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黃海東,趙立軍,徐茂錦,徐曉璐,李強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上海200433)
PBL與Seminar相結合教學模式在介入呼吸病學專科醫生培訓中的應用及體會
張偉,黃海東,趙立軍,徐茂錦,徐曉璐,李強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上海200433)
介入呼吸病學是呼吸內科一個新的分支,既往對其專科醫生采用師徒手把手培養模式,然而,該模式已越來越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我們使用PBL與Seminar相結合教學模式對介入呼吸病學專科醫生進行培訓,取得很好的效果。
PBL;Seminar;介入呼吸病學;教學模式
介入呼吸病學(Interventional Pulmonology,IP)是呼吸病學一門新的分支學科,將其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進行定義和研究不過十余年。1999年,由Beamis與Mathur主編的《Interventional Pulmonology》正式對IP技術進行了總結;2001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對IP的概念、技術以及相關臨床應用進行了介紹[1];2002年,Eur Respir J提出了更加完善的IP定義:IP是一門涉及呼吸系統疾病侵入性診斷和治療操作的醫學科學與藝術,IP專科醫生除了需要接受標準的呼吸病學專業訓練之外,還必須接受更加專業的相關訓練,并能做出專業的判斷[2]。2008年,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在國內首先對IP進行了介紹[3]。IP概念最初被引入我國時,一般翻譯為介入肺臟病學,但隨著學科的發展,目前我們建議將其譯為介入呼吸病學,以體現其學科屬性,避免混淆。隨著IP的發展,各項新技術的出現,國家衛計委介入呼吸病培訓中心應運而生。傳統的IP技術學習以手把手教授為主,而受訓醫生對該項技術的內涵了解較少,面對患者時,經常出現不知道選擇哪項技術,甚至出現為做某項技術而做的情況。為改變這一狀況,我們在IP專科醫生培訓中使用PBL與Seminar相結合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PBL教學法
PBL教學法最早由Barrows在1969年提出,后經不斷完善,目前已經成功應用于包括醫學在內的多學科教育中。PBL教學法一般是以一個案例或者問題為先導,通過學生討論,提出更多問題,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該方法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習和問題掛鉤,強調學習者的自主探究與合作,教師起到啟發和引導作用,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高。
1.2 Sem inar教學法
Seminar教學法是學生就某個問題與教師進行討論的學術交流。Seminar教學法起源于中世紀歐洲的大學,最初在德國大學中被應用,后來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這種教學方法需要學生在課前做好相關準備,課中與教師就某一問題進行深入、多角度、多層次的探討,從而加強對該問題的了解,提高學習能力。
2.1 PBL問題的選定和討論
我院呼吸內科呼吸內鏡中心擁有4個操作間,可同時對15~20名進修醫生或低年資醫生進行IP專科醫生培訓,培訓期一般為3~6個月。我們將學習前3個月的受訓醫生分為普通班,學習3個月后的受訓醫生分為高級班。普通班主要學習IP一般診斷技術,如支氣管鏡檢查,支氣管肺泡灌洗,支氣管鏡下冷凍治療、球囊擴張治療等。高級班主要學習胸腔鏡檢查,支氣管鏡下電凝、激光、APC治療,EBUS,氣道支架的置入和取出,硬質支氣管鏡檢查,經皮氣管切開術等操作相對復雜、風險相對較高的技術。在普通班和高級班,我們分別設置了12個常用技術(見表1),根據這些技術提出相應問題。每天由一名受訓醫生在前臺收集患者資料,包括病史、臨床診斷和影像學資料。根據每天收集的資料,當天下午17:00所有受訓醫生進行討論,以決定第二天的手術方式。所有低年資受訓醫生均有機會進行資料的收集、統計和病史匯報。帶教教師負責在討論中引導和提出新的問題,以使討論深入化。如選擇超聲引導下經支氣管淋巴結活檢術(EBUS-TBNA)作為本周討論的話題,首先由低年資受訓醫生匯報病史,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根據患者的臨床診斷應考慮什么以及是否適合進行EBUS-TBNA檢查。討論中,注意調動受訓醫生的積極性,并逐步提出問題,如該患者是否有進行該項檢查的適應證和禁忌證,檢查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如何操作可以提高病理檢查陽性率,該患者除了進行EBUS-TBNA檢查外,還可以進行哪些檢查以明確診斷等。通過問題的逐步深入,加深受訓醫生對EBUS-TBNA技術的了解。
2.2 利用Sem inar教學法深入學習和討論,提升受訓醫生自學能力
針對不同疾病,每周三上午召開研討會,帶教教師事先制作好相應PPT。仍以EBUS-TBNA檢查為例,帶教教師準備一個PPT,包括該項技術的基本介紹和一些相關問題等。受訓醫生在一周前得知下周將要討論的題目,自行準備相關資料,以國外進展為主。如EBUS-TBNA檢查在肺癌分期中的應用,各種疾病的EBUS表現,EBUS-TBNA和其他技術的比較,怎樣才能提高檢查陽性率等。每名受訓醫生至少匯報一項內容,匯報結束后其他醫生提出問題再進行討論,高年資醫生進行引導,討論結束后受訓醫生回答預設問題,帶教教師再進行總結和講評。
