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逢保,洪昆,陳萬瓊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岳陽414000)
對高職助產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考
黎逢保,洪昆,陳萬瓊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岳陽414000)
助產行業在西方發達國家已具規模,我國助產行業發展有限,暫無本科學歷教育,在高職高專專業目錄分類中附屬于護理專業大類。由于沒有規范的助產專業技能標準,助產專業學生只能選擇護理專業課程進行學習。筆者針對現狀,從4方面討論對助產專業課程設置的思考。
高職;助產專業;課程設置
近年來我國高職護理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其培養模式、課程建設基本步入正軌。由于高職助產專業起步較晚,盡管現在已有多所學校開設助產專業,但目前國內仍未形成具有指導意義的標準課程體系。本文從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助產專業課程建設出發,對該專業課程設置進行探討。
1.1 助產專業介紹
助產士是指接受過正規助產專業教育、得到其所在國家資質認可,已順利完成規定助產學課程,獲得注冊資質或合法從業證書的人員。其主要職責為:在妊娠、分娩及產褥期給予婦女必要的支持、照顧和建議;提供產前、準備生育、計劃生育和兒童健康方面的教育;在婦女及其家庭的健康咨詢與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孕檢、照料新生兒以及為產婦及其家人提供產后照顧、預防抑郁癥等方面的支持和協助。
1.2 發達國家助產行業發展已具規模
1919年,由75個國家88個助產士協會創立了國際助產聯盟(ICM),主題是實現全世界分娩安全。目前絕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助產領域實行獨立的注冊準入制度,助產士有相對獨立的國際管理機構和組織。助產士注冊后享有基本的檢查、處方權。常規的孕期隨訪、檢查和正常自然分娩完全可以由助產士全程管理,醫院專科醫生主要負責對高危病例的管理。
發達國家對于助產士的教育、培訓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在多數西方國家,助產專業學生需要在大學4年護士專業教育的基礎上,經過18個月的專門培訓并通過資格考試,才能成為助產士。
1.3 國內助產行業發展有限
出于對母嬰安全的考慮,我國衛生部規定沒有條件的醫院不能接生。目前我國助產士與產婦的比例為1∶4 000,而國外助產士與產婦的比例為1∶1 000,助產士與產科病床之比為1∶8~1∶10,我國助產專業人員數遠不能達到國際衛生組織的規定。衛生部頒發的《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中強調,要“建立和發展臨床專業護士”,正式提出了助產專業區別于護理專業,突出了助產專業的專業發展方向和地位[1]。
然而,有著百年歷史的助產專業尚未受到醫學教育界的足夠重視,助產專業在現行醫藥衛生類本科教育專業目錄中尚未設置,而在醫藥衛生類高職高專教育專業目錄分類中附屬于護理專業大類,既非獨立學科,也無專業體系;在注冊和職稱晉升時,助產專業對應的也是護理專業大類。我國助產專業高等教育和專業培訓體系欠缺,沒有規范的助產專業技能標準,相當一部分助產士由護士改行而來,在繼續教育中也沒有專業深造的可能,只能選擇護理專業的課程進行學習。這與國際助產聯盟提倡“各國助產專業應獨立立法”以及北歐等國獨立管理助產專業體系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加強助產專業建設迫在眉睫。
2008年5月5日,我國創建了中國助產士聯盟,該組織以“提高助產技術與管理水平,完善產科服務,讓分娩回歸自然”為宗旨,廣泛凝聚助產專業人員,引進國外先進助產教育、服務理念及助產技術,為其提供培訓、學習的平臺。2008年開始,我國啟動了“中西部農村地區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等一系列促進自然分娩的政策,也為助產專業建設和助產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廣闊空間。
由于缺乏指導性課程設置范例,大部分學校在構建助產專業課程體系時借鑒護理專業課程設置,沿用醫學教育“文化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三段式教學模式,除了增加產科學以外,其余課程基本套用護理專業課程。因此,高職院校助產專業的課程五花八門,這也是目前各校研究的熱點問題[1~5]。
(1)缺乏專業特點。助產專業的課程設置中除了加重產科比重外,其余課程和護理專業沒有什么區別。
(2)缺乏指導性建議。教育部、衛生部等下發了臨床醫學、護理等專業的指導性課程設置和教學大綱,并且成立了教育部高職高專相關醫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助產專業分委會,但對于高職高專助產專業的人才培養規格、課程設置等具有指導意義的規范化標準體系沒有相應的指導性建議。
(3)對口就業無法保證。雖然國家推出一系列促進自然分娩的政策,但目前助產專業畢業生對口就業率仍然較低,大部分助產專業畢業生轉崗為護士。這也是課程設置無法統一的現實原因。
(4)缺乏助產專業統一教材,教師課程定位把握不準。基于上述問題,助產專業任課教師難以確定教學重點,只能結合本地區助產崗位要求進行教學定位,沒有考慮到畢業生外地就業的情況。
3.1 爭取政策支持,獨立助產專業
希望有關部門將中國助產士聯盟納入官方組織,促使其盡快加入國際助產聯盟,將助產行業標準與國際接軌,使助產專業從護理專業大類中獨立出來,同時出臺助產專業教育的相關標準。
3.2 對接助產崗位,科學設置課程[6]
積極開展市場調研,對接助產崗位,分析助產職業活動,遵循職業活動規律,科學設置課程。例如在圍產期保健中,按照孕前保健、孕期保健、分娩期保健、產后保健、新生兒保健五大模塊設置課程模塊;根據醫學生成長規律,以“臨崗感知→擬崗實訓→協崗體驗→畢業實習”能力遞進規律,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統籌規劃,重點建設胚胎與遺傳咨詢、基礎護理技術、婦幼保健、健康評估、助產技術(或高級助產學)、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婦科護理、兒科護理等9門課程,并將人文課程、職業素養課程進行有效融合,有序實現專業教育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充分利用實訓室和教學醫院資源,加強學生技能訓練。
3.3 提倡自然分娩,保障母嬰安康
隨著產科技術的發展,孕婦正常分娩過程受到越來越多的干擾,剖宮產率持續升高。為改變現狀,實現“促進自然分娩,保障母嬰安康”目標,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衛生部門相繼推出一系列政策,目的在于營造促進自然分娩的社會環境,推廣促進自然分娩的助產技術和規范的健康教育內容、方法,降低不必要的剖宮產以及孕產婦、新生兒死亡率等。這為提高產科質量、更好地為孕產婦及新生兒服務、加強助產專業人才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帶來了機遇。
3.4 加強專業宣傳,引導學生就業
助產專業培養的產科專門人才,是促進自然分娩、推廣助產技術的領軍人物。目前各級醫療機構助產士普遍不足,助產專業畢業生具有廣闊的就業空間,希望政府、社會、醫院、學校共同努力為學生提供對口就業的崗位與渠道。
[1]張大然.試論醫學高職高專教育課程體系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15):138-139.
[2]唐玲.助產專業核心能力的結構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98-101.
[3]趙風霞,賈讓成,王艷,等.崗位任務引領的高職助產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6):92-94.
[4]梅一寧.基于核心能力的助產專業實訓課程建設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0,28(1):142-143.
[5]程瑞峰,馬李琛,鄭巧靈.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助產專業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9):153-154.
[6]鄧澤民,陳慶合.職業教育:課程設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6.
G423.02
A
1671-1246(2015)01-0139-02
注:本文系湖南省助產特色專業建設項目(湘教通[2013]304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