂、血清瘦素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Spearma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PCOS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與BMI、WHR、TG呈正相關,與HDL-C呈負相關。結論血清瘦素可能參與PCOS患者肥胖的發生、發展。
多囊卵巢綜合征;血清瘦素;肥胖
目前,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仍為臨床診治的重點、難點,它的多發性及危害性、復雜性,不僅影響女性的生殖、內分泌代謝調節,還引發多系統較嚴重的病理改變,嚴重威脅女性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雖然血清瘦素水平的改變并未明確作為PCOS的病理指標,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血清高瘦素水平可能會導致PCOS患者肥胖。因此,通過對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變化機制的研究,闡明其發病機制與轉歸具有重要意義。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河南省南陽市醫專一附院和不孕不育醫院首次診斷為PCOS的患者168例作為實驗組,年齡18~36歲,平均(30.28±4.22)歲;同時選擇與其年齡和體重指數(BMI)相匹配的常規來院體檢的健康女性141例作為對照組,年齡18~36歲,平均(29.08±4.04)歲。
1.2 分組標準
兩組根據BMI(18.5≤BMI≤24.9為正常,BMI≥25.0為肥胖)進一步分組,實驗組分為肥胖組(A1組,n=101)和非肥胖組(A2組,n=67),同樣將對照組也分為肥胖組(B1組,n=42)和非肥胖組(B2組,n=99)。
1.3 體格檢查及有關指標測定
1.3.1 體格檢查由專人根據WHO規定的方法測各組身高、體重、腰圍、臀圍,最后計算BMI(=體重(kg)/身高(m2))和WHR(=腰圍/臀圍)。
1.3.2 脂質測定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檢測TG、TC、HDL-C、LDL-C的含量,試劑盒由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
1.3.3 血清瘦素水平測定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瘦素
水平,試劑盒由中國北方生物技術公司提供。
1.4 統計分析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血清瘦素水平與各項檢測指標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進行分析。
2.1 各組BM I和WHR比較
比較各組BMI和WHR,A1組>A2組,B1組>B2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0.01),見表1。
表1 各組BMI和WHR比較(±s)

表1 各組BMI和WHR比較(±s)
注:與A1組比較,★P<0.01;與B1組比較,☆P<0.01
組別例數BMI WHR實驗組168 A1組101 29.09±2.26★0.88±0.05★A2組67 20.23±2.17★0.81±0.05★對照組141 B1組42 29.75±3.16★0.88±0.07★B2組99 20.32±1.67☆0.79±0.05☆
2.2 各組血脂指標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TG、TC、LDL-C比較,A1組>B1組,A2組>B2組(P<0.01);HDL-C比較,A1組<B1組,A2組<B2組(P<0.05),差異有顯著性。見表2。
表2 各組血脂指標比較(±s,mmol/L)

表2 各組血脂指標比較(±s,mmol/L)
注:與B1組比較,★P<0.01,☆P<0.05;與B2組比較,※P<0.01,◆P<0.05
組別例數TG TC HDL-C LDL-C實驗組168 A1組101 1.60±0.49★4.65±1.04★1.34±0.29☆2.74±0.93★A2組67 1.35±0.33※4.71±0.74※1.71±0.40◆2.77±1.39※對照組141 B1組42 0.86±0.34※4.40±0.68※1.51±0.35※1.84±1.01※B2組99 0.88±0.15※4.29±0.54※1.71±0.47※1.70±0.83※
2.3 各組血清瘦素水平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血清瘦素水平比較顯示,A1組>B1組(P<0.01),組內比較,A1組>A2組,B1組>B2組,差異均有顯著性(P<0.01),見圖1。
2.4 血清瘦素水平與各項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Spearman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血清瘦素水平與BMI、WHR、TG呈正相關,與HDL-C呈負相關;對照組血清瘦素水平僅與BMI、WHR呈正相關(見表3)。

圖1 各組血清瘦素水平比較

表3 血清瘦素水平與各項指標的Spearman相關性分析[r(P)]
有研究證實血清瘦素有著廣泛的生物學效應,它不僅參與生殖、內分泌的代謝調節,而且也參與食物的攝取和能量代謝的調節,對維持體脂平衡、控制體重、避免肥胖起著重要的作用。Vicennati等[1]對23例肥胖的PCOS患者及與其年齡相匹配的10例正常體重者、16例肥胖健康者進行對照分析研究發現:肥胖者體內具有更高的血清瘦素水平,而肥胖的PCO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顯高于肥胖健康者;此外,還提出血清瘦素水平與內臟脂肪組織面積、內臟/皮下脂肪組織面積比顯著相關。即使是肥胖程度相似的人群,其血清瘦素水平也有很大差異。這些都說明肥胖者體內存在瘦素抵抗[2,3]。因此,即使是血清瘦素水平較高,機體亦對其不敏感或敏感性極低,故PCOS患者肥胖的癥狀仍然存在。當然,導致瘦素抵抗的原因還需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本研究通過采用Spearman對血清瘦素水平與各項血脂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證明瘦素可能直接或間接參與了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肥胖、脂代謝異常的發生、發展。
[1]Vicennati V,Gambineri A,Calzoni F,et al.Syndrome is correlated with bodyweight and fat distribution but not with androgen and insulin levels [J].Metabolism,1998(47):988-992.
[2]Friedman JM,Halaas J L.Leptin and the regulation of body weight in mammals[J].Nature,2006(395):763-765.
[3]顧衛瓊,陳明道,唐金風,等.中國人血清瘦素水平與肥胖度的關系[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5,15(1):15-17.
R737.31
B
1671-1246(2015)01-01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