3.1 IP專科醫生培訓中,PBL和Sem inar教學法各有優勢
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基于病案的學習法、基于問題的學習法以及研討式學習法等被逐漸引入臨床教學中。但在IP專科醫生培訓中,多數醫院仍沿襲師徒手把手培養模式。這種方法存在培訓周期長、不利于技術快速推廣以及受訓醫生對于新技術不能深入理解的情況。而如果只采用PBL教學法,由于問題較為分散,受訓醫生很難深入討論一種疾病或技術。若只使用Seminar教學法,則很容易出現教師講授、受訓醫生聽課的狀況,不能調動其參與積極性。我們在IP專科醫生培訓中,根據以往經驗,逐漸總結出了PBL與Seminar教學法相結合進行IP專科醫生培訓的方法。強調以受訓醫生為主體,帶教教師起引導作用,改變了以往IP專科醫生培訓中只關注某項技術而忽視疾病本身的情況。在討論中融入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再通過第二天的操作來進行印證。同時在PBL討論的基礎上,注意對每周重點問題進行Seminar教學,以進一步加深受訓醫生對于相關疾病和技術的理解,并促使其形成自學能力。

表1 長海醫院呼吸內鏡中心培訓計劃
3.2 實施PBL與Sem inar相結合教學模式,提高了受訓醫生獨立工作能力,促進其自我學習意識的形成
在教學初期,受訓醫生發言較為謹慎。這與國內醫院等級制度嚴格,低年資醫生多是上級醫生命令的執行者而不是治療方案的參與制定者有關。但IP專科醫生面對的是病情變化迅速的患者,病情突然加重時,需要操作醫生馬上做出決定,而這個決定甚至可能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因此,培養IP專科醫生獨立思考能力甚至比使其掌握某項技術更加重要和困難。但隨著培訓的深入,幾乎所有受訓醫生均能參與到討論中來,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在不斷的問答中,開闊眼界,學習其他醫生的長處[4]。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受訓醫生需要進行不同的分工合作,討論時常會出現意見不一致的爭論,而這種爭論又促進了新的問題的提出,從而加深了受訓醫生對于該問題的認識,同時也促使其合作意識的形成。因為IP強調的是合作,一個人是不可能做好這項工作的,而合作意識的培養,也是對今后工作的極大支持。
PBL與Seminar相結合教學模式,為受訓醫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其能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結合大量相關文獻,掌握相關技術、發展趨勢,在應用該技術時能更加從容。IP專科醫生培訓,要求受訓醫生和教師擯棄技術至上思想,在培訓過程中,充分發揮受訓醫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自學能力得到提高。
3.3 PBL與Sem inar相結合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帶教教師的理論和臨床教學水平
PBL和Seminar教學法各有側重,在IP專科醫生培訓中合理使用這兩種方法,可以使受訓醫生最大限度發揮自身優勢;同時,由于帶教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受新觀點和思想的沖擊,自身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這兩種教學模式對于教師的要求更高。以往的講授式教學法,教師可以精確控制課堂講授內容、討論話題、授課時間。但無論是PBL教學法還是Seminar教學法,教師都不能預知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思想的火花隨時迸發,也同時考驗著教師的知識面和思維。教學相長的結果,最終是教學水平的提高。
我們在IP專科醫生培訓過程中,改變了以往師徒手把手培養模式,將PBL和Seminar教學法有機融合到每天的工作中,實現了教學相長,提高了IP專科醫生的學習能力,培養了其創新意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1]Seijo LM,Sterman D H.Interventional pulmonology[J].N Engl JMed,2001(344):740-749.
[2]Bolliger C T,Mathur P N,Beamis J F,et al.ERS/ATS statement on interventional pulmonolog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J].Eur Respir J,2002(19):356-373.
[3]李強.介入肺臟病學的臨床應用現狀和展望[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8,31(1):3-5.
[4]Baeten M,Dochy F,Struyven K.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learning environments on studentsmotivation for learning and achievement[J].Br J Educ Psychol,2013,83(3):484-501.
R192.3
A
1671-1246(2015)01-0141-02
注:本文系上海市青年醫師培訓計劃(2012年)資助項目(201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