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摘 要:語文課作為幼師教育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和工具課,要為幼教專業服務,它不同于普通高中的語文教學,也不同于其他職業大中專的語文教學,它具有獨特的幼師教育專業特色,但在當前的幼師語文教學過程中卻存在諸多問題。通過對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及其語文教育觀的剖析,提出了對幼師語文教學改革的具體要求。
關鍵詞:幼兒教育;“活教育”思想;語文教學;改革策略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幼兒教育愈發受到教育主管部門和家長的廣泛重視,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是推進幼兒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
語文課作為幼師教育課程中的一門基礎課和工具課,對于培養合格的幼兒教師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不僅傳授給學生基礎的語文文化知識,培養他們聽、說、讀、寫的多種能力,而且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觀的形成以及組織活動、動手操作、研究行為的培養、繼續學習能力的提高都有著重要影響。幼師語文教學要為幼師專業服務,把學生所應掌握的語文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專業能力。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幼師語文常常陷入教與學的困境——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師沒有教學科研的激情。要想打破這樣的僵局,幼師語文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刻不容緩。但要想進行切實有效的改革,首先就必須找到具有專業性的教育思想作為幼師語文教育改革的指導。作為我國幼兒教育的專家——陳鶴琴先生,在多年進行幼兒教育研究的同時,也潛心研究幼兒師范教育,并對幼兒師范的語文教學總結了諸多寶貴的經驗。因此,如果我們以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為基礎,對幼師語文教育進行改革研究,將具有切實的意義和價值。
陳先生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明確的具體要求:必須會唱歌,會跳舞,會演奏樂器,會講標準的普通話,會編兒歌謎語,會講故事,會寫端正的字,會畫畫,會做手工等等。其中會講標準的普通話、會編兒歌謎語、會講故事、會寫端正的字都是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語文專業技能,要實現這些語文專業技能,較高的語文素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這些都需要幼兒師范教育加強對幼師生的語文教育。
基于陳先生對幼師生的這些明確要求,筆者認為幼師語文教學改革必須堅持以下幾點:
一、堅持文道并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強化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
正如陳鶴琴先生所說的“今后的教育不僅僅是教育無知的人使他有知,主要的還要教會不會做人的人會做人。”幼師的語文課程除了重視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語文能力的培養,注意到與學生幼教專業相結合,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聽、說、讀、寫全面的訓練之外,更應注意發揮語文的德育、智育、美育的功能,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
二、堅持知行統一,強化實踐意識,培養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幼師的語文課程除了鞏固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之外,更多的是強化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培養他們勇于實踐、勤于實踐、善于實踐的意識,提高他們有利于專業學習和職業發展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服務。陳鶴琴要求幼師生會講標準的普通話、會編兒歌謎語、會講故事、會寫端正的字,這些都是幼師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具體表現。幼師語文課程在進行這些能力培養時,不能只留于書本上的理論教條,應該更多地創設具體的實踐機會,在實踐中鍛煉、培養學生,提高他們的語文應用能力。
三、堅持基本要求與多樣選擇相結合,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體系
幼師的語文課程應當在基本要求的指導下,根據幼教專業的特點、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有選擇性、創造性地設計課程;開發多種課程資源,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評價方式,改革教學模式,構建學前教育專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由于學生自身能力素質的不同和對各人未來發展要求的不同,有些人為了就業、有些人要求升學,因此,幼師語文的教育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式可以多種多樣。這種多樣性的教育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手段使得我校的語文教學充滿活力。
四、堅持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在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幼師的語文課程應該堅持以陳鶴琴先生的“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的活教育思想為指導。反對傳統教育只注重灌輸知識的弊端,主張語文學習應以學生自己學、自己做為主,提倡誘導式、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和積極鼓勵的管理方法,努力培養學生的研究和創造能力。強調在語文學習中讓學生學會做人,身心和諧發展。
基于以上要求,幼師的語文課程在設置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加強語文知識的積累和運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工具性”對于實現幼師培養目標,即“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能適應幼兒教育發展和改革需要的,具有高等專業水平的幼兒園教師”顯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尤其是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語文素養是不可或缺的,很難想象一個語文基本素養低下的人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同時,學好語文也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尤其是語文的閱讀、分析、理解能力是學習其他學科的保障。因此,在設置幼師語文課程時,不僅要加強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還必須加強他們的語文學習能力,讓他們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夠靈活地運用到今后的學習、工作中,也為他們再進修做好充分的準備。
幼師的語文,不僅要教給學生語文的基礎知識、方法和能力,更多的是培養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保持他們長久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信心;強化他們終身學習語文的意識;切實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2.增強學生的語文鑒賞和感受能力
除了具有“工具性”之外,“人文性”也是語文的一大特性。數千年的傳統文化積淀,使得中國的語言文字博大精深,中外文學作品豐富多樣。幼師的語文教學正是要通過有限的文本,教會學生細細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魅力、體會思想內涵、感悟作者情感的方法,培養他們的人文情懷,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3.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思考、領悟能力
幼師語文在培養學生閱讀鑒賞能力的同時,還必須增強他們的思考、領悟能力,使幼教學生學會對社會、人生、自然等問題的思考、探究。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對于語文乃至其他幼師課程的學習;更有利于加深學生對于幼師專業的理解,從而使他們能夠從心底里熱愛幼教工作,并自覺地為幼教事業作貢獻。
4.拓展學生的語文學習領域和語文應用能力
幼兒師范教育是一個專業性極強的專業,這就要求幼師語文不能只局限于傳統語文知識的傳授,而必須擴展學生語文的學習領域和應用能力,針對他們職業生涯的需要,加強他們聽、說、讀、寫、表演等基本能力的訓練,以利于形成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合格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
基于以上這些要求,幼師學校的語文課程要在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基礎上,更注重他們幼教職業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鶴琴.陳鶴琴全集[M].江蘇教育出版社,1991.
[2]朱述賓.陳鶴琴先生的幼教觀[J].教育論叢,1989(3).
[3]張仁鏡.陳鶴琴的師范教育思想和實踐[J].漢中師院學報, 1988(2).
[4]周和平.幼師語文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J].甘肅高師學報, 2001(6).
[5]阮曉莉.幼師語文教學中講故事教學法的運用[J].世紀橋,2008(12).