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愛蓮,葉記林
(揚州市職業大學醫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淺談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
吳愛蓮,葉記林
(揚州市職業大學醫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在醫學教育中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部分。本文從學生參與實驗準備工作、教師演示實驗、啟發式教學、分組實驗、分析討論、開設實驗設計課等方面,闡述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
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能力培養
實驗教學是高職院校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學形式都無法替代的[1]。一個完整的實驗教學過程是在傳授知識中培養能力,在培養能力中傳授知識。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環節,所以,優化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做到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能力培養至關重要。
筆者在保證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己任,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
國際教育測量與評估組織調查表明,中國學生動手操作的時間和能力大大低于發達國家的同齡人,缺乏動手實踐的經驗,限制了其獨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生物化學實驗要用到大量的試劑和儀器,以往都是由實驗教師將試劑和儀器準備齊全,學生只進行實驗操作即可。筆者打破慣例,安排學生每周三下午參與實驗準備工作,在教師指導下清洗玻璃儀器、調試各種儀器和配制各種試劑等,使學生通過實驗準備掌握一些基本操作,增強動手能力。筆者特別強調規范操作的重要性,所有操作都要求學生明確目的和要求,使其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勤于巡視,給予指導,使學生順利完成操作并合乎規范。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避免了實驗準備過程中發生錯誤,保證實驗成功,使學生有更多的興趣和信心[2]。
觀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第一步,是人類發現問題、發明創造、改變世界應具備的基本能力,是創新的前提。演示實驗是一種加深學生感性認識的直觀教學方法,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演示實驗時,學生只有認真觀察,才能獲得對事物、現象的感性認識。教師演示實驗時,為使學生觀察準確,應做到:(1)演示操作規范、準確,實驗現象明顯;(2)演示前要講清實驗裝置的名稱、構造、性能、原理及注意事項;(3)演示中指導學生有目的、分層次觀察,啟發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積極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
“思”源于“疑”,而思維又要以大量感性材料為基礎,為充分發揮生物化學實驗的功能,實驗教學中應適當設疑,使實驗內容與所學知識聯系起來并問題化。在通過實驗積累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析疑、解疑,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培養其思維能力。例如在做“影響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因素”實驗時,筆者首先安排學生按要求操作并得出實驗結果(感性材料),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在激活劑和抑制劑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要研究1.0%硫酸鈉和蒸餾水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為什么在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實驗中要用pH為6.8的緩沖液?問題的提出引發了學生思考,七嘴八舌爭著回答,此時教師再通過啟發、引導、歸納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記憶,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2]。
當今社會,科技飛速發展,競爭日益激烈,而競爭中經常需要多人合作,才能解決問題、贏得勝利,所以,競爭意識與團隊協作能力已成為人才的重要標準。生物化學實驗,特別是其中的動物實驗,如肝臟和肌肉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活性的比較、肝中酮體生成等實驗,在解剖動物、觀察項目過程中,需要多人合作。所以在上生物化學實驗課時,筆者根據實驗課內容和實驗條件,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將不同成績、不同能力、不同性別的學生搭配在一起,盡量使組與組之間實力平衡。同時要求每組學生根據實驗內容,商定每次實驗的“主角”和“配角”,保證每個人都能做到“主角”,使其得到鍛練、獲得自信;保證每個人都當過“配角”,使其形成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每次實驗都要求以組為單位展開操作比賽,最后評比表彰,在組與組之間展開競爭,使學生產生競爭意識,增強團隊協作能力。為此,我們也對實驗考核方法做出調整,實驗成績中操作比賽成績占50%。
在做生物化學實驗時,學生觀察到實驗結果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結果與理論一致的,要求學生用已學知識分析、解釋,弄清原理;結果與理論不一致的,要求學生客觀記錄結果,認真分析、尋找原因,教師適當引導、啟發,從而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創新能力,做出合理的解釋并提出改進的辦法,達到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
在用某種方法進行實驗教學時,還應引導學生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方法代替,讓他們用所學知識進行構思,自己設計方案。如用葡聚糖凝膠柱層析去除蛋白質樣品中的鹽類時,啟發學生可否采取其他方法,并請他們簡要介紹實驗想法和設計方案。這樣既鼓勵了本人,又啟發了其他學生,也培養了學習興趣[3]。
創新意識是高級人才必備的素質。一般來說,創新能力是創造性地確定目標的能力,包括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和總結問題等因素。為此,我們增加了實驗設計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選課題,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學校全天候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自己動手準備和完成實驗,分析實驗結果,處理實驗數據和書寫實驗報告。該課程允許學生盡情發揮想象力,大膽實驗,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質疑,嘗試新的操作方法,激發其創造性思維。對于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不同常規的解答、標新立異的構思,哪怕只有一點的新意,教師都應及時給予肯定,誘發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靈感,激發原始創新,使學生能主動去想、去做,在自主狀態下學習[4]。
綜上所述,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有重要意義。今后我們將不斷改進和創新實驗教學模式,以培養出高素質的醫學人才。
[1]許征程,安靜霞.高校實驗教學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的關系[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7(1):92-94.
[2]趙雪云,嚴共平,嚴磊.我校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醫學創新研究,2008,5(3):144.
[3]羅陽,王玨,張雪,等.檢驗醫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9,30(6):620-621.
[4]呂世靜.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探索[J].醫學教育,2005(3):17-19.
G421
B
1671-1246(2015)01-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